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初探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128141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初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初探【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作文教学由于脱离现实生活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几个困惑,接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力求创新,结合中学生的写作特点,让中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化不利为有利,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一些见解。【关键词】作文;

2、困惑;对策;兴趣;特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至今还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因此,有必要对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对策,以便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摸索出一条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子。一、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一)如何处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把课文教学当作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教师在语文教学

3、过程中,往往按新课标的要求对课文教学制定详细的计划、认真备好课、认真讲好每一篇课文的每一个细节,以求面面俱到;而对作文教学,则有较大的随意性。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预先的全盘考虑,作文课上,随手拈来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或是零星的讲点作文技巧让学生练,至于下一次作文课要做些什么,就只好“到时再说了”。这种“事前无计划,当事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作文教学,使得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再有就是不重视阅读教学对作文语言的作用。许多教师很注重作文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作文语言的积累,导致学生作文毫无美感可言。这就造成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脱节。(二)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生活是写

4、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缺乏内容,词汇贫乏,就不可能很好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味,就不会选择能表现中心和主题的材料、典型的材料、熟悉的材料、新鲜的材料,许多作文都是套话、空话和假话,材料多是陈旧的。也许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从书上学习语言,没教给学生如何把“源头活水”引进来。其实生活的语言是最精彩、最生动、最鲜活的,而我们在这点上却疏忽了,假如我们能引导学生像俄国诗人普希金向他的奶奶学习语言,契诃夫同客人谈话,听到有趣的谚语,总要

5、求对方再说一遍,然后拿出小本本记下来如果能这样向生活学习语言,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再是干瘪的空壳了。(三)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引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其结果是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害怕最头疼的课,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写了几年作文,其结果是初中毕业了写起作文来依然是语句不通,表意不明,满篇学生腔、八股调。如“记一个的人”,这个人必然小学时候的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或小明、小刚、小王之类的人;“记一件事”,这件事必定是小学时候的事,因为这些人、事你中学老师不懂,他可以

6、编造。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假话、大话、废话满天飞,内容空洞无物。这种情况,为当前的作文教学带来了诸多困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范文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严禁复制发表,否则追究责任。*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的困惑。新课改的春风早已吹遍大江南北,可是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结果是教师厌倦教,学生更是提不起劲。第二、教师如何批改学生作文的困惑。作文批改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语文教师的头上,而许多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对作文都是单一的、粗略的批改。这样,教师负担重不堪言,也引不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另外,许多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讲评往往采取单一的模式,千

7、篇一律、毫无新意的作文讲评课,怎么能引起年轻好动的中学生的兴趣呢?(四)作文教学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训练系列。就现行教材而言,虽然在每个单元后都有相关的训练内容,但要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达到编写者的意图,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看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先要看他对古文的知晓程度,再者就是看他的文字工夫,我们姑且就单独地来谈提高后者(实际上这两个方面是不可能割裂开来的)的能力,也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从七年级读到九年级,有的学生连一篇象样

8、的记叙文都写不出来,在考场上就只好生搬硬凑了,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剪辑,也无怪有人戏言:“把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难,但要把学生的语文成绩降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反思作文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一)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道: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样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自己的父母?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

9、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得这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和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爱,又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经过我的引导,同学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我们自己。那一期的作文特别出彩,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没想到讲一篇课文竟收到多种效果。(二)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获取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关键,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

10、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我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我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三)根据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激发

11、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表现出许多中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12、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从鼓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报刊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习作,教师可推荐到报刊发表,以此激励学生,使学生有一种胜利感,从而逐步养成爱写作的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四)写真事,抒真情,写出个性特色1、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熟悉的不写”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绽。例如有的同学为了使所记的事情意义“深刻”,所写的人形象“高大”,就凭空

13、编造或任意拔高,结果情节上弄虚作假,让读者一眼就看穿。还有的同学作文时,喜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写陌生的人,记未经历过的事,由于对人对事所知甚少,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感到别扭、不可信,更何况别人呢?其实。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2、在拥有了素材之后,应力求具体细致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

14、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行走的人身穿绵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3、抒情要真挚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具体怎么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只要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写作水平,减轻教与学的负担,就是可取的。我想只要功夫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范文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严禁复制发表,否则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