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书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12034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书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书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书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书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书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书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釜式再沸器设计说明书书书(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d浙江大学毕业设计题目:釜式换热器的设计学 院: 系 别: 专 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 号: 目 录1概述32设计计算52.1主要技术参数确实定52.2釜式换热器的构造设计52.2.1总体构造设计52.2.2换热器管程设计72.2.3 换热器壳程设计82.3 元件的强度设计 92.3.1 筒体 92.3.2 开孔补强设计计算 113标准零部件的选用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53.1 法兰的选用153.1.1容器法兰的选用.15 3.1.2管法兰的选取 163.2 封头173.3 管板183.4 堰板194鞍座的设计194.1 鞍座的选取194.2鞍座位置的设置194.2.1鞍座位置的相关标

2、准的要求194.2.2设备总长确实定204.2.3 A值确实定204.3力的计算204.3.1重量产生的反力204.3.2地震产生的力214.3.3风载产生的力244.3.4热膨胀产生的力264.4总合力计算274.5应力校核294.5.1轴向应力304.5.2切向应力314.5.3周向应力314.6结论325三维实体造型设计325.1 软件介绍325.2 主要零部件的造型设计325.2.1 管箱封头的设计325.2.2 鞍座的设计345.2.3 螺母的设计355.3 装配体的设计355.4 工程图的生成38设计总结41注释43参考文献44谢辞45附件46 1概 述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

3、传递的节能设备,是在化工、石油、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普遍应用的一种工艺设备,在炼油、化工装置中换热器占总设备数量的40%左右,占总投资的30%45%。近年来随着节能技术的开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利用换热器进展高温和低温热能回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在换热设备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管壳式换热器。在近年来国内在节能、增效等方面改良换热器性能,在提高传热效率,减少传热面积,降低压降,提高装置热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换热器的大量使用有效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使企业本钱降低,效益提高。管壳式换热器虽然在换热效率、设备体积和金属材料的耗量等方面不如其他新型换热设备,但他又构造巩固、操作弹性大、可

4、靠程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所以在各种工程中得到普遍使用。而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就是有相变传热的釜式换热器,它也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及化工领域,又称釜式再沸器。换热器作为节能设备之一,在国名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换热器的构造决定了换热器的性能,一种性能能否发挥其作用取决用设计着如何选择合理的构造,任何一个场合都有适应于这个特点的换热构造。要是传热效率提高、能耗下降、就必须了解换热器的机构特点,在这次设计中构造设计也就作为重点之一。设计题目在毕业实习之前就已确定,任务涵盖了两局部内容,一是设备设计局部;二是在设备设计的根底上进展三维实体辅助造型设计。设备设计包括总体构造设计和各

5、个组成的构造设计以及强度设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选型以及校核。三维实体辅助造型设计是利用软件SolidWorks来完成的,包括各个零部件的造型设计、装配体的设计和工程图的生成。工作任务是比拟繁重的,在实习过程中,见到最多的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却未见到釜式设备,对于釜式换热器的局部构造始终无法想象,关于釜式换热器的介绍资料在图书馆的资料库里,找到的不多。在经过屡次考虑和导师的探讨,才对它的总体构造确定了下来,然而解决后新的问题又摆在面前,在过去的学习中,并未对SolidWorks做深入的学习和应用,当要系统的完成一个完全有自己设计的设备建模时遇到了太多的问题,每个功能的应用和实现过程有时需要摸索

6、很屡次,而且往往会在建模时会发现设计的合理性出问题,对前面的设计计算进展反复的修改,直到最后完成工程图的生成,才完成了设备的全部设计,可以说,每一步都严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着。但同时也让我体会到设计者和制造者之间的矛盾和联系,设计者有时是无法注意到制造问题的,而SolidWorks可以让设计者先对自己的设计做一个检验。通过本次设计使我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并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东西,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通过导师的细心指导,使我不仅在知识水平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深刻体会到要把所学的知识理论变成可实际应用的设备时,所面对的种种难题,认识到提高运用知

