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幼儿教育本真还给孩子快乐童年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086685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幼儿教育本真还给孩子快乐童年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回归幼儿教育本真还给孩子快乐童年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回归幼儿教育本真还给孩子快乐童年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回归幼儿教育本真还给孩子快乐童年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回归幼儿教育本真还给孩子快乐童年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归幼儿教育本真还给孩子快乐童年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幼儿教育本真还给孩子快乐童年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归幼儿教育本真 还给孩子快乐童年-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鄂州市南塔幼儿园 欧阳宇华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逐步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拔苗助长”成了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手段,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教学倾向。本文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化”教学倾向的弊端,诸如使幼儿产生厌学、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忽略孩子的非智力培养等。并针对弊端,提出杜绝和防止“小学化”倾向的措施,包括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科学的实施保教、寻求家园共育等。旨在改变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倾向,回归幼儿教育

2、的本真,还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家园共育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名字叫揠苗助长,这个故事的典故就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那么反思一下现在的幼儿教学不正是“拔苗助长”吗?古人都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可是现在的人却忽略了这些。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不能归咎于某一人或者幼儿园,而是整个社会的观点在变化着。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现代社会竞争

3、日趋激烈,家长逐步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各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力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为“人上人”的心理,促使他们将这种希望寄托在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在选择幼儿园时,有相当多的家长会选择一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如4、5岁教幼儿算加减法,5、6岁写汉字,背九九乘法口诀,入小学前能识上千个字。这样的幼儿园成为家长优先选择的对象,甚至不惜投下巨额的教育投资。他们认为孩子的潜力大得很,晚开发不如早开发,只要教得会,何必要等待?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大大超过了没有被训练的孩子。

4、而且在家长相互交谈中,常常都是围绕我儿子学了多少汉字,我女儿能背圆周率多少多少位而在家长口中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也不得不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每个幼儿园都在变着法在想着自己幼儿园的教学特色,这样一来,名利双收,什么心算口算法,什么快速识字法,拼音速成班等等等,是五花八门。每天安排孩子学拼音,学百以内甚至是千以内的加减乘除法,书写着数字,汉字。本应该是玩泥巴的小手,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横要平、竖要直的练习中,甚至一些幼儿拿筷子还不会夹菜的手指上已经被铅笔磨出了一块硬硬的茧子。

5、看到这些,心里真的会很痛,小小的年纪本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可却过早的背负起了父母的期望。回想我们小的时候唱着童谣跳着皮筋,不到天黑父母是抓不到我们的影子,虽然那个时候苦点,没有吃过汉堡包,没有喝过可乐,没有坐过过山车但那个时候的童年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脏兮兮的小脸上充满了喜悦。可现在的孩子呢,每天都是唐诗三百首,英语单词,舞蹈钢琴已经没有时间去跑,去跳。在“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的今天,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真是令人担忧的事。这样的发展优势究竟能持续多久?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这世界第一的代价是每

6、周比其他国家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在学校里,是以307分钟对217分钟,而在家里是以4个多小时对不到1小时,可以说儿童的计算能力是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代价而换取的。这样的孩子后劲还有多少?“小学化”倾向不顾及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循序渐进,硬“灌输”强加知识给孩子,其实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它表现在:1、孩子还未上小学,就已经开始厌学了。有好多孩子在幼儿园内就已经完成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认识了上千个生字,学会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因为在幼儿园过早的接受小学化的学习,早已经厌烦了那种枯燥无味的学习,对学习早已经产生了消极、抵触的因素。到了小学以后,注意力明显不集中,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反而起到了负面的影

7、响。2、剥夺了幼儿玩的权利,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小的时候就应该是以玩为主,玩就学,让幼儿在玩中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掌握到的知识是渗透在孩子内心的,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比那些死记硬背强灌输的要牢固的多,而过早的“小学化”正是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和权利,从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3、危害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身体健康。幼儿时期是幼儿身体、身心发育重要时期,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

8、健康。身体上,眼睛,神经系统,稚嫩的小手,颈椎,脊柱等器官都在发育之中。而过早的接受“小学化”教育,每天面对一堆计算题和生字。让幼儿超负荷承受着外界来的压力,会导致幼儿驼背,近视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4、忽略了幼儿的非智力性培养。重视“小学化”模式教育,而忽略幼儿非智力性培养,是幼儿教育的失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知识的好奇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幼儿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帮助别人,培养爱心等良好品质关键期是在学前,所以这才就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懂得

9、了这些,才真正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小学化”倾向越演越烈的趋势,必须扼制住,不能再继续下去,否者只会给幼儿身心带来越来越大的伤害。二、防止及纠正“小学化”倾向的措施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政府也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和纠正幼儿

10、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需要我们广大家长和幼儿园等各个层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从根本上改变观念。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对幼儿园而言,作为园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端正自身的教育思想、把握好办园方向,树立真正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不能只注重办园的功利性,更不能因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就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目前,不少园长认为“小学化”倾向问题是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和自身没有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园对“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剖析。通过剖析大家认识到,“小学化”倾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内容和

11、教育方式的“小学化”,而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决定权,园长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通过这样的剖析,我理清了一些观点,如:有些幼儿能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当前适宜做的,象写字这类的活动,虽然幼儿可以学会,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易疲劳,在幼儿园阶段练习写字,对幼儿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用眼卫生都是极其不利的;再如:部分幼儿能做到的事情也不一定是全体幼儿都应该做到的,像有的幼儿能进行二十甚至百位以上的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但由于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极大,所以,我们不能以他们为标准来要求其他幼儿都去掌握,而且对其他幼儿还不能丧失信心,因为每个幼儿

12、的发展潜能并不是在幼儿阶段都能显现的;又如:我们为家长服务并不代表家长的需求都要一味地满足,当家长向我们发出错误期望时,我们有责任指导家长接受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等等。有了这些认识,就会使解决“小学化”倾向问题更有自觉性。再次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在加快学前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引导教师深刻理解和贯彻指南的精神,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幼儿的多方面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去“小学化”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加大整治力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13、,完善“幼小”衔接,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小学举行各种形式的测试、面试等招生选拔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再就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要做好宣传工作,多渠道让家长了解指南的教育理念和内涵,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消除家长担忧和疑虑;告诉家长尊重教育规律,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兴趣的养成,属于启蒙教育。孩子学拼音,算数是瞬间记忆,一时效应,没有后劲,违反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得不偿失,利大于弊的教育由此带来的负面因素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3、深化科学保教,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贯彻36岁

14、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坚持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灵活运用个人、小组、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确保幼儿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孩子只有在游戏中才是最快乐的,只有在快乐的情绪中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我园一直致力于“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因此,我园以游戏为孩子在园的基本活动:丰富多彩的特色体育游戏,自主有趣的区角游戏,轻松愉悦的益智游戏,给予了孩子自由的游戏空间,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正确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15、”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正确的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

16、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4、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更新观念,实现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学习发展达成基本的共识,从而保持步调一致,结成更稳定的互惠关系,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我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先进的学习观,并不是要给家长抽象地讲解教育理论,而是要以一些具体事例和活动为载体,让家长从中去感受、理解。比如: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以前我们的幼儿园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但其目的往往是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教育成果,注重的是幼儿获得了多少知识。我认为今后组织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