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08032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黄河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3.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同时展示黄河图片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

2、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关于作者光未然,原

3、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3.关于作品: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

4、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3.关于背景: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

5、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三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朗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四课堂探究 3仔细品读 (一)自主探究:

6、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教师点拔:出现三次,试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考)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教师点拔: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二)合作

7、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4尽情地说 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请同学们用“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说说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教师点拔:可从修辞手法,蕴含感情去谈)五课堂拓展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多媒体显示: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我们

8、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六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2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附:板书设计 黄河颂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颂 中华民族的精神 尾声学习精神教学反思: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9、: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教学设想:文献法: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示搜集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了解作家,完成材料积累。诵读法:要求学生默读,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

10、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教学重难点: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完成积累(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板书:最后一课)(2)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及本文是作者于1873年

11、写下了这篇小说。这说明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本文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学生读预习提示第一自然段: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板书:小说)(3)本文作者是谁?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板书作者:都德)(4)检查课前预读情况注音:哽( )赚( )踱( )捂( )惩罚( )祈祷( )诧异( )宛转( )解释:宛转 懊悔 祈祷 哽咽 诧异二、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

12、听读的过程中去了解。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2)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上“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a、课前、课上和下课b、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c、上课前,上课时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

13、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三、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一)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要求学

14、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动作心理)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听读和品读,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同时,使我们了解了学习小说必须认真阅读,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集中讨论、学生评析、教师小结归纳。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a、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b、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