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6.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1068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唱:铃儿响叮当 踏雪寻梅6.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音乐上册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 张建英 【课题】踏雪寻梅(四年级音乐 下册)【教材简解】踏雪寻梅是四年级教材上一首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唱来十分流畅、亲切。【目标预设】1、学习歌曲踏雪寻梅,感受高雅的意境和情趣,了解作曲家黄自。2、尝试用固定音型0 为歌曲伴唱,营造更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增强歌曲感染力。3、能用富于变化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作品特有的情感、风格。【重点、难点】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并形象表现、有感情

2、地歌唱掌握前半拍休止的准确演唱、学会准确和谐的加入伴唱声部【设计理念】围绕省级音乐课题梯度渐进式的课堂合唱教学实践研究,针对学校合唱教学特色,我对这首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精心设计055 55 这一固定音型,将其运用于歌曲中的长音与“叮当叮当”的铃声处,给歌曲营造更生动的艺术形象,更好表现赏花者喜悦的心情,形象地演绎活泼灵巧的铃铛声,让孩子们伴随着歌声感受冬天里赏梅的生活情趣。运用“骑驴”律动活动既体验了固定音型带来的乐趣,更巧妙地解决了教学中将遇到的前半拍休止难点,借用音乐要素进行感悟指导歌唱,在歌唱处理与表现中彰显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歌唱表现力是本课努力追寻并在实践中

3、不断落实的。【设计思路】歌曲看似简单,但要顺利解决难点,唱出歌曲意境却并非易事。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歌曲重难点,继而有感情地唱好这首艺术歌曲,实现音乐课堂融入和声训练的新理念是我课前思考最多的,为此做了这样的预设:1 欣赏导入 感受梅花凌寒绽放 幽香阵阵的品质2 骑驴律动 体验小毛驴前进韵律 渗透固定音型3 融入伴唱 关注固定音型 解决前半拍休止难点4 学唱歌曲 关注知识与技能 领悟其艺术表现力5 动情歌唱 增强艺术感染力 演绎歌曲意境情趣6 欣赏合唱 感受合唱艺术魅力 尝试二声部合作7 竖笛拓展 借器乐伴奏再填情趣 巩固改编的固定音型【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熟悉旋律 演绎

4、情境1、课前播放一段视频(背景音乐):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2、出示画面:在寒冷的冬天,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你觉得梅花怎样?古往今来,无数人用不同的方式在描绘她,赞美她。有一首歌曲时这么唱的播放歌曲3、你觉得这首歌曲怎样?学生各抒己见这首深情优美的歌曲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出示歌谱(学生读课题)(继续听第一遍):看谱仔细再听注意歌曲中不时传来了什么声音?学生交流4、骑驴赏梅,一路欢歌,同学们们想不想也骑着小毛驴去感受这份冬天里的欢乐?想象骑驴动作:(启示学生自编动作)能不能配上声音试试?(学生打舌添趣)教师用钢琴提供音型0 0 0 ,师生一起模仿毛驴前进 :小毛驴颠簸前进:配上脚步过山坡:自

5、转一圈回座位(体现力度的变化,象征从远而近的声响,变化远去的声音:渗透渐强、减弱的效果)0 0 0 0 0 0 0 (以小毛驴过山坡启示力度强弱变化)【设计意图】借助音响画面创设情境,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渗透固定节奏型,为前半拍休止难点的解决打好基础。二、学习伴唱 掌握固定音型的准确演唱1、看着大家如此开心,老师想给歌曲加入伴唱,仔细听老师加了什么?注意它出现在哪些地方?音乐起,教师伴唱2、学生听后回答媒体出示伴唱乐谱“055 55”指导练习,解决后半拍起与十六分音符的灵巧演唱):唱谱用“啦”填唱音乐再起,学生和乐伴唱3、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你认为这轻巧活泼的歌声表现了什么?学生认为是欢快愉

6、悦的心情、或者是小毛驴前进时此起彼伏的铃声4、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歌声、铃声、笑声让这幅冬天里的画卷更充满情趣、乐趣,让我们带着这份欢乐和老师一起来接读歌词,我先你后5、指导最后乐句的难点:解决附点(第18小节“好时光”),指导“伴我书声琴韵”关注另一个附点(第7小节 “响叮当”)再次合作:要求声音竖起来,注意随着老师声音变化也相应变化。读词【设计意图】从教师的范唱中发现固定音型所在的位置,在练习伴唱的活动中突破前半拍休止的难点,借助伴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提高学生倾听与歌唱的能力。三、学习主旋律 以富有感染力的歌声表现歌曲情境1、随琴轻声演唱找出问题教师帮助解决:个前半拍休止地方(借助击拍法

7、解决后半拍起的难点):个叮当(观察记号,唱好断音,把握音准,体现起伏与变化):处附点(声音的处理:加入“听”动作与陶醉于“花香和书声琴韵”的情趣2、完整唱:3、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在三十年代创作的。黄自创作了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声乐作品。在他所写100多首歌曲中,60多首是我们中小学教材歌曲。四年级时我们还要学习另一首西风的话。黄自先生还培养了一大批作曲家,歌曲词作者刘雪庵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在歌曲中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记号,你们都认识吗? (关注力度记号)A:了解含义,听教师范唱:仔细听,你觉得这些记号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的不错,让我们带

8、上他说的感觉唱唱看! :指导学生唱1、2句,从mp开始渐强至减弱,形象表现由远而近再渐渐远去:你们觉得“四次叮当”可以做什么变化?(学生说)轻盈活泼的断音从弱到强,使歌曲更富情趣,并推向高潮。最后f力度尽情抒发对梅花由衷的赞美和热爱,最后的减弱更是让人陶醉在美好情境中。(练习3、4句演唱)4、雪映梅开是自然景色,踏雪寻梅是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学们能带着刚才这些要求与感受更有感情地唱出这份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乐趣吗?完整演唱【设计意图】歌曲主旋律中运用了许多力度记号与休止、断音等符号,抓住这些记号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的歌声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更好地演绎出歌曲特有的风格与情境,真正体现这首艺

9、术歌曲的魅力。四、延伸拓展 尝试合唱与器乐伴奏演绎歌曲1、歌曲创作至今几十年经久不衰,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许多歌手、合唱团都在传唱。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合唱版本,让我们仔细聆听,音乐有哪些变化?播放合唱音响2、交流合唱曲的不同处:速度不同,声部更丰富,有些地方做了新的改编3、同学们想尝试一下简单的合唱吗?练习伴唱声部:随着伴奏带交换声部练习(教师指挥)4、加入竖笛为歌曲伴奏:用标准音伴奏注意休止处声音收干净5、今天我们随着歌曲踏雪寻梅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同学们,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6、音乐起:学生齐唱歌曲第遍音乐骑上毛驴离开教室【设计意图】借助合唱音响拓宽学生艺术视野,在倾听中发现合唱艺术的丰富表现力,尝试将伴唱换成“叮叮叮叮”的填词进行合唱尝试,同时用竖笛为歌曲伴奏,让学生牢牢记住了今天所学的固定音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