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政府绩效评估难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08374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面政府绩效评估难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直面政府绩效评估难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直面政府绩效评估难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直面政府绩效评估难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直面政府绩效评估难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面政府绩效评估难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面政府绩效评估难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面政府绩效评估难点主持人 黄 欢出场嘉宾周志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绩效评估中心主任刘旭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绩效评估中心副秘书长 包国宪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 难点一:政府绩效评估“评什么”? 合理定位政府部门角色,是科学推行绩效评估的前提 对于政府工作,老百姓更多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设计一套“普适”性的指标体系并不现实 主持人:政府绩效评估“评什么”很重要,它可以说是政府工作的指挥棒,是一个导向 问题,最终会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正确政绩观的树立。 在这方面, 我们有没有遇到什么 难题?政府绩效评估究竟应当“评什

2、么”? 周志忍:绩效评估评什么?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评政府该做的事情。 合理定位政府部门角色, 是科学推行绩效评估的前提。 但是,我国在实施绩效评估中有时会出现政府越位现象。 比如, 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评估指标: 凡完不成招商指标的部门和官员, 将面临通 报批评、扣发补贴、离岗、引咎辞职等处理。当面临巨大的招商压力时,部门难免会利用自 己掌握的权力进行交易。 这种在政府角色越位基础上的绩效评估不仅起不到应有的积极效 果,而且会妨碍政府职能转变,造成政府与群众的矛盾,损害政府形象。政府的职责千差万别, 但归根到底都是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因此, 政府绩效评估中应坚持公民导向的原则

3、。 特别是在我国推动管制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的时期, 绩效 评估中的公民导向尤为重要。 公民导向要求评估内容、 标准和指标体系设计应从公民的立场 出发,要求各地所确定的中心工作从群众中来,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尤其要注意的是, 老百姓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在“评什么” 上要坚持一个理念 “结 果导向”。反观我国的绩效评估,投入和过程导向依然是其特征之一。 以治理超载为例,出 动了多少次警力, 设立了多少个检查站, 发现并处罚了多少个违规车辆等, 都是成绩汇报的 着力点。投入和过程导向正在固化成一种模式:领导重视、组织保障、组织的活动、服务对 象得到的实惠各占四分之一的比重。 问

4、题在于: 领导重视也好, 组织保障或组织的活动也好, 都属于部门的投入或付出的努力, 如果没有落脚到服务对象受益这一结果上, 它们的意义到 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当投入和付出的努力等占据了评估内容75%的比重时,它所鼓励的只能是形式主义。包国宪:我们说政府绩效评估, 自然,评的该是政府的绩效, 但什么是政府绩效?我们 还理解得不全面、 不深刻。 现实中, 很多人把 “政府的高绩效” 与“经济的高增长” 画等号, 把“政府绩效评价”与“干部工作考核” 画等号。实际上, “政府绩效”的内涵非常丰富。 我们根据政府绩效内涵的演进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模式, 提出了广义政府绩效的科学概念, 认 为完整的政府绩效

5、不仅仅表现为政府的行政产出与投入之比, 还应当包括公民满意度和地方 发展战略促进机制两个重要方面。 对政府绩效内涵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是科学评价政府绩效的 前提和基础。刘旭涛:“评什么”主要涉及评估内容,一般包括这么几部分: 一是“政府履行职能” , 主要强调政府“应该干什么” 、“干了什么” ;二是履职后产生的“服务效果” ,强调“干得怎 么样”;三是政府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如内部管理、依法行政等,强调“怎么干的” 、“有 没有能力去干” 。现在很多人希望中央能设计出一套“普适”性的指标体系,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现实的。政 府的组织类型和职能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层级的政府以及同一级政府的不同工作部门

6、之间的职能显然是不一样的, 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用一套指标体系覆盖所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显然带有“一刀切”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央有一个大体的指导思想,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基本原则,再给一个指导性的指标框架就可以了,不要搞得过细、过繁,要给地方政府和部门一定的自主性,要允许地方有地方特色。难点二:如何防止信息作假公开评估的内容、标准、过程和结果,充分发挥老百姓的监督权是解决之道多一些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改进问题的成分,至少能够在动机层面上减少被评估对象的“造假行为”主持人:在政府绩效评估中,信息的真实是评估的基础。如

7、果信息作假让评估结果失真, 会导致整个评估工作失去公信。怎么才能尽可能地防止信息作假现象,让绩效数据更真实?周志忍:这首先涉及评估工作的目标定位问题。绩效评估的目标定位可分为 “内部控制”和“外部问责”两种基本类型。如果着眼于内部控制,自上而下封闭式推进绩效评估,信息 作假就会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因为上级主管难以核实信息,老百姓又无从发挥监督作用。 所以我认为,绩效评估应以外部问责为主要目标。这意味着评估的动力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老百姓,意味着评估内容、标准、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如果老百姓有合法、有效的途径获 取绩效信息,就能充分发挥监督权,有效解决信息虚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与评估指标的设计有

8、关。如果指标设计关注过程和投入,比如投入警力多少人次,这类数据老百姓根本没法核实。但如果指标更多地关注结果,比如入室盗窃率、暴力犯罪率、居民安全感等,就不完全依靠公安部门来提供数据,可以由社会调研机构通过抽样调查获取。这些独立数据和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相互验证,对公安部门的信息获取行为形成有效制约。此外,改善评估结果的使用方式是解决信息作假问题的一个必要措施。有些地方不分情况实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评估结果利用着眼于处罚,而且相当严厉。国际经验表 明,评估结果的利用着眼于处罚会导致破坏性竞争,高压之下,部门和官员往往会以杜撰数据和信息来应付。刘旭涛:这一问题看似很复杂很难办, 其实原因很