7、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由于时间仓促和经历缺乏,难免存在很多问题,敬请各位教师指导!2 设计计算2.1主要工艺参数确实定 壳 程 管 程 介 质 水、水蒸气 再生气 设计压力 0.4 3.2 设计温度 210 340 换热面积 260接收规格:再生气进口DN300; 再生气出口 DN300水 进 口 DN300; 水出口 DN300蒸汽出口 DN4002.2釜式换热器的构造设计2.2.1总体构造设计 选择了比拟带蒸发空间的传统的构造形式,由管箱、小端壳体,斜锥壳体,大端壳体、管板、法兰、换热管等零部件组成。如图21所示图212.2.2换热器管程设计1) 换热管a) 换热管的形式 换热管

8、形式有光管、各种翅片管、螺纹管、异形管等。光管是作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统形式,当前应用非常普遍,廉价,易于制造、安装、检修、清洗方便。随着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的强化传热技术研究的开展,光管不断受到冲击,但是依据本设计的技术参数和考虑制造本钱,依然选用光管。b) 管径 采用标准管径的换热管。小管径可使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大,构造紧凑,金属耗量减少,传热系数提高。将同直径换热器的换热管有改为使换热面积可增加40%左右,节约金属20%以上,但小管径流体阻力大,不便清洗,易结垢,堵塞。一般大直径管子用于粘性大或污浊的流体,而再生气成分未定,选用2.5的无缝钢管。c) 管长 管子过长清洗安装均不方便。一般取

9、6以下,对于卧式设备,管长与壳径之比应在6-10范围内,本设计采用标准管长6。d) 管材 选用20号钢。e) 管束确定 估算单根换热管面积AA 单根换热管的面积d 无缝钢管直径 无缝钢管壁厚所需的换热管数n=F 要求工艺换热面积,F=2602.5的换热管的拉杆至少需要6根,故所需换热管管数至多608根。2) 管板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用来排布换热管、将管程与壳程的流体分开,防止冷热流体混合,并同时受管程压力、壳程压力和温度的作用。a) 管板材料 在选择管板材料时除考虑力学性能外还应考虑管程和壳程流体的腐蚀性,以及管板和换热管之间的电位差对腐蚀的影响,由于此设计中的再生气主要成分

10、为二氧化碳,选用一般压力容器用钢16MnR。b) 列管形式排布 考虑到管外是水易清洗,采用正六边形排列。换热管中心距要保证管子与管板连接时,相邻两管间的净空距离有足够的强度和宽度,一般不小于1.2倍的换热管外径,因此换热管的中心距选标准S=32。管板上排列管子的根数六角形14层,实际可排721根,对角线上的管数N=29,不计弓形局部可排管子总数为631根。c) 管板与壳体和管箱的连接 管板与壳体的连接形式分为两类:一种是可拆式,一种是不可拆式。对于釜式换热器特殊的构造形式,考虑维修方便,以及再生气的腐蚀性并不大,气密性要求不高,管板不做法兰设计中采用如图31所示的连接形式: 图21加紧式连接d

11、)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形式 换热管与换热管的连接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中是一个比拟重要的构造局部,它不仅给加工工作量大,而且必须使每个连接处在设备运行中,保证无泄漏及能承受介质压力。从制造工况以及经济等方面考虑,我选用了强度焊。3 管箱 管箱的作用是把从管道输送来的流体均匀地分布到各换热管内,和把管内流体聚集在一起送出换热器,在多管程换热器中,管箱还起到改变介质的流向的作用,由于我采用的釜式换热器的特殊构造形式,我选用封头管箱,并用两程,隔板尺及构造见图33。但是由于采用了2程分程,隔板槽两侧管心距至少取44。 图23 分程隔板2.2.3 换热器壳程设计 课程内主要由壳体、折流板、支撑板、拉杆、定距管、滑板等构造组成。1 壳体构造见设计图纸。2 折流板 折流板的作用是为了提高壳程流体流速,迫使流体按规定的路径屡次横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