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_1_意识的本质.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07927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_1_意识的本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五课_1_意识的本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五课_1_意识的本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课_1_意识的本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_1_意识的本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邓国安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对“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理解“物质”离不开对“意识”的理解,因为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客观实在性),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知性)。世界上有两类现象,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弄清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应理解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因此,揭示“意识”的本质本身是探索世界的本质的内容。弄清意识的本质,还是理解意识的作用的前提,本框还是下一框知识的理论依据。二.学生分析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堂课的知识并不难,学生应能很好的掌握,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2、及学生自己的思索,只要学生融入课堂、融入知识,便能学好知识,也能感受到哲学的魅力。三.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意识记并理解意识的本质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意识的本质,教学难点是意识是内容和

3、形式的统一。六.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辩论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课我们从“物质”的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那么意识的本质和作用又是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如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框题 意识的本质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课堂探究: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但人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

4、于一定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探究人类意识与非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反应的历史联系,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现象既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劳动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大脑越来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生物的反映由应激性到动物的感觉、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因此,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展示视频植物和高等动物的反应形式(根据相关素材剪辑) 课堂探究

5、:高等动物的心理能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为什么? 探究提示: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高等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使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因素。 在劳动中,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有抽象思维这种人类意识的反映形式来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 在劳动

6、和语言的推动下,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反之,如果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就不会形成人的意识。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使人的大脑机能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同学们都学过生物,谁能说说人脑的构造,各个区域的功能是什么?如同学们不能记起或不能回答,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如语言中枢管语言,运动中枢管运动,感觉中枢管感觉,视觉中枢管视觉。如某一区域受损,人就会有某一方

7、面毛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动物脑比人脑要低级,不会形成意识。课堂探究:(1)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 探究提示:(1)由于动物脑对客观事物只能形成表面的感觉等本能性的反应,而不能像人脑那样抽象出事物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对动物说“梅”不能让其止渴,对动物谈“虎”不能使其“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也即意识,既包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一感觉,也包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抽象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抽象思维。人的意识是人对事物主动的、能动的反映。而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则是

8、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不具有抽象概括能力。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第一,人脑比动物脑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第二,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要产生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展示“狼孩”和“鸡人”的相关材料“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三)、意识是客观存

9、在的反映 课堂探究:(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 探究提示:(1)从内容上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物。因此,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2)不管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应。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是错误的意识,也就是说,鬼神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虚幻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不会形成鬼神观念。(出示相关漫画图片说明)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客观事物对意识形成的重要性。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意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

10、的。当今世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现在有人担心,机器人有一天会统治世界,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学生分组辨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结论:人工智能是人的思维的延伸,不是人的智能本身,他与人类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没有社会性、创造性,它永远是人类的工具。人工智能(机器“思维”)永远不会取代人类思维。小结: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

11、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教学反思】这节课从知识方面较好的讲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以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教学中所用的视频和材料,都是通过自己精心选材编辑而成的,课后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分组辩论,学生反应很活跃,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不足在于在选材举例上,如把“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的例子,改为选一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在课后的小节上,应该个学生进行归纳和让学生自己归纳,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