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09991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成13题。“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周秦之后“家国天下”观念之所以仍然能够流传后世,与历朝历代的德治国策有关。在长达两千年的实践中,德治的形式日益广泛,既有显性的系统化程序,如朝廷规定教育、选士制度,也有“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影响,社会共识由此而凝聚,社会风气也由此而改变。德性教育始于春秋时代的私学。汉代五经博士的设立和官学教育,进一步从制度上保证了德性教育的延续。而隋唐以降施行的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政治与教育的垄断,寒门士子亦有资格跻身于官僚队伍。这一改变不仅是

3、王朝统治基础的扩大问题,更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再次同构。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与明代东林书院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是对科举时代士人精神领域中家国同构意识的真实表达。在制度设计中,科举所选之士为认同儒家仁德观念并以天下为己任者,躬行儒家教化。在这一过程中,德治既依托于文化、教育制度,同时也内置于政治领域,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由此相向发生。在“润物细无声”式的以德化民这方面,儒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家国同构的观念被儒家进行了内在性的转化。其所进行的话语转换,首先是道德主体的转换。论语学而篇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们在家庭伦理中感受到的亲情血缘之爱,成为对他人之爱的起点,进而成为社会责任感与入世精神的基础。儒家学说肯定人内心的自然情感,故以类似于自然秩序的差序结构理解伦理关系。儒家以基于血缘的亲情之爱为基础,从自然的血缘之爱推广扩大为更大的伦理关系,建构有差等的爱。家族观念成为伦理观念的根基所在,孝悌忠恕爱敬,无一不是筑基于家族观念。但儒家的精神追求又要超越自然秩序,以己推人、由近及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终发展为“民胞物与”的精神自觉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将基于自然血缘之爱升格为对天下的责任意识,是儒家作出的重大思想贡献。德治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

5、与儒家“道统”说之形成的关系甚大。道统与政统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从儒家内部派系关系来看,道统的意义在于统一儒家思想。从道统论的思想形态与价值主张来看,它兼收并蓄了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与诸子之优长,为国家灌注了精神气质,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念。正因德治主张以天道为依归,其施行则以天下为范围。在儒家话语中,天下是正在形成中的文明空间,其建构准则即政治伦理秩序与文化思想规范,儒家的责任即通过教化将天下文明化。儒家的这一主张与秦汉以后中国的国家结构暗合。传统中国虽以农耕区为核心区,但亦囊括游牧区。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便是调节不同经济形态的关系,将具有不同生计的族群纳入统一的治理体系中。教化天下的意识正为解决

6、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可见,德治教化关乎天下的长治久安。(摘编自金香花从“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到“家国天下”的精神结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物细无声”式的德治渗透比显性的系统化程序更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B.德性教育依托于教育制度,始于春秋时代的私学,终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从自然血缘之爱推广为更大的伦理关系,是儒学肯定人内心自然情感的表现。D.“道统”说之形成与德治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关系甚大,比“政统”的作用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述思路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

7、.文章由“家国天下”引出德治国策,重点论证了德治思想的作用、意义等内容。C.运用比喻“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形象的说明道统与政统同等重要不可或缺。D.文章引用论语学而篇言,是为了论证懂得孝梯的人不会犯上作乱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国天下”意识,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及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B.在儒家看来家庭伦理中感受到的亲情血缘之爱,会成为对他人之爱的起点,进而成为社会责任感与入世精神的基础。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儒家超越自然秩序,将基于自然血缘之爱升格为对天下的责任意识所作出的重大思想贡献。D.只要大力弘扬德治

8、教化,就能使天下得以长治久安,因为教化天下的意识可以为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随着5G技术的落地、虚拟技术的提升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将是数字阅读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在5G高速度、低延时、大容量的带动下,“万物皆可为媒介”,数字阅读的空间和场景会得到极大拓展,“未来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深度数字化将大幅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未来各种终端阅读设备之间能无缝切换,智能手机、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都将成为阅读的载体,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随身随心获得专业优质的阅读内容。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刘书说,电

9、子书的普及极大促进了中国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进程。目前亚马逊中国上的图书50%实现了纸电同步出版。数字阅读内容的丰富和质量的提升,也刺激了读者的付费意愿上升。近年来,我国知识付费发展迅猛,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群体达3亿人。其中音频课程尤其受读者欢迎。听书成为各种阅读方式中增长最快的方式之一。但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催生焦虑”“割韭菜”等质疑,各音频课程的复购率和读者的听完率有所下降。我国数字阅读不但在国内收获海量用户,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国际读者的关注。据统计,目前有超500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翻译到海外,海外中国网络文学网站日活跃人数达50万人,相关网站的日均访问量达500万次。如今我们已经身处

10、“一屏万卷”的时代,高质量的数字阅读有赖于优质出版内容和先进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我们要深入研究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不断探索数字阅读发展新路径,不断推动数字阅读产业提质增效。(摘编自人民日报数字阅读的美好时代)材料二材料三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传来信息: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专家预侧,面向未来,国家政策仍将继续引导数字阅读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数字阅读产业发展重点将放在全民阅读、新兴出版、媒体融合等方面。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产业将得到持续发展。在公益方面,数字阅读产业正在助力文化扶贫和教育资源均衡。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数字农家书屋和数字阅读产品

