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097738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解读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贺村一小的姜燕,昨天听了市里各名师骨干教师 们对每册教材第一单元的解读,再对比自己的解读感觉很惭愧,相比较他们的解 读,我的显得如此单薄,为了减少心中的惭愧,做培训结束就马上回到家又把教 材重新整理了一遍,现对于市名师、骨干教师们分享的单元,我们这个单元的学 习内容显得非常少。下面就由我们组 4 位成员代表我们学校低段数学教研组对北 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 6 单元的教材进行整体解读,讲的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我们这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我先重点进行解读教材部分,其他三部分 将会有另外三位老师跟大家进行分享。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

2、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如下要求: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 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2.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一、本单元在学段、本领域的地位作用图形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其中认识图形最为基础, 是学生接下去学习图形测量的前提。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几何体 的学习,教材大体分为五个阶段: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一认识平面图形一平面图形 的测量一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一立体图形的测量。按照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的线索编排,既体现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认知特点,也揭示了立 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另外,教材还将认识图形的教

3、学细分为 8 个阶段,贯 穿整个小学阶段学习。册别一上一下二下四上学习内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直观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认识平行线认识相交与垂直角的再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四下五下六上六下认识直角三角形、腿脚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边三角形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长方体(含正方体)认识圆及其特征认识圆柱、圆锥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二年级都是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之后才开 始认识几何图形,直至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更体现了知识点螺旋上升的特

4、点。另外,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了解的本单元是小学 阶段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是建立空间观念的起始课,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关键是引 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几何 体认识几何体的过程。二、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对比北师版、人教版、青岛版教材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对不同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分类是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一种学习活动,是认识数学特征的基本方 法。本单元教材通过让学生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逐步聚焦到根据物体的形状分 类,然后再根据一组具有相同特性的物体的描述

5、,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 通过对一类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逐步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2.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对比各版本教材均是以活动的形式安排学习内容,设计了分一分、玩一玩、 搭一搭、摆一摆、摸一摸、做一做、滚一滚等操作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使用生活 语言描述他们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比如,“把方方正正的放在一起”“有的 可以前后滚动,有的不能滚动”等,逐步帮助学生发现四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同时,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 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的几何特征的认知基础。三、本单元不同版本教材对比那么,不同版本的

6、教材,这一单元的编写又有什么异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从单元整体编写的角度,梳理了“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青岛版”这些 教材的编排,发现在学习内容编排和主情境素材选择上是存在一定得差异的。首先是学习内容的编排,(课件)请看1.学习内容编排北师大版人教版浙教版苏教版青岛版认识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学习内容的编 排方式认识立体图形图形的拼搭认识平面图形图形的拼搭图形分类的特征从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版本教材都是把认识立体图形设置为学生学习几 何体的起始课,此编排的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由于在现实中学生最先 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

7、正方体、圆柱,他们 见到的楼房、纸箱、书等形成了长方体的直观形象,从小玩的各种球类更是给了 他们球的直观形象。所以五大教材的编排方式,都一致把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 平面图形的认识之前,这样编排是完全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的。而第二课时的编 排上唯独浙教版是在认识了立体图形后便紧接着认识平面图形。而其他几个版本 教材的第 2 课时无论是图形的拼搭还是图形分类其实都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 立体图形的特征,从而达成认识立体图形的最终目标。其次各版本教材在主情境设计上也是有不同的(课件)2.主情境的素材选择北师大版人教版浙教版苏教版青岛版利用生活中主情境 生活中的物品生活中的物品搭积木搭积木的物品进行拼搭我

8、们北师大版教材采用的时素材是生活中的物品,人教版的也是生活中的物 品,浙教版和苏教版选择的是积木,青岛版同样选择了生活中的物品。我们都知 道情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生长点,它是教学进程的有力推手,它的设计更是直接 影响课堂的生成。五大版本教材对主情境素材的选择也是费尽心思,从数学来源生活和依据学生的认知起点两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通过对主情境的对比,发 现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都是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物品设置情境并对物品按不同 的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的是素材选择中,人教版选择了两个不是本课所学立体图 形的模型,而青岛版教材同样选择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情境素材,只是他选择的 都是废旧包装盒,这种素材的选择不仅

