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08689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资料 调研报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韦国燕 高职一切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无论是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中才能得到很好说明,也才能得到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同时期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本人选此主题进行了调研。一、存在问题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深入系部座谈、到实训基地调研、访谈等方式,发现我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现行课程设置远远滞后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高职课程设置的目标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最终

2、满足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同时它也是以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为起点,通过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而不断调整,以增强持久适应性。然而,我院现行高职课程设置的调整却远远滞后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人才市场认识不够,轻视课程设置必备的行业分析。现实情况是:虽然我们能根据市场对某类人才的需求而及时地开设了些相关的专业,但只强调了学生“量”的增长,忽视了“质”的提升。即使在某些专业上有较强的培养基础,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但是在进行行业分析时,没能有效地结合相应的能力单元,导致“毕业生并不能进入对应产业界”现象的发生。(二)存在“重专业数量,轻视课程开发”的思维定势我院是所

3、成人院校,近年来,全日制成人学生越来越少,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根据市场需求设置高职专业,随着专业数量的增加高职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专业门类齐全也将导致高职课程设置过宽和培养质量的下降。多而广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使办学不能突出地方特色,不能形成拳头优势,不能适应区域市场需求;过多的设置专业会使学院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紧张,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实训课难以保障,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例如国际贸易专业对外语要求很高,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匾乏”,在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时,开出的外语课程课时不足,实训不够。学生外语水平和其他专业学生

4、相差无几。此外,大部分教师将精力投放于讲课中,教研科研时间不足,对课程的开发重视不够。轻视课程开发致使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捉襟见肘,失去了高职课程设置的条件和基础。(三)课程内容调整不及时目前我院高职课程内容总体上是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调整不及时。首先,部分课程的内容依然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痕迹,没有及时补充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应用技术联系的新知识、新经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新课程开发力度不大。二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没能很好区分“必须、够用”界限,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以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三是相关学科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程度不充分,增加了“教和学”的分量和难

5、度。目前,由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学科分化和专业课程分科加快,知识交叉性质的岗位也大量出现,促使高职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发展。最后,课程内容的安排(课时安排)不合理。有些专业课程在学分比重分配上“重理论、轻实践”,并由于教师和实训条件的限制,实训课开出率不高或课时不足,存在“凑学分”之嫌。(四)教学计划的制定依赖互联网,教学规划缺乏校企合作在走访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时发现,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无一例外地,这些教研室主任都借鉴了互联网上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同时对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进行目标定位时也取自某些高校较为普遍的说法。校企合作是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高职教育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6、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一理念的具体举措之一。但是我院高职课程设置方面校企合作并不广泛。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校企合作下的教学规划缺乏。校企联合进行教学规划,有利于学校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然而,我院现阶段在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等方面制定上,企业参与的现象并不多见。其次,校企实训方面合作不充分。校企实训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对真实的生产设备及产品创造过程的体验;有利于企业用人成本的降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6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

7、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对照国家职业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企业应结合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我院虽然比较重视实训课程的开设,也在不断提高实训条件,并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但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的要求,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有些流于形式,缺乏实训计划的指导,而且在实习期内做一些基本的工作,甚至带有参观的性质,很少有机会顶岗实习。二、对策与建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通过调研得到课

8、程设置更新和课程内容改革势在必行的结论。在实践教学基地调研时,企业代表也讲到发现来实习的学生存在部分知识陈旧问题,提出课程设置应据社会需求发展及时更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果不进行课程设置及时更新,那是让学生浪费时间、误人子弟。高职一切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无论是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中才能得到很好说明,也才能得到实现。这些问题我们也常提,但没有真真正正地去做,没有深入开展。本人结合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推动改革的一些对策与建议。(一)充分了解人才市场需求,依据区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设置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直接地影响着高

9、职教育课程的开发,体现着各种职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具体的要求。课程设置门类要紧扣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依据区域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构建“进得来,出得去”的专业设置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课程设置门类要要紧盯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的变化,充分了解人才市场和紧密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可以为高职课程设置提供方向性依据。(二)重视行业分析,加强校企合作进行行业调查是由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只有不断追踪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才能培养出对路的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是进行行业调查的基本途径。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建议首先从结构健全上考虑,一

10、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二是加盟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推动课程设置改革更新的需要。校企合作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给予全过程的关注,包括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的调研、教学计划的调整、实践基地建设和毕业生评价等。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让企业真正地参与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等方面制定上,引导广大教师投身于课程设置改革更新活动中。加盟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并且充分利用该集团的资源。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是由多个高校和企业以及行业学会、科研院所构成的一个组织,加入该集团利于校际间横向交流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利于加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利于师资、

11、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增强我院总体实力;利于开展院校、企业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菜单式人才培训,拓展我院学生的就业渠道;利于加强企业培训与管理结合,为学院服务社会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加入该集团将会大大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重视行业分析,构建课程衔接体系,建立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相沟通为重点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 (三)形成全方位参与高职课程决策的体系高职教育课程内容是根据高职教育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有目的地选择知识、技能、态度等要素而构成的内容体系,它是课程的核心要素。要重视课程的开发,

12、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及时更新调整课程内容,形成全方位参与高职课程决策的体系。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其课程设置必须由产业界或工作部门提出职业要求包括职业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的各项技能指标。同时,要吸收学生参加课程的决策、设计、编制和实施,使课程开发编制人员的队伍由现在的用人代表、培养人代表(教师等)、管理者代表(行政部门)三结合变为四结合,即加上学生代表。学生代表要参与课程改革的决策过程和设计过程,在各个环节上都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课程的编制与使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编制,在课程编制后,对于课程结构

13、与形式的选择,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适应其需求和特点;在课程的计划与教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具有选修课程的权利。学生代表参与课程改革的决策过程和设计过程,利于发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于学生主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四)加强教学计划修订环节工作教学计划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文件,也是整个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计划制订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众所周知,产品质量70%是设计出来的,30%是制造出来的。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是如此。70%是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设计出来的,30%才是在课堂教出来的。学生上了大学交了学费,在法律上和我们学院是平等地位,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全

14、过程的优质服务。这个全过程包括教学计划制定、课堂教学、毕业生跟踪服务三个阶段。如果一个教学计划制定得不合理,教学运行管理得再好也不行,顶多也不过就是30% ,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认真反反复复的修改教学计划。要制定好教学计划,必须做好以下六项工作:第一,根据学院定位科学地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并且一定要满足“三个符合度”的要求。“三个符合度”是指学校自主确立的目标和培养模式对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学校的教学过程和能完成所确定的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生的质量对所确定目标的符合程度。第二,一定要认真总结原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一定要认真研究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第四,一定要认真研

15、究开设每一门课的目的,认真研究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合理性,认真研究每一个课时的科学性。第五,教学计划的修订必须充分听取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认真论证,周密设计。而不是到网站上查查资料,参照别的学校的课程设置,简单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了。 (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加快对现有教师,特别是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学院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参与经营管理、技术攻关、项目设计、现场施工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形成职业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迅速成长为“双师型”实践教师。二是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技术实践经验、技能过硬的退休专业技术人

16、员、经营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职实践教师;也可聘请企事业单位在职中青年技术骨干、经营管理骨干作为短期实践教师。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结合实训基地具体的仪器设备情况,编写一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并与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材,做到每个实践环节有实践教材,并且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实现教材建设“与时俱进,与技俱进”。只有重视高职课程的开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同时期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成功之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