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092957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教学设计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

2、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够概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 会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做相关的题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开展探究

3、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四、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五、学习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展示一瓶可乐。同学们,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一份礼物,祝大家“百事可乐”。在生活中,大家都喝过可乐,这里面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展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过度: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主要从

4、下面六个问题进行探究: 1.二氧化碳是怎样的物质?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4.二氧化碳能不能支持燃烧? 5.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6.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探究活动一】二氧化碳是怎样的物质?分别从颜色、状态、气味三个方面.猜想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物质?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人的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引导根据刚才的一系列实验,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实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思考如何“取”气体,有助于激发其探究实验的热情。【探究活动二】提

5、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先猜想。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观看视频实验演示:注意现象,分析结论。结论二氧化的密度比空气大;(板书)学生解释理由如根据实验现象;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在台面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探究活动三】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提问:刚才有同学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否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装置草图,讲解原理,教师给予评价。 播放

6、视频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板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播放动画“死狗洞”请学生分析原因。学生活动:总结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探究活动四】二氧化碳能不能支持燃烧?播放视频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播放动画灯火实验【探究活动五】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播放实验 、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信息提示酸能使紫

7、色石蕊变红色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得出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得出结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把紫色花放放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把喷水后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演示实验老师把可乐倒入锥形瓶中,快速用瓶塞塞紧,并把导管通往紫色石蕊试液中,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把变色的溶液

8、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观察现象。提问为什么变红的溶液又变回紫色?解释因为生成的碳酸极不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易分解。写出该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H2CO3=CO2+H2O【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验,大大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探究活动六】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提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播放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学生讨论交流小结检验二

9、氧化碳的方法: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归纳与整理: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你能写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意图】、加强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留有疑问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板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2.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CO2+H2O=H2CO3 H2CO3=CO2+H2O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

10、a(OH)2=CaCO3+H2O 【练习与实践】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溶于水后生成碳酸C、降温加压时可变成“干冰 D、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2、检验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C、将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D、在导管口点燃这种气体3、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4、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 )A、密度比空气大B、可以溶解在水里C、与水发

11、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D、CO2分子可以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教学反思】把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成为教师主要考虑的内容。本课题结合点多,实验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分组探究式”、“讨论合作式”,充分利用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模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具体做法:1、现代教学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各种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逐步获取新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2、教学

12、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主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3、CO2是学生较熟悉的物质,因此教学时从学生身边较熟悉的物质或现象入手,容易引起学生对其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习CO2 能溶于水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喝的饮料是如何制成的。这样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也为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以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性质的同时也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但在此教学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现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不能更好的利用压强知识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再有部分实验的目的性不强,如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意图不清。这些都是有待改进和研究的内容。化学课堂用语要标准。点拨要详细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