9、简单,无非就两条:一是造假的动机, 另一个是造假的成本。任何造假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这两条。造假动机涉及政府绩效评估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你到底用绩效评估干什么。如果我们在政府绩效评估中淡化一些打分排名、评比、奖惩的色彩,多一些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改进问题的成分,那么我认为至少能够从动机层面上减少被评估对象的“造假行为”。比如,在评估机制上,能否突破单纯的考核做法,建立一种“考、评、议”相结合的机制,在绩效评估中引入更多的评和议的成分。其实我们说,绩效评估本质上是一个发现问题的工具,而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就进入所谓的绩效管理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以前经常提到的“政府绩效评估”改成了

10、“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理念上的进步。从造假成本看,问题还出在评估对象编造信息时感到很容易。比如,现在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半年小检查、一年大检查的方式,评估前打招呼,评估对象是很容易应付的。这些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解决, 比如采用随机抽查、 明察暗访等方式,再比如要求评估对象建立日记 录、周记录、月记录,并且放在单位的内网上公示出来,进行动态跟踪。当然,加大对造假 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难点三:立法需不需要先行法制化的意义,在于保持政府绩效评估的权威性、法定性和可持续性只有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基本共识了,才能考虑上升法律层面 主持人:美国、 日本等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都有法律支撑。

11、有评论说, 中国政府绩效评 估目前也急需立法, 这样将有利于使政府绩效评估更规范、更科学、更快速地推行。大家怎 么看?刘旭涛: 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意义, 在于保持政府绩效评估的权威性、 法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不是谁想做就做、想什么时候做就做的问题,而要根据当前政府管理实际来确定。但是, 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宜制定得太细太死, 特别是在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方面, 切忌“一刀切”, 要给予地方和部门一定的自主性和创新空间。 法律法规的内容上, 应更侧重于政府绩效评估 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包国宪: 我认为, 与政府绩效评估相关的立法工作应该尽快开展,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12、 强化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律基础和地位, 可以使政府绩效评估法制化和常规 化,形成一种定期评价机制, 这也是使政府绩效评估不流于形式, 真正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周志忍: 我不赞成加快政府绩效评估的立法步伐。 政府绩效评估只有在经验积累到一定 程度、形成基本共识了, 才能考虑上升到法律层面。 现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还没有普遍实施, 实践时间不长,也还没形成一个普遍共识,好多难题没有解决,总体上处在一个摸索过程。 如果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匆忙立法, 一个可能是法律条文必然十分原则和笼统, 缺乏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 另一可能是法律规定具体详尽但脱离现实, 不仅导致大面积违规、 朝令夕改的 现象,而且会压抑地

13、方绩效评估实践中的创新。 我认为, 政府绩效评估需要经过摸索、 提炼、 升华、调整的过程,最后在比较合适的时候上升到法律。难点四:政府绩效该不该让群众说了算把目光从“上级”转向“公众” ,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评议的人群要细分, 要根据部门的特点选择其 “顾客” 作为评议主体, 不宜采取 大规模运动式的方式主持人:有看法认为“谁来评”很关键,因为 “谁”评,政府就会对“谁”负责 。目前, 在让不让公民参与评议政府以及如何参与, 公民评议所占比重、 评议范围、 评议形式等问题 上,业内出现许多争议。大家对此有什么见解?包国宪: 政府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做了这个就不能做别的, 关键要

14、看是不是做了老百 姓最需要的事, 是否真正代表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所以, 我一直主张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引入 外部评价,让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并将这种做法制度化。我所说的外部评价也称为第三方评价, 通常包括独立第三方评价和委托第三方评价。 它 同内部评价相比的优点在于,能从更广泛的主体中集中意见,从更多的视角审视政府工作。 在目前政府体制改革远未完成的情况下, 其公信力更高一些。 同时, 外部评价更加重视促进 政府转变职能,在着眼点上,把目光从“上级”转向“公众” ,从而对提高服务的满意度, 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周志忍: 我认为, 目前阶段需要给老百姓评价相对较高的比重

15、,克服政府只关注内部过程的管理。 老百姓主观测评也有局限性: 一是很多政府服务老百姓缺乏直接体验, 比如监狱 管理、 急救、消防等服务。 二是老百姓满意度受个人期望值的影响较大,因而横向对比价值有限。比如某大学一学生今年丢了 3 辆自行车,他可能感到满意, 因为去年丢过 6 辆;另一 大学的学生今年丢了 1辆,他不满意,因为过去没丢过。 在美国, 老百姓满意指数是由大学 独立进行的, 和政府绩效评估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这是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未来的努力 方向。刘旭涛:公民参与评议政府,从我们的执政理念看, 无疑是一种进步, 从导向上看无可 厚非,但技术上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一是不宜在不同的部

16、门之间进行公民满意度的横向比较, 因为政府与企业不同, 每个部 门的具体服务对象不同, 部门提供的服务和履行职责的手段也不同。 最好还是纵向比, 即自 己和自己前几年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进行比较,促进自身服务质量的不断改 进。二是 参与评议的人群要细分,要根据部门的特点选择其“顾客”作为评议主体,不能笼 统地把公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者“两代表一委员”等“一网打尽”。 要根据不同评议主体掌握信息的程度来设定, 在考虑引入某一类评议主体的时候, 我们应该问一下: 他 对评议的内容是否了解?是否关心?了解到什么程度?这样做才能使评议更加科学和准确。三是在公民评议的形式上, 我个人认为不宜采取大规模运动式的方式。目前, 一些地方采取抽样调查、电话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