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128423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杨瑞 齐桂年*(四川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摘要:本文综述了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及主要线路,得出以下结论,1雅安茶在西南西北地区流传及销往边疆时间早于茶马贸易兴起及茶马古道的开通时间。2雅安通向西南地区诸多古道与明代官方开通的“川藏茶马古道”路线在“雅安汉源”段重合,其部分可视作川藏茶马古道的前身,强调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牦牛道等“是”或者“不是”茶马古道是不准确的。关键字:茶马古道;雅安边茶;黑茶;历史如今雅安行销藏区茶叶概念混淆,人们多以藏茶呼之,每每提及,总给人以粗老印象,有难登大雅之误,久而久之,藏茶(雅安边茶)在人们心中似乎成了一

2、个新兴产物,认为不过是边销粗饮,无甚新奇,更谈不上文化底蕴。事实上,雅安茶行销边疆历史悠久,汉代及以前不排除茶叶作为土特产在当地部落民族间流通,并由灵关道(今宝兴灵关镇)通向西北。而传入藏区,最早可追溯到唐文成公主入藏(641年)前后1。随着饮茶习俗在藏区的传播,口感独特,消食去腻的发酵茶(今属黑茶类),成为高原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宋明时期雅安茶作为官方易马、赏番及茶土交流的主要物资,其行销数量之大,地位之重,是其他地区茶叶、茶类难以比拟的。有学者估计,两宋时期四川年产茶3000万斤中,每年至少1500万斤以上销往藏区。明代经由黎雅、碉门口岸交易的川茶达 3 万引,占全川茶引的 80以上

3、。清代经打箭炉出关的川茶每年达1400 万斤以上。同时,大批的藏区土特产也经由此路输出2。自唐至清,雅安茶更是汉藏间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纽带,对于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乃至汉藏人民间依存关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3。就行销路线而言,唐宋时期雅安茶行销边疆以青藏道为主,主要靠牛马驮运。从明至清,川藏茶马古道逐渐形成,由雅安经康定至昌都入拉萨,再向西经日喀则、亚东等地到境外的不丹、尼泊尔,全长8000余里4,其间山高路险,气候恶劣,运送茶叶的主要是人力背夫作者简介:杨瑞(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及茶艺设计。E-mail:*通信作者:齐桂年(1956),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4、为茶叶精深加工及茶树生物技术。E-mail:和牦牛驮队。1雅安茶行销边疆的历史1.1汉代及以前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四川是最早茶叶市场的形成地,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雅安一带,其地有最早人工植茶的记载,历史悠久。汉代及以前不排除茶叶作为土特产在当地部落民族间流通,并由灵关道(今雅安宝兴灵关镇,始于战国,因该路段以瑕阳人为主,故又称夏阳(瑕阳谐音)道5)通向西北。而彼时茶叶在西南地区流转主要是雅安到汉源一带,有严道、旄牛道等,其部分路线与“蜀身毒道”重合。范文澜中国通史提到:西汉时,武都地方(今甘肃省武都)羌、氐杂居,当时巴蜀地方的茶叶就贩运到武都,卖给西部游牧民族。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从两

5、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雅安的茶叶已经翻过大相岭被运到大渡河以西,这条当年的牦牛道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道6。1.2唐朝时期雅安茶传入藏区,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文成公主入藏(641年)前后,西藏王统记(成书于1388年)中有“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土也”的记载。而据汉藏史集载,茶叶输人藏区与藏文创字(632年左右)同时,今藏族人民称茶为“呷”发音与古巴蜀地区称茶为“槚”的音相同1。至吐蕃赞布都松芒波杰(赤都松赞,松赞干布曾孙)在位时(673 -702年),其地已明确出现了汉地的茶叶和碗7。关于茶叶是具体从哪个方向传来的,江玉祥8提出可能是与吐蕃接壤的雅州。公元711年,吐蕃女政治家亦玛类倡议唐蕃茶丝换马贸易

