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09506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 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名言是谁说的?主要讲了什么?抗美援朝并不陌生,谁来介绍一下 ?2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同一句话出示

2、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3读课题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4提问:”亲人”一般指哪些人?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文中写了几个亲人?谁的故事最使你感动,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2、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 3学生自学,讨论。4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课本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感情么吗?初读课文,三、评

3、读课文,加深理解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

4、?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四、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假若你也是志愿军能用这种方法和朝鲜人民告别么?五、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1,还知道那些志愿军的英雄事迹?2师引读(句子)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

5、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想着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们,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第一句。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想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第二句。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第三句。3,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

6、,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中朝军民并肩作战,两国人民同心相连。伟大友谊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洗补衣服夜不眠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孙 小金花救老王妈妈牺牲大嫂挖野菜身受重伤 再见了,亲人说课一、说教材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

7、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1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8、”为本文重难点。二、说教法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纲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具体教法是:(1)以读代讲法: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这也是适应大纲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2)创设情景法:再现当时的场面、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三、说学法为了扭转“讲”和“问”的状况,在

9、本节课中则采用“读”和“思”的方法,把读的训练落实到实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取学生“读思练”,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方法。具体学法是:(1)读悟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只有让他们多读课文,从读中理解内容,从读中体会出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2)读思练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做到读、写、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具体问题。(3)想象表演法:为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

10、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四、说教学程序(一)揭题、解题,简介背景:“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明确课文中的“亲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后,质问那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亲人呢?是如何成为亲人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一节课的学习,并简介课文的背景材料。(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对前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读为主,并且做到多读精导。在引导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唯一”的意思。重点指导这一段的最后两句话的朗读,体会为什么大娘是亲人。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注意课文中所说的代价是怎样的

11、代价,进一步体会为什么大嫂是亲人。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救老王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代价。重点指导读“第二天传来同归于尽了。”进一步感受为什么他们是亲人。最后总结这三段,体会感情,并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最后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表演分别时的情景。再交换角色表演。(三)、总结,表演,练笔: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想象离别时的情景并进行表演和练笔。这个作业既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而且可升华文章的主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体现了创新教育。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不仅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

12、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我设计的板书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人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尝试如下: 一、整体入手,

13、感知情感 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问题,使之感知情感。 1、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题目中的再字怎么理解?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题目中的“再”字揭示了多次相见中的“最后一次”,含有一种何日复相聚的惜别之情。从而使学生感知情感的倾向。 2、从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

14、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二、细析事例,感受情感 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个故事组成。作者选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由于课文的前三段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在教学中我对第一段做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设计“志愿军战士与大娘话别时追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志愿军与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体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表现了这种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