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093594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会员独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试 卷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为125题,共50分,第卷为2629题,共50分。全卷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在答题卡密封线内填写清楚。3.第卷各题答案填到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答题卡。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主张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的观点是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C.“是故国有贤良

2、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2.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注;成为主导的统治思想)。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儒家学说与法家学说的主张基本相同 B.儒家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家学说推崇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儒家学说接受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3.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改革与创新B.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C.在

3、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D.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4.某思想家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该思想家可能是A. 顾炎武 B. 朱熹 C.董仲舒 D.黄宗羲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 人文主义蔑视宗教神学作用的思想 B. 资产阶级追求现世幸福生活的思想 C.肯定人的价值及创造性的思想 D.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6.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

4、、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特点是A.宗教神学世界观依然是人文主义者的主要世界观 B.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C.以理性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 D.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7.某启蒙思想家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该思想家应是A. 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 卢梭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神秘化

5、B. 逐渐宗教化 C.逐渐平民化 D.逐渐贵族化 9.汉字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请按照汉字演变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书体 A. B. C. D.10.如右图“人头猴身的达尔文”中的达尔文之所以遭到这样的攻击是因为他创立了A.细胞学说B.生物进化论C.量子力学D.地圆学说11.鲁迅说:“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以下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朱熹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自此成为明清官方哲学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其复辟帝制服务C.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12.胡适在新文

6、化运动期间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该认识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B.说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C.该认识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体现了胡适对中西方文化认识肤浅13.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上述材料说明其主要目的是A. 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团结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D. 改

7、善工人的生活状况 14.19世纪中叶,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光学理论,有些画家认为光是“绘画的主人”,在绘画时应该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下列美术作品充分反映出这一观点的是A.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B.罗丹的思想者C.莫奈的日出印象 D.德拉克拉瓦的自由引导人民15.与右图中对应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A.网络技术的应用 B.信息技术的应用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蒸汽机的应用 16.“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

8、线,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 解放战争 B. 抗日战争 C.国共十年对峙 D.国民革命运动17.“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该规定出自我国的A.教师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C.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8.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代表性的体现在下列哪一人物身上 A. 康有为 B. 张之洞 C.魏源 D.胡适19.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

9、“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王夫之的主要观点是A.王夫之反对以古非今,认为历史是发展进步的 B.反对孔子权威C.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断运动的D.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20.梭伦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 设立民众法庭 B.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C.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21.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

10、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作者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作者既肯定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又认为其对社会有破坏作用 C.作者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D.作者对商鞅变法采取了科学的评价方法22.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维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23.日本内务省18

11、81年颁布的劝农局处务条例中写道:“兴办生产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与此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 殖产兴业 B. 建立新军队 C.文明开化 D. 废藩置县24.“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A. 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25.“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

12、. 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 B.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C. 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 D.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 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50分。26.(20分)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识见,于是“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1)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产生思想自由的原因。(4分)材料二 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

13、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2分) 其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谁大胆思维,谁就有自由。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3)材料三中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自由的观点有何不同?分析他们产生这种思想的共同经济根源。(6分)材料四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4)根据材料四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6分)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1) 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简要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