6、,唐蕃间以赤岭(青海湟源县西)、甘松岭(四川松潘境内)为互市地,年交易马4.8万匹,开茶马互市之先河。728年,“吐蕃又请交马于赤岭,互市甘松岭,乃听一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彼时互市的茶叶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为主9,但不为大宗,主要交换品是丝绸10。至德宗年间,监察御史常鲁出使吐蕃(781年),与赞普(赤松德赞,赤都松赞之孙)的对于茶叶的问答中也足见茶马贸易的发展3。而晚唐时期吐蕃的尊佛与灭佛运动,更使得饮茶习俗在僧俗间传播。1.3宋朝时期宋代“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饮茶习俗已在边疆少数民族中普及,茶马贸易日渐兴盛,雅安茶是北上易马及羁縻赏番的主要物品。“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

7、原(今甘肃镇原)、渭(今甘肃平凉)、德顺(今甘肃隆德)三郡,以市蕃夷之马”。宋太祖乾德中(约965年),下诏在碉门(雅安天全),首先创立“土军三千,茶户八百,种植茶树,采焙制造,以备赏番”,赏番茶一过灵关北上,一经岚安(泸定)至藏区(康藏)5。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置碉门(雅安天全)买马场。熙宁六年(1073年)宋与西夏的战争造成陕西“马道梗阻”,朝廷不得不在西南开辟新的马源9。于是有熙宁七年(1074年),“李杞入蜀,经画买茶,于秦、风、熙、河搏马”2。次年(1075年),蒲宗闵入川,“全蜀茶尽榷”。至元丰四年(1081年)朝廷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为雅州专制边茶之始。元丰八年

8、(1085),四川茶叶产量达2954.8万斤,当时蜀中产茶区设有茶马司(管理机构)、买马场(互市地)。交易最火的市场有雅州(今名山新店,至今有茶马司遗迹)、雅州灵关镇、雅州碉门和黎州卖马场(今汉源县清溪)9。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大观二年(1108年),分别再次重申“熙、河、兰、湟路以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恪遵神考之训”5。绍兴十三年(1143),陕西失陷,马匹来源南移,名山茶北上易马就此结束,历时七十年(1074-1143)5,朝廷在四川与川西高原诸部族相邻诸州设立新的买马场。“乾道初,川、秦八场马额九千余匹,淳熙以来,为额万二千九百九十四匹,自后所市未尝及焉。”1.4元朝时期元

9、朝统治者来自蒙古草原,无需以茶易马,只重茶税,雅州各县所产边销茶,由于产量大大减少,采制变得粗放,粗老梗增多,由原来饼茶改为砖型紧压茶,称“西番大茶”(即今藏区所称“马茶”),因其味苦涩,适宜制酥油茶而深受藏区民众喜爱3。至元十四年(1277年),朝廷“置榷场于碉门、黎州,与吐蕃贸易”。次年,元军占领四川,设“西番茶提举司”,专管入藏茶叶5。此外,元政府非常重视对古道的开拓,大力开辟驿路,使川西与西藏的茶马古道大大延伸2。 1.5明朝时期明代是汉藏茶马贸易的极盛期,茶土交易也随之兴起,茶叶也成为明朝廷牵制、笼络藏区僧俗首领和对其优予贡利的主要物品,交易形式也从易马治边走向边贸,以雅安茶为大宗5

10、。当时雅安茶作用有三:曰官茶,储边易马;曰商茶,给引征课;曰贡茶,则上用也。洪武四年(1371年)“设茶马司于秦(今甘肃定西)、洮(今甘肃临潭以西、西倾以东的洮河流域) 、河(今甘肃临夏县)、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朶甘、乌思藏 (西藏) ,行茶之地五千余里 ”。彼时四川巴茶三百十五户,茶二百三十八万余株,出口边茶是陕西的 2. 7 倍,茶叶课税定额一百万斤,是陕西的3. 8倍5。五年(1372年)户部下令:“四川碉门、黎、雅之茶,宜十取一,以换蕃马。”二十一年(1388年),诏“天全六蕃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并开通了从雅州经碉门、岩州(今泸定岚安)达打箭炉的“岩州道”。雅州易马通

11、道一出河州(今甘肃临夏),一出碉门。洪武十年(1377年)岁运茶达50万斤,易马13800匹9。永乐五年至十二年(14071414年),明政府与阐化王合作修通了从雅州到乌思藏的驿路,开辟了入藏新捷径5。天顺二年(1458),政府令“今后乌斯藏地方该赏食茶,于碉门茶马司”,成化三年(1467年)“命进贡番僧自乌斯藏来者皆由四川,不得迳赴洮、岷,著为例。”六年(1470年)明令西藏僧俗官员入贡“由四川路入”。自此川藏道成为人藏正驿,兼贡道、官道为一体,是茶叶输藏的主要通道。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定: 以三万引属黎、雅,四千引属松潘诸边,四千引留内地,税银共万四千余两”,可见从雅安至西藏这条茶马

