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086532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这是中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知识,活动目标是对生活中的声音感兴趣,了解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主动探究瓶子里装入不同东西后发出不同声音的秘密,体验探索声音秘密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想法。 活动目标: .对生活中的声音感兴趣,了解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主动探究瓶子里装入不同东西后发出不同声音的秘密。 3.体验探索声音秘密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想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小篓子、装有空口香糖瓶和硬币、米粒、蚕豆的口香糖瓶人手一份;透明塑料瓶3个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硬币、米

2、粒、蚕豆等物品,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感兴趣,玩过让纸发出声音的游戏。 活动过程:一、用不打开瓶盖的方法寻找空瓶(听音游戏mah;mdas;找空瓶)。、老师的每个篓子里都有4个口香糖瓶,其中有一个是空的,你有什么办法把空瓶找出来呢 教师出示装有4个瓶子的篓子,请幼儿想想、说说找出其中一个空瓶的办法。 、如果不能打开瓶盖,你会想什么办法呢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为每个人提供一个篓子,要求用不打开瓶盖的办法找出空瓶。 环节自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在吃瓶装或杯装食物时,有的习惯打开瓶盖检查里面的食物有没有吃完,有的则会摇一摇瓶子听一听,于是我将观察到的这一生活细节用在了第一环节中,意在激发孩子回忆、运

3、用已有经验。二、尝试用各种办法让空瓶发出声音(发音游戏m;msh;玩空瓶。) 、小朋友真聪明,用摇一摇、听声音的办法找到了空瓶。下面请你和找到的空瓶玩一玩,想办法让它不装东西也能发出声音,看谁想的办法多。 教师鼓励幼儿想出、玩出多种让空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2、你是怎么玩的还有不同的玩法吗请部分幼儿示范刚才自己玩瓶的方法,同时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玩法。 小结语: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让空瓶发出声音的办法,空瓶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一会儿。 环节自评:基于第一环节的尝试,孩子拿到空瓶后的直接认知经验就是瓶子装了东西摇后就会有声音。我利用孩子们已有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具有悬念和挑战性 的问题情境,鼓励孩

4、子通过多次尝试发现了让空瓶发出声音的各种办法,引导孩子在已有经验上衍生出了新的知识即:瓶子与任何物体碰撞以后就会发出声音。 三、探究瓶子里装入不同东西后发出的不同声音(辨音游戏ds;mdash;找秘密。) 、剩下的这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再去仔细听一听,告诉我你听出了什么秘密。 幼儿自主探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你听出了什么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语:原来瓶子里装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猜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在教师摇动瓶子,幼儿听声音猜测瓶内物体并检验的互动环节中进行。特别幼儿对于自己猜测结果的验证很期盼,所以教师将硬币倒入透

5、明瓶检验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4、请你也去摇一摇、听一听找到藏硬币的的瓶子。幼儿用摇一摇、听一听的方法找到篓子里藏硬币的瓶子。 5、那这个瓶子发出的声音像什么猜猜里面装着什么你能用小耳朵帮忙找到装米粒的瓶子吗 教师请找到的小朋友分两组将米粒倒到透明瓶子里检查,并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米粒泼在地上,培养孩子要爱惜粮食的习惯。 6、最后这个瓶子里装的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我们把瓶子拿来看一看。你的瓶子里有多少豆豆 幼儿瓶子里的豆子数量为一个或许多,请幼儿先观察自己瓶子里的豆子,再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然后再引导他们比较一个豆豆发出的声音大还是许多豆豆发出的声音大。 小结语:原来

6、一个豆豆发出的声音小,许多豆豆发出的声音大。环节自评1:对于瓶子里装的物体也是精心设计的,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硬币发出的声音特点最明显,孩子最为熟悉,能轻松猜到;米粒发出的声音和沙子、泥土发出的声音相似,不同生活经验的孩子便有了几种不同的想法;而蚕豆发出的声音对孩子来说相对陌生,孩子的猜测难度加大。环节自评2:在这一环节还有一个孩子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就是通过听声音依次找出装有硬币、米粒的瓶子,虽然找的方法相同,但在检验时却用了三种不同的形式:检验硬币,是孩子一个接一个摇动瓶子,其他孩子倾听并判断;检验米粒,是孩子分组将其倒入透明器皿;检验蚕豆,是请孩子打开瓶盖,并在打开瓶盖后发现豆豆多少的不

7、同,再根据豆豆的多少进行分组比较声音的大小,从而巧妙的得出一个豆豆发出的声音小,许都豆豆发出的声音大的结论。 7、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很多很多的豆豆声音是不是会变得很大很大呢如果把瓶子装得满满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呢 8、你发现了什么瓶子装得满满的为什么没有声音了呢环节自评:是不是豆豆越多,声音越大呢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ash;dsh;不平衡ma;mdash;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孩子积累了新经验的同时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很多很多的豆豆声音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大呢如果你把瓶子装得满满的,声音会有什么

8、变化 幼儿通过不断尝试,巧妙解决了这一认知冲突,改组了原有的认识结构,从而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即瓶子里装得满满的时候声音却没有了。四、继续探究瓶子装满其他东西后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指导语:瓶子里装满了豆豆摇了以后就听不到声音,那如果装满了其他东西会不会发出声音呢请小朋友回去试一试。 环节自评: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让孩子课后去尝试瓶子里装满其他东西是不是也听不到声音,让科学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活动反思:本节活动虽然选题为声音,但是打破了幼儿园原来科学声音活动中的传统定位和一贯模式,坚持以听声音、玩声音、辨声音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

