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12904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大河学校 代瑜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另有三篇现代诗雨说,星星变奏曲和外国诗两首。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弄懂字面意思,将不懂地方标记出来;逐词逐句揣摩语言,细心

2、揣摩品味。 过程与方法: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感知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学习诗歌的壮美及诗中表现的人情美。教学重点:逐词逐句揣摩语言,细心揣摩品味及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感知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感知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二、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尤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等方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

3、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结合两班自学能力不强的实际学情,我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学习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三、学

4、习方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五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

5、极性,收到较好效果。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词的意境和主题。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数一课时七、教学程序第一步、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板书课题)第二步、题解与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6、第三步、初读全词。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注意下列家横线的字的读音:分()外妖娆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第四步、听读全词。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第五步、导读全词。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1、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3、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4、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7、?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

8、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

9、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

10、颂今就很自然)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其中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另一题则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1、下列对“惜秦皇汉武”中“惜”字解释正确的是( )A、可惜 B、惋惜 C、怜悯 D、珍惜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主旨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这首词中其过度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C、风流人物指的是人民大

11、众和无产阶级英雄。D、这首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第六步,作业布置。1、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2、背诵这首词。3、完成课后练习。八、板书设计 总写雪景意境壮阔沁 上阕写景 具体实景动静结合 江山多娇 数风园 想象虚景景色壮丽 流人春 过 物 渡 (主旨) 雪 评 古惜 还看下阕论史 英雄折腰 今朝 论 今颂 九、教学反思(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上阕围绕“为什么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效果”一问展开,下阕则以对比为支

12、点,融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涵于一体。、鉴于作品作为词的文体特点,仍关注了一些难点词句。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文采”“风骚”等。、备课时把感知词的形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引发了有价值的比较阅读。回顾备课过程,我意识到自己根本的立场是努力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撷取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表达形式,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二)对学生课

13、堂活动的反思、除了朗读、范读、轮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不能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问题阶段的活动是非自主的。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也几乎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价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设想由此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三)与新课标的距离有多远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的“教”也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课堂的活跃热闹程度,而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发挥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课标想来是希望教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动中显示出来。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活动也就必然成为一种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