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之五(附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12558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之五(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之五(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之五(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之五(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之五(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之五(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之五(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之五(附答案)一、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台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 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ACE ) A 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 反对在教育中宣传不良言论 C 提倡教育结果均等 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 E 教育自由化2 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ABCDE )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 同伴群体的影响 C 师生的交互作用。 D 家庭的经济地位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ACE ) A 多发论 B 成熟机制 C 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 教育4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 E ) A 导向功能 B 强制功能

2、C 激励功能 D 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5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C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6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ACD E)。 A无歧视原则 B保护儿童原则 c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原则7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CDE )。 ,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8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B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3、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9为了使上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 ABCD )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气氛热烈10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A BCDE )。 A谈话 B报告 c参观 D讲解 E讨论11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 )。 A交往 B学习 c课堂D课外活动12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 BCD ) A班主任的权威B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c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E班主任的地位、职权13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

4、组教学 D道尔顿制14 一般说来,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BCDE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E 布置课外作业。15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ABCDE ) A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6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7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ABC )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台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 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8 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

5、批改 D课外辅导19以下做法属于外部分组的有(BCD ) A按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分组B兴趣分组 c能力分组 D学科能力分组 E,班内分组20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ADE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二填空题1 瑞士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2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 洛克 的教育代表作。3义务教育是国家用 法律 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免费的学校教育。4 校风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的统一

6、体,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5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 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 归宿 。6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7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 社会德育等形式8根据班级教育话动的时间分布主要有 日常性教育活动与阶段性教育活动组成。9我国,目前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10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三 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错 2.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

7、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3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4美国行为主义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儿童,我可任意改变,使之成为医生、律师等。对吗? 错环境教育论是不对的5、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四 简答题1 .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牲 2.课程计划对学校及中学教师的要求有哪些? 3.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4 如何理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论述题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简述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途径.答案:二填空题1斐斯泰洛齐 2洛克 3法律形式 4校风 5

8、出发点 6政治教育 7社会德育 8日常性9直观性原则10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第三题1答,错,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领导者,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标,但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己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以。2 答 :对,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的认识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及有领

9、导的认识3答 错误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4答:错。环境决定论是不对的。5答:错。教师要参与,但不是全部,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为主,学生家长参与进行的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四 简答题1 .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牲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文化本身的教育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它是传递和深

10、化文化的手段,这是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糸:另一方面它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时它就变成文化本体由此可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2.课程计划对学校及中学教师的要求有哪些? (1)对学校的要求是: 第一开足开齐课程第二,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第三,认真监督和及时评价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 (2)对中学教师的要求是: 第一,认真学习和熟悉最程计划,了解中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第二,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代、顺序、教学时数,了解

11、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学课之间的联系与衔接第四、综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3.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教育方法是为完成教学 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 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 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而共同活动的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1)教学目的和任务为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实践、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 如何理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是这个集体的灵魂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五论述题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教、由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 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地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在不同的 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 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