12、古道边茶行销之旺势5。到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陕西茶商在雅州开办“义兴隆”茶号,经营藏茶。1.6清朝及近代清代统治者无战马之忧,改土归流是当时以茶之边的主要政策,政府对四川茶叶贸易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变“茶引制”为“引岸制”,以邛崃、名山、雅安、天全、芦山等地所产茶,专销康藏,因产地居成都之南,名“南路边茶”;以灌县、大邑、平武等地所产之茶行销松潘、理县一带,产地处成都西,称“西路边茶”,专销内地的茶叶称“腹茶”(细茶)5。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打箭炉(藏语两河汇流处的商贸集散地或大商埠,今康定)设立茶关,在大渡河上建泸定桥(1707年),开辟直达打箭炉的“瓦斯沟路”2。雍正

13、七年(1729),改土归流,在康区结束了持续四百五十余年(1266-1729)的土司制,置“打箭炉直隶厅”,茶政松动,边茶不断运送至康藏之地,年最高达108000引。“设兵戍守其地,番汉咸集,交相贸易,称为闹市焉。”边茶市场由雅安碉门深入到藏区5,打箭炉成为雅安南路边茶总汇3,其地从清初只有四家锅庄,发展到清代中叶48家,初具城市雏形。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经七百余年的茶马制度全面结束,茶叶主要用于安抚边民及茶土贸易,官方双方收税,汉藏共利。此时,雅安、天全、荥经、名山专门经营边茶的茶号发展到100多家,每年官府发到茶商手里的茶引达10万张以上,以税银来算(一引即一担,折100斤),四川

14、销茶约1966.8万斤,云南约销茶86.016万斤,西北共计354.714万斤5,这是雅安边茶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间9。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企图使印茶取代华茶在西藏行销,西藏人民为了国家利益,宁愿以高出印茶10倍的价格购买川茶。雅安茶叶成为汉藏民族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倾销印茶的斗争武器。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战乱和川藏纠纷,虽以国家和政府角色茶叶输藏逐渐淡出,但是汉、藏民间商人之间的茶叶贸易却始终活跃3,1954年,川藏公路全线通车,首批运送的即雅安南路边茶,雅安茶作为沟通内地与藏区的重要经济联系,传承至今。2雅安茶行销边疆的主要线路由此可知,汉代及以前,雅安茶由灵关道通向西北,西南地区

15、,茶叶流转主要是雅安到汉源一带,有严道、旄牛道等,其部分路线与“蜀身毒道”重合。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提到“居大夏(阿富汗北部)时见蜀布、卭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今印度)国”,后来有人认为这是从蜀、滇、缅甸、印度到阿富汗的通道,并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严道”辖境相当于大相岭以北的青衣江流域和今泸定一带,“始皇二十五年,灭楚,徙严王之族以实此地”,严王之族是“载罪”之人,必须服劳役维修这条栈道。旄牛道主要为成都经雅安至汉源(牦牛县)一段,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置旄牛县,以地接旄牛羌而得名5。唐宋时期官方茶马交流范围在四川、陕西、甘肃、青海间。以青藏道为主,雅安茶

16、叶沿松茂古道(灌县,今都江堰松潘)、川甘道(松潘甘肃南)、川青道(松潘青海,又称回纥道)西北而上或北上沿阴平古道、金牛古道入西安再沿文成公主入藏的“唐蕃古道”与吐蕃、回纥进行交换。元代商销入藏,茶马古道路线与宋代相同。此外,雅安茶也沿川西北灵关道(夏阳道)、夔松道(岚安营官)等;西南始阳道(即汉代的严道),清溪道(汉代旄牛道,因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置清溪关更名)等在当地流转。从明至清,在雅安西南地区历代古道的基础上,川藏茶马古道逐渐形成,并逐渐成为雅安茶入藏的主要途径,分为雅安至康定,康定至昌都,昌都至拉萨段,雅安至康定段主要由雅州、天全碉门、两路口越马鞍山垭口(2937米,二郎山垭口为民国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