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运用.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12714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运用.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主题图”教学研究第一节 “单元情境图”的开发与利用 本文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9期;作者;田奇述(一)各版本新教材都在单元的前面,以半页、整页或蝴蝶页(两页合并)的形式安排了“情境图”,这种现象在以往的教材尚未出现过,是新教材的一个特色,我们把这种 “情境图”称为“单元情境图”。既然新教材有了“单元情境图”,那么,我们就要去研究它。我对人教版数学第一学段课本多幅的“单元情境图”进行了研读,认为它的作用是:1、整体性。“单元情境图”与“例题情境图”、“习题情境图”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整体性。“单元情境图”中的信息,通常覆盖了整各单元的内容或部分内容,这一特点从许多“例题

2、情境图”是“单元情境图”的一个局部或有关情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来。2、思想性。新教材处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许多“单元情境图”都具有思想教育与数学知识完美统一。3、资源性。“单元情境图”无论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了具有特定数学信息背景的精彩镜头,还是以童话为背景的卡通情境,都是为学习这个单元内容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4、指向性。新教材改变过去用文字表述例题的编写形式,采取以“情境图”告诉教师教学的活动方式:是用操作来学习还是用小组合作来学习等。上述列举的4种“单元情境图”的功能,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整体或几种功能联合发挥作用。(二)当前许多老师对“单元情

3、境图”的使用存在着“弃之不用或过分铺展”等问题,这样教学都会使“单元情境图”未能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单元情境图”该如何使用,我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 单元“解决问题”有关情境图教学片段简录来说明:1、“单元情境图游乐园”教学。“节假日你们喜欢上哪儿玩?”“游乐园。”一句简短的对话,把学生海阔天宽的思绪拉到课堂,课开始了。随着欢快的乐曲,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幅单元情境图,把学生带进快乐的游乐园。“这幅图就在你们课本的第和页(蝴蝶页),请同学们打开书,象学语文那样给它分成几个部分,并给各部分取个小标题。”一阵静思之后,大多数学生有了答案。“可分为四个部分:看木偶戏、买面包、玩翘翘板和丢沙包”。教师巧

4、借语文课的分段、添标题方法,把复杂的单元情境图梳理的条块分明,省时、高效。2、“例1情境图看木偶戏” 教学。“你们知道吗?这幅图里面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我们到木偶戏场去。”教师从单元情境图切换到例情境图。例 l重点处理加减混合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3、“例2情境图买面包” 教学。随着欢快的乐曲,课件又回到单元情境图。“前面我们已经解决了看木偶戏问题,接着我们找个最难的问题来解决。”教师问得巧,学生纷纷落入“预料”之中 “买面包什么数据都没有,最难!”课件从单元情境图切换到例2情境图。“买面包事情怎样发展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 例2重点处理连减和小括号计算解决的问题。4、“练习丢沙包情境图”

5、教学。“丢沙包的小朋友等急了,我们快去看看吧!” 随着欢快的乐曲,课件又回到单元情境图。不过教师对“丢沙包”情境图作了这样动态处理:情境1:原有12人在丢沙包,第一次去了3人玩翘翘板,第二次又去了4人玩翘翘板。情境2:原有12人在丢沙包,7人去玩翘翘板,又来了6人丢沙包。这样2道练习题与例1、例2基本相似,情境图的资源得到充分挖掘。5、“例3情境图玩翘翘板” 教学。随着欢快的乐曲,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幅单元情境图。“游乐园我们哪个地方还没去。”“玩翘翘板。” 课件从单元情境图切换到例3情境图。例3重点处理乘法和加减计算解决的问题。(三)新教材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战。

6、“单元情境图”如何使用,上述教学案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1、把握整体,优化教学时间搭配。从时间上来说,“单元情境图”不象“例题情境图”是在一节课里完成的,它贯穿于整个单元始终,分散在各个课时里。如上述案例“单元情境图”在第1课时对整幅图进行了分块,以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把握,优化教学;同时,每个例题情境图都很自然地从单元情境图切入。2、把握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从内容上来说,是交融在各个课时的内容里。“单元情境图”与“例题情境图”、“习题情境图”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整体性。“单元情境图”中的信息,通常覆盖了整个单元的内容或部分内容,这一特点从许多“例题情境图”是“单元情境图”的一个局部或有关情

7、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来。上述案例采取“从一个整体(单元情境图)向多个局部(看木偶戏、买面包、玩翘翘板和丢沙包)发散”教学模式,解决了 “单元情境图”与 “例题情境图”游离的矛盾,更好地发挥了“单元情境图”教学作用。3、把握整体,优化资源功能。从“单元情境图”功能来说,主要是提供的教育和教学资源。上述案例通过对“丢沙包情境图”的动态处理,生成了两个缘于“单元情境图”又高于原“单元情境图”的新情境紧扣例题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题目,充分利用“单元情境图”提供的教学资源。虽然“单元情境图”比“例题情境图”和“习题情境图”少的多,但是它在教材中往往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单元情境图”的教学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

