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122245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题3。咏风王勃肃肃凉风声,加我林壑清。驱烟讯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暮出水静,为君起松声。1首.句的“肃肃”,次句的“加”字有怎样的作用?第五句的“去来”“无迹”有怎样的意蕴?末句有怎样的情味?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何以见得?3此.诗所咏之“风”是什么样的风?诗人咏风的意图是什么?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题6。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水夜月问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4这.首诗中,诗人用-、这-些-具-有-比喻意味的意象来作自我比况,寄托了

2、诗人之-感-和的-壮-志-。-5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什么?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题8。明小角李益边霜阼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数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6试.用最简洁的语言对这首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赏析。(四十字以内)7试.用百余字赏析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的特点。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题0。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8这.首诗中的“地白”的意思是,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最相近。9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诗表现手法的妙处。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题1。2西归绝句元稹

3、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10首.句和次句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第.三句“两纸京书临水读”有怎样的情韵?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或是“江畔读”,表达效果是有什么不同?12结.句”小桃花树满商山”在表情达意上有怎样的效果?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题1。5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锋不过秦。萧条桑枯外,烟火渐相请亲。13诗.歌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是怎样描绘的?14是.以”寒水”起笔,以”烟火”收束,表现了作者有什么样的心境?15作.者描绘的山区景物采取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处?七、阅读

4、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6-题1。8玉阶怨谢眺夕殿下珠帘,流萤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16谢.诗首二句”夕殿下珠帘,流萤非复息。”,描绘了一幅的_景_色,_”_流萤非复息。”运用的是的_表_现_手_法。李诗首二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是写的_情_景_,其_妙_处_是17这.两首诗都有”下帘”的动作描写,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18试.从写景,抒情,叙事,写法等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9-题2。0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可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离亭赋得折杨柳李商隐暂凭尊酒道无寥,莫损愁

5、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挣拟惜长条。19试说明这两首增别诗在选材和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0试比较说明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各有什么特色。九、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1-题23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蟑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正夫泪。21词.中有哪一句完成了上景下情的过渡,这指的是哪一句?为什么?22上.阕写景,一个”异”字领起。那么,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突出了西北边镇有什么特点?2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是什么情怀?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

6、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24“.历遍穷通”是什么意思?”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25“.汤武偶相逢”说的是谁与谁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一句是什么意思?26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做简要说明。【参考答案】首句的”肃肃”状风势之速,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之感。次句的”加”字,使本来并无目的的风势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5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给人以亲切感。第五句的“去来”“无迹”,赞美了风不择地域而吹的仁爱,阔大的胸怀和平等普济的美德。末句写风在夜幕降临,万籁

7、俱静的时候,卜辞劳苦的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1. 此诗的诗眼是“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我林壑清“,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有情”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2. 此诗所咏之“风”,当是炎热未消的初秋是给人以快意和凉爽的清风,而非乍暖还寒时的春风。诗人所咏“风”,意在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说明风不舍昼夜的努力作到有益于人,有为之士也当如此。同时,诗人咏“风”,也是借风抒坏,寄托自己的“青云之志”。3. 依次填入:片云、孤月、落日、老马、飘零落寞、济世救国4. 最后引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意思是说

8、,古来就留养,尊重老马(存是留养。尊重之意)。用老马可用老马的智慧,不必取老马的体力,言外之意是指自己虽已年老,但自信还有一定的才能,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流露出怨而不怒之意,表现诗人的报国之志。5. 全诗通过对边关的角声和塞鸿等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征人边愁乡思之情。6. 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却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鸿在盘旋,既没有明白表达征人的处境和心情。他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景,而情在篇外。7. 依次填入;月光照的地上发白,好象铺上了一层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8.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这里不直说自己的思念,偏说人们尽望;不说自己的伤坏

9、,偏说“不知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酝籍,确实高妙。9. 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并发出了“江上损红颜”的慨叹。次句“春风”露出今日之喜,于叙事中显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10第.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全诗皆活。诗中不著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思友的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那诗中的气氛。情韵,意境就完全不同,会使情味索然。11结.句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诗人的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小桃树上,一景语收住全篇,噶然而止。不言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艳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显地意蕴隽永,余味不尽。12.首联描绘了一幅远处山村寂静荒凉的

10、图景。首句从听觉上用数里怀就清晰的听到细微的水声,以响忖静;次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相互村托,生动的渲染了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14诗以“寒水”起笔,以“烟火”收束,表现了作者从寒到暖,从恐惧到欣慰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作者内心亲近温暖的感觉。15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不断变化,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开展。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16依次填入:夏夜宁静清艳,以动忖静,女主人公秋夜无言独立,以至冰凉的露水打湿了罗袜未写“怨”而冤情自现。17其含义不尽相同。“夕殿下珠帘”似有意为之,因为是“夕”时而

11、下,殿外已是“流萤飞复息”,而“却下水晶帘”似无意为之,因为早已“夜久”,而实际上更是主人公想用“下帘”来割断思念,不想也罢的心情写照,展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可谓字少情多。18这两首诗的前句都是写景,但前者是以景起兴,后者是景中见人,景中生情。两诗都是思妇诗,但谢诗大胆直露,热情奔放,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妇女形象;李白诗歌独特的美学特征是大胆想象,热情奔放的积极浪漫主义,而这两首诗则委婉含蓄,朦胧深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含羞沉稳的妇女形象,体现了伟大作家风格的多样化。着两首诗同题同体,主题是宫怨,但谢诗中主人公的宫怨是“忙怨”是对对方的牵挂;关爱;李白诗歌总女主人公则是闲怨,更多是对

12、对方的失望。两诗都未著一个“怨”字,而字里行间却无不流露出怨意,以词见诗家“不著一字,尽显风流”之真意;这两首诗歌都融人,物,景,情于一体,但谢诗的人,物,景,情平列与画面之上,缺乏一种深层的构想,不易引发读者透过画面作更深的追索玩味;李白的诗歌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的刻画,却处处指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19都.以离亭为题,都借助”折柳送别”,都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的深知离别之苦,对人世间的离别满怀同情,可谓有异曲同工,相应成趣之妙。20两.首诗在写法上各尽机杼;李白诗歌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移情入物,托物言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

13、的春风写的有知有情,使他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之成为诗人的感情化身,别具深意。李商隐诗歌则把离愁别恨融入独到的议论中。作者先用暗喻(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明明白白说非折不可。既然如此,为了让离别之人在临别之际从折柳相增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春风又怎么会因为爱惜常常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情攀折呢?较李白而言,李商隐诗歌是反其意而用之,独辟蹊跷。21浊.酒一杯家万里,因为这一句是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写人物内心的刻画。22首.句点明”塞下”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

14、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关山时刻备战以妨不测的特点。23抒.发的报国之志,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守,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24”.历遍穷通”的意思是,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穷窘之后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伊,吕两人出身卑微。25”.汤武偶相逢”说的是尚汤与武王,吕尚相逢,”兴王只在谈笑中”说的是,伊,吕二人才能出众,在谈笑间轻3而易举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26这.首咏史词作,寄托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希望。作者对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流传千古的功业,感慨颇深,通过回忆商汤,周武王重用伊,吕的史事,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所以,这两首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