9、础上大胆猜想,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不断的验证、交流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本次活动中材料的收集与使用,我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如何将材料生活化、简单化、高效化是我追求的目标。于是我收集了孩子们常见的各种口香糖瓶子,将每四个瓶子装一个小篓子,这四个瓶子中一个是空的,其他三个瓶内分别装着硬币、米粒,还有豆豆,而装豆豆的瓶子里有的装一粒,有的则装许多。这些平常而熟悉的东西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听听、猜猜、玩玩中感知了声音的一些简单规律,了解了声音的一些秘密。孩子们始终保持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始终投入其中。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

10、选择不以贵为重,而在于精和活,在于能在不同的环节中高效、反复的使用。 另外,在孩子的探索过程中如何使自主味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我需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的声音感兴趣,了解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 .主动探究瓶子里装入不同东西后发出不同声音的秘密。.体验探索声音秘密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想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小篓子、装有空口香糖瓶和硬币、米粒、蚕豆的口香糖瓶人手一份;透明塑料瓶个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硬币、米粒、蚕豆等物品,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感兴趣,玩过让纸发出声音的游戏

11、。 活动过程: 一、用不打开瓶盖的方法寻找空瓶(听音游戏d;mds;找空瓶)。1、老师的每个篓子里都有个口香糖瓶,其中有一个是空的,你有什么办法把空瓶找出来呢 教师出示装有4个瓶子的篓子,请幼儿想想、说说找出其中一个空瓶的办法。、如果不能打开瓶盖,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为每个人提供一个篓子,要求用不打开瓶盖的办法找出空瓶。 环节自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在吃瓶装或杯装食物时,有的习惯打开瓶盖检查里面的食物有没有吃完,有的则会摇一摇瓶子听一听,于是我将观察到的这一生活细节用在了第一环节中,意在激发孩子回忆、运用已有经验。 二、尝试用各种办法让空瓶发出声音(发音游戏mash;

12、mdash;玩空瓶。) 1、小朋友真聪明,用摇一摇、听声音的办法找到了空瓶。下面请你和找到的空瓶玩一玩,想办法让它不装东西也能发出声音,看谁想的办法多。 教师鼓励幼儿想出、玩出多种让空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2、你是怎么玩的还有不同的玩法吗 请部分幼儿示范刚才自己玩瓶的方法,同时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玩法。小结语: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让空瓶发出声音的办法,空瓶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一会儿。 环节自评:基于第一环节的尝试,孩子拿到空瓶后的直接认知经验就是瓶子装了东西摇后就会有声音。我利用孩子们已有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具有悬念和挑战性 的问题情境,鼓励孩子通过多次尝试发现了让空瓶发出声音的各种办法,引导孩

13、子在已有经验上衍生出了新的知识即:瓶子与任何物体碰撞以后就会发出声音。 三、探究瓶子里装入不同东西后发出的不同声音(辨音游戏mash;mdash;找秘密。) 1、剩下的这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再去仔细听一听,告诉我你听出了什么秘密。 幼儿自主探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2、你听出了什么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语:原来瓶子里装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猜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在教师摇动瓶子,幼儿听声音猜测瓶内物体并检验的互动环节中进行。特别幼儿对于自己猜测结果的验证很期盼,所以教师将硬币倒入透明瓶检验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吸引了幼

14、儿的注意力。 4、请你也去摇一摇、听一听找到藏硬币的的瓶子。幼儿用摇一摇、听一听的方法找到篓子里藏硬币的瓶子。 5、那这个瓶子发出的声音像什么猜猜里面装着什么你能用小耳朵帮忙找到装米粒的瓶子吗教师请找到的小朋友分两组将米粒倒到透明瓶子里检查,并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米粒泼在地上,培养孩子要爱惜粮食的习惯。6、最后这个瓶子里装的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我们把瓶子拿来看一看。你的瓶子里有多少豆豆 幼儿瓶子里的豆子数量为一个或许多,请幼儿先观察自己瓶子里的豆子,再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然后再引导他们比较一个豆豆发出的声音大还是许多豆豆发出的声音大。 小结语:原来一个豆豆发出的声音小,许多豆豆发出的声音大。 环节

15、自评1:对于瓶子里装的物体也是精心设计的,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硬币发出的声音特点最明显,孩子最为熟悉,能轻松猜到;米粒发出的声音和沙子、泥土发出的声音相似,不同生活经验的孩子便有了几种不同的想法;而蚕豆发出的声音对孩子来说相对陌生,孩子的猜测难度加大。 环节自评:在这一环节还有一个孩子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就是通过听声音依次找出装有硬币、米粒的瓶子,虽然找的方法相同,但在检验时却用了三种不同的形式:检验硬币,是孩子一个接一个摇动瓶子,其他孩子倾听并判断;检验米粒,是孩子分组将其倒入透明器皿;检验蚕豆,是请孩子打开瓶盖,并在打开瓶盖后发现豆豆多少的不同,再根据豆豆的多少进行分组比较声音的大小,从而巧妙的得出一个豆豆发出的声音小,许都豆豆发出的声音大的结论。 7、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很多很多的豆豆声音是不是会变得很大很大呢如果把瓶子装得满满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呢 、你发现了什么瓶子装得满满的为什么没有声音了呢 环节自评:是不是豆豆越多,声音越大呢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