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092983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整版)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整版)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整版)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整版)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2.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是促进和保证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法。3. 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4.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力求体现其均衡性、综合性 和选择性。 5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方法。6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7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儿童只需

2、要观察就可以获得大量新的行为,而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替代强化 。8桑代克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中指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的论断。9.根据评价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 和终结性评价。10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 、全员性和全程性。重点提示:1.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必须研究自己的学生。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怎样确立培养目标的基点,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观点,历史上一直在争论,单纯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

3、方面的作用都是片面的,确定培养目标必须从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出发,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社会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必须同社会发展一致,由此他自身才能得到发展。确定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才观与人才素质的结构理论、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2.80年代后美国基础教育围绕“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家应知道三个文件的基本内容和克林顿政府提出的8项培养目标。美国2061计划主要是为提高美国中小学生科学技术素养针对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所提出的改革构想,它不是全面的教育目标;老布什政府的2000年的美国 - 一种

4、教育战略提出了6项教育目标;克林顿政府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对教育目标又补充了两项,共8项。3.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的改革上。请注意理解以下四点:(1)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2)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3)注重发展学生的技能;(4)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4.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点是让学生掌握超越时代不变的价值观,使之具有丰富的人性、充满生机的健康体魄,具有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变化终身从事学习的能力。5.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想,首先应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

5、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以下目标: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把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6.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们可将50年代后的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针对美国学校教育忽视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导致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滑坡的现象,美国在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强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将数学、自然科学和英语定为学校的必修的核心课程。(2)20世纪70年代,针对社会上“非人性化教育”的谴责,倡导人本主义,中小学增加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课程。(3)1

6、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提出了加强学术教育,开发新基础课程,提高中学毕业生的学术标准的课程方案,由此美国中等教育阶段的课程再次发生变化,确立了基础性学科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4)面向21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主要标志是美国2061计划1991年2000年的美国- 一种教育战略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明确了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家界定的核心课程共有8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公民和政府、经济、艺术。其特点:学校体系的重点由“英才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对中低年级的教学采用统一的课程计划,高年纪强化必修课程;国家标准

7、不仅规定了大纲的内容和毕业时间,同时规定了每门课程必需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对必学的知识领域有足够的活动和实际经验。7. 英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此次课程改革英国政府特别强调课程的精神价值,着眼于21世纪的挑战,其主要特点是:(1)更加明确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价值、目标和目的。国家课程的四大目标是:赋予权利;建立标准;促进连续性和一致性;推进公共理解。(2)更强调课程的包容性,为所有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确立三个原则即:制定合适的学习要求;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作出反应;克服学生个体或群体在学习和评价方面可能存在的障碍。(3)确立更明确更灵活的国家课程科目,使学校和教师拥有更多

8、的课程灵活性。8.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是:(1)由培养学生“产业社会型学力”转向“多文化共生共存的社会型学力”即培养学生关心和理解多文化中所有公民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2)课程改革体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倡导新教育观;(3)强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观;(4)课程结构、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体现了现代课程的整体观,在课程结构上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5)在课程的组织、编制和实施上强调课程的弹性化;(6)课程标准融合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教育目标。9. 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趋势主要有:(1)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培养;(2)始终抓基础、及时更新内容;(3)发展

9、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4)重视信息技术;(5)重视个人知识。10. 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构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11.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如何教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内容是:(1)论学科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每个学科都存在其基本结构,学生必须理解它,这是今后运用知识的最低要求。并提出了为实现组织最佳的知识结构,应在表现方式上实行适应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原则。(2)论学生的认知发展。布鲁纳认为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的基础,“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

10、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他构想出表演式再现表象、映像式再现表象和象征式再现表象三个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3)论发现学习。布鲁纳对:“教师应如何教”的回答就是“凭发现学习”。他认为发现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学习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步骤的学习方法。(4)论教学原则。布鲁纳提出了动机、结构、程序和强化的教学原则。12. 赞可夫1975年发表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即“以最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说的一般发展指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指智力发展,而且还指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并提出新的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

11、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围绕和贯彻上述教学思想,他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13.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当代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这一教学理论注重学生以往的经验,把教学重心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和生长,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教学基本原则是:(1)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内容;(2)教师提供各种

12、各样的学习资源,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带到”课堂中来;(3)让学生单独地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形成学习计划;(4)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5)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不仅是学习结果;(6)学生学习的目标由他们自己确定;(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由学生自己作出,而不能只是教师的“专利”;(8)促使学习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进行下去,并且更广泛地渗入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之中。14.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比较庞杂,大家要理解它的基本主张和主要内容。(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2)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中包含4个因素:

13、即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3)学习活动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要与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产生联系,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意义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二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不断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完成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总之,建构主义的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知识的建构决不是随意的,必须与他人切磋,以及和自己的经验相联系,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15.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大致经历了从学生重视基础知识

14、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 到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能教学”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16. 中小学德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17. 英国德育政策的特点是:(1)传统深厚、较为保守;(2)改革转向世俗化,反对压抑人性的宗教教育;(3)德育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英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涉及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美国德育政策的特点是:(1)注重现实生活;(2)美国没有统一的道德教育目标,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责任公民是

15、美国学校共同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基础;(3)强调美国精神。美国德育的内容主要有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日本学校的德育政策的特点是:(1)重视传统;(2)学习西方;(3)关注现实。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全面而具体,1997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德育内容作了16项规定。18. 有关道德教育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内容是(1)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2)儿童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道德行为。所谓替代强化就是儿童通过他人的行为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而进行模仿,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拉斯的价值澄清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

16、价值观,价值观是多元的、相对的和变化的,学校德育要帮助儿童掌握价值澄清的方法,不是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学习、分析、评价、反思,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讨论、辩论等方式,使学生形成适合他自己的价值体系。价值澄清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关注生活、接受现实、启发思考、培养能力。19. 国外学校德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公民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个性培养;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德育方法与途径的多样化。对以上发展趋势中的主要点要理解。德育模式这部分介绍了国外德育的四种模式,对我们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有一定帮助,希望大家有一定了解。(1)体谅模式:英国教育家迈克菲尔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放在让学生体谅与尊重别人,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迈克菲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体谅为核心,注重道德情感因素,其基本思想是“少评价,多关心”,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