8、视,不可忽视。第二节 “单元主题图”的认识与教学探讨本文发表于辽宁教育2005年第9期(一等奖);作者;田奇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图文并茂,尤其是那一幅幅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引起了教师极大的关注,同时也产生了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主题图”的困惑和思考。本文仅对“单元主题图”的认识与教学谈点浅见。一、 “单元主题图”的认识“主题图”有 “单元主题图”、 “例题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所谓“单元主题图”是指人教版新教材在单元的前面,以半页、整页或蝴蝶页(两页合并)的形式安排的“主题图”或一幅图与数个例题有关的“主题图”。我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

9、科书中的一、二年级课本20多幅的“单元主题图”进行了研读,认为它的作用是:1、有利于把握整体,优化教学。“单元主题图”与“例题主题图”、“习题主题图”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整体性。“单元主题图”中的信息,通常覆盖了整各单元的内容或部分内容,这一特点从许多“例题主题图”是“单元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有关情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来。2、有利于学生亲近数学,受到思想教育。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单元主题图”中处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许多“单元主题图”都具有思想教育与数学知识完美统一。如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数一数”,以蝴蝶页的形式展示了“美

10、丽的校园”全景图,刚入学的学生通过这一“单元主题图”了解了校园生活,初步感知了10以内各数,同时也受到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3、给相应单元内容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应该说任何一幅“单元主题图”都是为学习这个单元内容,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无论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了具有特定数学信息背景的精彩镜头,还是以童话为背景的卡通情境。4、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如何教与学的活动或操作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新教材改变过去用文字表述例题的编写形式,采取以“主题图”告诉教师教学的活

11、动方式:是用操作来学习还是用小组合作来学习等。教学这类“主题图”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其实,无论那种“单元主题图”都是向我们提供一些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合适的教学方式。上述列举的4种“单元主题图”的功能,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整体或几种功能联合发挥作用。二、“单元主题图”教学探讨“单元主题图”不象“例题主题图”是在一节课里完成的,它贯穿于整个单元始终。从时间上来说,是分散在各个课时里;从内容上来说,是交融在各个课时的内容里。当前许多老师对“单元主题图”的使用存在着“弃之不用或过分铺展”等问题,这样教学都会使“单元主题图”未能很好地发挥应有地作用。为此,我们经过二年不

12、断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归纳了以下几种模式:1、“单元主题图引入回归单元主题图应用”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单元主题图”仅为单元内容教学提供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情景,其“例题主题图”是一幅幅与“单元主题图”情景联系不密切的新情景。案例二年级上册第44页“表内乘法(一)”的“单元主题图”教学:(1)以“单元主题图”作为引入由于“单元主题图”是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学生难以把“主题图”中的情境与要学习的知识建立联系,如果教学一开始就漫无边际让学生看“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容易偏离教学内容,浪费教学时间,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教学时,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边观察边说:风车吊箱。每个吊箱坐几人,有几个吊箱,一共可以坐几

13、人?(列式:4+4+4+4+4=20)。过山车。每排坐几个,有几排,一共可以坐几人?(列式:2+2+2+2+2+2=12)。小火车。每节车厢坐几人,有几节车厢,一列小火车可以坐几人?(列式:3+3+3+3=12)。椅子。每桌有几把椅子,有几桌,一共有几把椅子?(列式:3+3+3=9)这些算式都蕴含着“相同加数”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对算式的观察,引入乘法的教学:这些加数相同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简便的算式来表示,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知识乘法。这样就顺利地引入了教学内容。(2)回归“单元主题图”作为应用在建立了乘法的概念和教学了口诀以后,让学生回头观察“单元主题图”,提出“单元主题图”里蕴藏的用乘

14、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风车吊箱。每个吊箱坐几人,有几个吊箱,一共可以坐几人?(列式:45=20)。过山车。每排坐几个,有几排,一共可以坐几人?(列式:26=12)。小火车。每节车厢坐几人,有几节车厢,一列小火车可以坐几人?(列式:34=12)。椅子。每桌有几把椅子,有几桌,一共有几把椅子?(列式:33=9)这样可以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前有孕伏,后有回应”,解决了 “单元主题图”与“乘法的初步认识”和“乘法口诀”各部分“例题主题图”游离的矛盾,“首尾呼应”更好地发挥了“单元主题图”教学作用。2、“整体局部整体”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例题主题图”是“单元主题图”

15、的局部这种类型的教学。案例二年级上册第8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单元主题图图”教学:1、整体:感知“单元主题图参观博物馆”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老师提出“两个班乘一辆车,有几种组合方法?”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如下: 一班和二班:36+30, 一班和三班:36+35, 一班和四班:36+34, 二班和三班:30+35, 二班和四班:30+34, 三班和四班:35+34。师:要回答小精灵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需要知道什么?生:要计算36+30,30+35,30+34;35+34;36+34,36+35的结果。师:这些算式那些你们学过。生:“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从而过渡到例1。2、局部:教学“各道例题”教学例1:不进位加。教师让学生从6种组合中,选择已经学会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入手,即选36+30为例题,这样就比较顺利的从“单元主题图”过渡到“例1主题图”。然后再从口算引到笔算,重点解决写成竖式时的对位问题,最后把30+34和30+35作为巩固练习。“单元主题图”和例1合为1课时,临近下课时,把已经解决的3道题擦去,把未解决的3道题用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