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118194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 语文组 山丹一、前端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一首现代新诗,被许多教材选用。正式因为它唯美、轻盈、旋律优美的特征使当今许多优秀的诗人、评论家、朗诵爱好者为之倾慕。加上它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代表作,诗人的经历也为这首诗增添了许多魅力。学习这首诗,无论是从结构、音韵还是画面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独特的感情的启迪,更能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恰当、适度地表达情感。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从诗歌的景物描写、诗歌的画面描述或者从朗诵等各个角度入手来欣赏诗歌、体味情感。(二) 学生特点分析这首诗是现代新诗,画面唯美,音律和谐,适合朗诵,学

2、生们不难入手。但要进一步体会这首诗的象征意味和作者复杂、含蓄的情感表达则需要一定的鉴赏基础。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和诗句分析,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三)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细腻而又深沉的不舍之情和独特的表现方式,体会离愁的多种表达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通过唯美的诗情画意陶冶学生的情操。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深刻理解诗中含蓄隽永的意象。四、教学手段(一) 教法:组织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诗歌。(二)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并将信息综合得出

3、结论。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的深情。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人们都说“人间最苦是离愁”,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离别,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缠绵;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还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痛。现代诗人如何抒发离愁呢?诗人徐志摩面对自己热爱的康桥又该怎样离别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去一探究竟。二、 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1. 两名学生朗读。 老师纠错:彩虹似(shi四声)的 漫溯(su四声)2. 全班齐读。三、 诗句分析1. 第一节 走进再别康桥,我们仿佛一下子就放轻了脚步

4、,放慢了动作,就是因为诗的开头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思考】诗人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来告别康桥?诗人喜爱康桥,不忍打扰康桥的宁静,所以用“轻轻的”。连用三个是为了强调,也使诗歌具有了音乐美。究竟是怎样的康桥,让诗人这样小心呵护?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三、四节。2. 第二三四节齐读2-4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选一节【思考】这几节主要描写对象是什么,这些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金柳新娘(比喻:暗喻)突出了垂柳的美艳动人、娇羞多姿。体现了作者对康桥的喜爱之情。青荇油油的、招摇(比拟:拟人)油油的突出水草的柔软、充满活力。招摇有拟人的意味,仿佛水草在召唤诗人、在向诗人炫耀:我能

5、躺在康河的柔波里自由自在,就是做一条水草也心甘情愿。让作者羡慕不已,更想留下来哪怕是一条水草。突出了作者对康桥的留恋。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比喻:暗喻)突出了清泉的清澈、周围景色的多姿多彩,揉碎的彩虹洒在康河的浮藻间,借着粼粼波光给人梦幻的感觉。表现了诗人被康桥的美丽所陶醉。甚至作者把梦都沉淀在了康河里。接着,诗人就要去寻梦了。3. 第五节自由朗读第五节【思考】诗人要在康河里寻梦,他寻找到了吗?找到了。“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一船星辉就是作者的梦。作者在康河里找到了他曾经的回忆,再次体会到了曾经的美好、幸福,所以高兴、欢喜的要放声高歌。有感情地朗诵这一节。读出欣喜的感情。4.

6、 第六节【思考】作者为什么又说“不能放歌”?A. 回到现实,就要离开了,心情忽然低落。B. 不忍打扰,康桥的美就在于它的宁静。C. 康桥用沉默来为我送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我也要用沉默要回应康桥。(此时康桥已经不在是冷冰冰的建筑了,它是诗人的朋友、伙伴、至亲)D. 全班齐读这一节5. 第七节齐读第七节。【思考】如何理解“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象征诗人美好的回忆,不带走是因为“带不走”,这里有多少无奈啊,这些无奈都放在了那个“挥一挥衣袖”的动作上。看着潇洒,实则无奈。四、 小结轻轻地来,悄悄地走,诗人用轻盈的动作,沉默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淡淡的离别。这让我想起了亚当密斯在道德情操论里说过的一段话:“我们讨厌那种捶胸顿足、呼天喊地的悲伤但是,我们尊重含蓄、克制、沉默不语的悲伤它使我们同样的沉默”也许,“能说,但却不说;能高歌,但却沉默;能泪眼相送,却只挥一挥衣袖”这才是最深沉的告白吧。让我们再次聆听那淡淡的忧伤。五、 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六、 学生齐读再别康桥七、 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2.请你用“轻轻地”开头,(可以仿照再别康桥),写一首现代诗。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原创,富有韵味。 谢谢大家,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