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09751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3课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3课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3课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3课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发一系列社会变革,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技术表征。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学生比较熟悉,且政治课、地理课都有类似内容。因此,本课的学习注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探讨网络技术所引发的社会变革,设定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重要概念互联网、知识经济等。2、综合所学历史知识把握“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大历史观。3、联系时政,分析互联网影响的利与弊,培养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发展观。教学方式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完成预定的教

2、学目标,可以循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的思路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教材资料计算机的历史:二战后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20世纪40年代90年代)美国制造的第一台计算机(图片)、二战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宋体字内容)工业革命前人类曾使用信息传递方式马车(图片)、万里长城(图片)工业革命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蒸汽机车(图片)、轮船(图片)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信息传播方式变化更大贝尔发明的电话机(图片)、留声机(图片)、飞机(图片)、汽车(图片)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的影响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制作为表格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时,应结合主题思路做大胆地取舍。计算

3、机的历史,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时候已经有所了解,可以适当缩略。“知识经济”的概念,现在尚存在争议,且学生同时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地理课程的时候,都会接触到“知识经济”在生产方式、经济结构方面多引起的变化。因此,“知识经济”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省略和替换。2、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如用不同时期人类使用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的图片为学生创造情境,感受历史上每一次信息传播工具的变革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启发学生结合当前现实探讨信息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

4、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感悟到“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3、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详见教学构思)4、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上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工业革命前人们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样子的?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前两个问题学生在学习必修二的时候已经接触过,他们只需梳理已学过的知识即可,主要是通过对过去知识的一种复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运用史料和已知知识探讨新问题的方式。 教学构思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预期效果1.计算机的历史情景创设:教室中摆放着的电子计算机美国制造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5、的照片。问题设计:我们所熟悉的这台机器叫什么?它是什么时候被发明出来的?单一台电子计算机有什么功能?多台计算机有哪些功能?使计算机具有如此强大功能的技术是什么技术?通过阅读教材P150,利用已有的知识,可得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技术出现(明确“互联网”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万维网”,即World Wide Web。学生明确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2.回顾人类历史上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情景创设:展示历史图片:马车、万里长城;蒸汽机车、轮船;贝尔发明的电话机、留声机、飞机、汽车

6、。设问:有人类以来就有信息,在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前人类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这些信息传递方式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人类历史上比较典型的信息传递方式,并分析这些传递方式对当时的经济生活的影响。理解“信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3.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设问:以往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的互联网又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分别发言,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对信息时代人类获得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各抒己见。明确网络时代人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总结以表格的形式将学生讨论时发表的主要观点摘要列出,

7、进行点评。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评明确: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使人们的工作、学习方式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再一次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是基于探究式学习而进行的教学尝试。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也与其他相关学科联系密切,因此要谨防走入误区,在设计时需要凸显出历史学科的特色,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从历史的整体角度来把握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为更好地帮助教学,本设计在教材的整合方面大胆地取舍,对于与教材中编写清楚、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在教学时可不必做过多地关注。以便突出主题,更

8、好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知识绝对不亚于我们教师自己,因此本设计将课堂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发展观。【背景资料】1、网络带来的心理影响迷恋上网的影响。有人认为,如果对上网行为产生快感,并沉浸其中,甚至成瘾,这就和药物、酒精等成瘾一样,会使人丧失时间感,循环往复,导致最后失去自制力。而且男性过分迷恋上网会使妻子感到不满和痛苦,有人把这些妻子称之为“网络寡妇”。 我们观察到有人的确对网络十分痴迷,只要有时间,就会“泡”在网上,大大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上网时

9、间长了,我连怎么用嘴说话都忘了。”这是一个“网虫”的自白。网上游戏、交友、恋爱对心理的影响。“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网民的口头禅反映了网上交际的主要特点:你不仅可以匿名,而且还可以隐匿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我们姑且称之为“身份丧失”。你是一个男人,但是你可以起一个女性的名字,并得到男人的求爱信。从网民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身份丧失”对网上行为和心理有下列影响。平等感。在网上,你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你是否受欢迎。主要取决于你的话语是否吸引人。惟一的不平等是对网络是否熟悉,初学者(被称为“菜鸟”)要受到老练网民的一点轻视。 自由感。你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一般来说不用担心会带来

10、什么惩罚。所以人们不需要过多的面具,比较真实地表达自己。身份虚幻感。你可以在游戏中或者聊天室编造一个假身份,从而尝试不同的生活,比如生活中一个善良的女孩可以在网上扮做一个强悍而霸道的土匪,或者在聊天室假做男性找一个“女”朋友。 这些影响肯定是有利有弊。仅以“身份丧失”为例,它的好处是可以让一些人宣泄被压抑的情绪,获得一定的心理自疗效果,可以让青年人虚拟尝试新的角色,起到“角色扮演”的作用。它的不足是会使人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还使一些人有机会对异性进行性骚扰。 2、网络与德育网络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无限机遇:网络使教育手段现代化。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的课

11、堂学习和极少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开展的,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一:形式陈旧,缺乏吸引力,简单的灌输式的德育方法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里,据统计,德育课在大学生的缺勤率中是最高的。其二,内容空洞,不能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其三,教材落后,现代信息少,与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吻合。要消除这种种弊端,使德育工作发挥行之有效的作用,就要利用网络开辟德育阵地,通过网络在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学校之间架起一条畅通的桥梁。网络使教育效果经济化。建立学校德育网站,所有的学校可以共享资源,避免人才和物力的浪费,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形成教育合力,使教育投入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网络使教育形式多样化。网上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切实、最广泛的手段。网络所带来的丰富的内容、迅捷的速度、齐全的功能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教育形式是自发的、自愿的、不依赖他人而进行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它能使学生更详尽、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文明及发展现状;感受到他们所处社会的各种意识、潮流,有机会主动参与;他们可以找到一些如何适应社会,如何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高校德育工作应从发展、更新、完善校园网络着手,转变观念,因势利导,建章立制,努力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信息平台,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媒体,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海口实验中学许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