9、让学生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 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浙教版 和苏教版则是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积木设置搭积木的情境进行教学。四、本单元新旧教材对比分析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北师大新版教材与之前的旧版教材同样有些许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编排顺序实验版教材修订版教材12认识图形我说你做物体分类(认识图形) 你说我摆通过对北师大版本单元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课件)现新旧教材的学习内 容基本是一致的,两版 教材都以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为情境,渗透数学来源于生 活,应用于生活。但是处理办法却不同:1.学习素材的选择和内容呈现的方式不同新旧教材在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习素材

10、的选择上有不同。实验版教材修订版教材认识图形在认识图形一课中主情境的素材选择上大题是相同的,只是新版教材把卷纸 换成了学生更熟悉的彩铅笔筒,并另外增添了两个学生在生活中搭积木游戏时常 用的正方体和圆柱体积木,这样与时俱进的小变动,把学生的学习起点设置的更 到位。在呈现方式上老教材就是把一堆物品直接呈现,然后用问句直接发布分类任务,感觉非常生硬。而新版教材则运用淘气和笑笑对话的形式呈现素材内容, 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加人文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课堂活动环 节,避免了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可见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2.分类结果的呈现不同新旧教材在分类结果上有所不同。实验版教材修订

11、版教材认识图形从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给出主情境的素材后,两版教材都进行了分类, 而旧教材在认一认环节就生硬的出示了四个几何体,新教材则在认一认环节呈现 了分类的结果,这样的呈现让孩子们更能直观地认识图形。新教材把方方正正的 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聚焦到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一组具有相同 特性的物体的描述,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像这样通过对一类图形进行观 察、比较帮助学生逐步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五、单元整体教学规划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们认为,本单元应该引导学生在分类、观察等操 作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 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识别。

12、在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后,积累认识立体 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数学和 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而在第一课时的玩一玩环节 中已引导学生渗透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因此我们组认为可以把第二课时的立体图 形的特征与此处进行整合将,本单元整合成 1 课时具体如下:课时课题教学目标1. 在分类、观察等操作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1认识图形(一) 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 (整合课) 能进行识别。2. 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3.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

13、正方体、圆柱和球。 4.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当然,这份整合思路只是我们基于教材分析作出的初步设想,这样的整合到底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待进一步的课堂实践研究。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我想老师们对教材更了解了,我们在研究处理教材时, 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编写特点,使学生由感知实物逐渐过渡到认识“形”,再通过 动手操作,加深对这些图形形状的初步认识。六、教学建议及名师课例分享全国优秀教师冯桂群老师,带领团队打磨认识图形(一)这节课精彩无 比,她在低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三得一文中讲述了她的思考。她表示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样安排是从儿

14、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因为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 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 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 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下面我就分析 刀锋老师引导学生有效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教学环节。那么,学生未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靠什么特征来正确区分出长方体和 正方体?带着这个问题,冯老师在多次的实践与反思中利用变式、对比和形象化 的表述中让学生在头脑中生成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清晰而准确的表象 ,借助表象 来形成空间观念。具体如下:1.认识圆柱后,冯老师通过创设“圆柱变魔术”的情境,及时将圆柱的位置、 大小、外形、颜色等进行变式,并在观察与对比中让学生发现:将圆柱由正放变 为斜放或横放,或将它变得又细又长,或变得又扁又粗,或变化它的着色,形状 仍是圆柱。当扁扁的圆柱在学生头脑中生成清晰的表象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 中就不会将它与扁扁的长方体混滑了 因为圆柱中总有一面是曲面,而扁扁的长 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这两种图形相应的表象是有区别的。2.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