11、及活动既丰富了文化扶贫的内容和形式,又提高了文化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在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控辍保学、健康扶贫、搬迁人口社会融入、引导贫困群众逐步接受现代文化等脱贫攻坚工作中,数字阅读激发清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从纸质到数字、从读书到读屏,阅读的方式不断翻新,但“开卷有益”的宗旨始终如一。此次大会传递出的一条重要信息就是:数字阅读产业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从2015年到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作品中,网络原创作品占比从69%上升到79.8%,增加了10个百分点,创作者从480万上升到862万。知名网络作家管平潮认为,好的网络文学要体现正能量,好的网络作家要有情怀。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可以相辅相成。中信出

12、版集团副总编辑蒋蕾举例说,读者在阅读人类简史时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能观看导读课程,也可在网络社区与他人交流,从而加深阅读体会。(摘编自新华社数字阅读提供更多可能在e时代续写“开卷有益”)4.下列关于我国“数字阅读”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沉浸式互动体验”将极大地拓展阅读的载体和场景。B.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年度同比增幅呈现增长状态。C.数字阅读影响力向基层民众和海外读者延伸。D.内容丰富、质量提升,刺激了读者的付费意愿。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我国知识付费发展迅猛,音频课程尤为突出,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课程的复购率和读者的听完率有所

13、下降。B.随着e时代的到来,调查显示,手机和互联网成为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数字化阅读成为主流,而纸质图书阅读有所下降。C.我国数字阅读作品中,网络原创作品占比增长迅速,有人认为有情怀的网络作家创作体现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实现e时代的“开卷有益”。D.数字阅读产品既丰富了文化扶贫的内容和形式,又提高了文化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在助力文化扶贫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6.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一屏万卷”的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数字阅读?(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收秋段吉雄门口那棵苍老遒劲的老槐树稍稍扭动一下身躯,泛着金光的叶子翻起筋斗缓缓着地。山岗

14、上,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农作物仿佛开始燃烧,红得热烈,紫得氤氲,黄得耀眼,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画。青纱帐里,果实压弯站了一个夏季的茎秆,也把农人的肩膀压得瓷瓷实实,就连梦都变得沉甸甸的。收秋先是从芝麻开始。当墨绿的植株被太阳酱成鹅黄色的时候,枝干上小房子一样的荚也饱满起来。当然,这些芝麻荚也变了色。它们沿着枝干呈错落状分布在两边,庄重而又威严。有风从山岗掠过,两排芝麻荚欠了欠身,气沉丹田,酝酿起威武的号子。农人粗壮的大手攥住几根芝麻秆,轻轻一提,它们顿时被拔出土层。尽管根部带着一坨土坷垃,但很显然,满怀心事的芝麻荚占了上风,把整株枝干都拖倒在地。先别急,让那些带着湿气的土坷垃在

15、太阳下晾一晾,阳光和劲道的风会把湿气带走,然后再用锄头轻轻一叩,泥块就会立即散落开来。芝麻荚里也有早熟的,它们耐不住寂寞,抢在收获之前就咧开了嘴,露出里面饱满的芝麻籽,簇拥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外面炙热的阳光、急促的风,还有千万个和自家一模一样的“房子”。农人弯下腰来,嘴对着咧开的芝麻荚轻轻一吸,油滑的芝麻籽便钻进口里。牙齿轻合,醇烈的香味弥漫开来。咯吱咯吱,牙床碾压芝麻的声音一阵一阵顺着腮帮敲打着农人的耳膜,成了他们掂量秋季收成好坏的鼓点。油渍从嘴角溢出,亮晃晃的。在和路人搭讪时,明亮的咀嚼声和晃眼的油渍成了他们外露的资本。大家都是庄稼把式,一眼便看出了门道。你这块地收成不错啊!还行,还行。这

16、个季节,正是农人们一年中最得意的时刻,怎么得意都不过分,谁都不会计较。秋天的时候,山岗上一个个芝麻垛像士兵一样,威严肃穆,英气逼人,它们俯览着整个田野,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着过往的大雁何时启程。阳光里,芝麻荚炸裂的声音像是铿锵的鼓点,咧开的嘴巴把本就丰饶的大地装扮得有些俏皮。忙碌的农人们直起腰,眼光瞅过来,看到这一个个喜庆的笑脸,一身的酸胀和疲意就淹没在这喜悦之中。山脚下的玉米地也按捺不住了。一身绿色的戎装渐渐褪去,换成与季节相符的金黄色。大概它们觉得这样便于隐藏,只是腰间饱满的玉米棒子暴露了它们的心事。亮灿灿的玉米粒偶露峥嵘,在阳光下,一道道金光从田野里迸出,发出珠玉般诱人的颜色。月影依稀的时候,玉米叶上有一层细细的露水,白天奓起的叶子此时温顺多了。有细碎的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