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_《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07905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书_《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书_《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书_《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书_《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书_《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书_《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书_《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书_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廉价。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

2、论,上颇俳优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蚡。蚡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蚡曰:“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 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

3、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襄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节选自汉书?严助传) 【注】不根持论:不能坚持根本原则。俳(pi)优:演滑稽戏的艺人。计最:地方政府上报朝廷的官员考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臣数诎诎:驳倒,屈服B蚡以为越人相攻击相:相互C诚能,何故弃之诚:的确,实在D间者,阔焉久

4、不闻问间:最近,近来【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B朝觐奏事,因言国家廉价C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D不足烦中国往救也【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严助“贤良”的一组是()2分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征伐四夷,开置边郡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ABCD【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严助在人才选拔中因擅长对策而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在当时,严助是特殊被皇上看重的贤良人士之一。B东方朔、枚皋因不能坚持根本

5、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俳优看待。这正与严助的被重用形成鲜亮对比。C在救援东瓯问题上,严助与太尉发生了分歧。皇上派严助调会稽之兵渡海作战,击溃闽越之兵。D严助向武帝申请回乡做了会稽太守,因几年没有他的消息,武帝有所责怪。严助惶恐谢罪,得到武帝宽饶,且被留在武帝身边。【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4分) 答:。 (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6分) 答:。 阅读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4分) (2

6、)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假如)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6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C(诚:假如,果真) 【小题2】C(A中外:宫廷内外;今指中国与外国。B廉价:古意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方法或建议,因利乘便,见机行事;今意便利合适;便利pianyi价钱低。D中国:国都,京城,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小题3】B(是说郡国荐举贤良,参与对策的有一百多人;是说朝廷征伐四夷,开置边郡;是说会稽太守想按法规拒绝(严助调兵)而不派兵。) 【小题4】C(“击溃”不合文意。应当是会稽之兵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原文“未至,闽越

7、引兵罢”) 【小题5】(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采分点:“唯”、“见”、“进”各1分,句意通顺1分。(2)这个句子中采分点:“穷困”、“振”、“省略主语(他们)”、“子”各1分,句意通顺2分。 考点:本题考查同学文言文阅读力量。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洁。需要留意的是第三个小题,首先要理解“贤良”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究竟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严助的行为,却不能体现“贤良”。所以做这类题肯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肯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留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别句式

8、、古今异义这些都很简单被设置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郡国荐举有才德的人,对答皇帝策问的有一百多人,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好,因此只提拔严助一人为中大夫。后来又选拔了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人,他们同在武帝身边。这时征伐周边少数民族,开置边郡,军队多次出动,对内改革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选举有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于平民(平民出身),几年官至丞相,开东阁,延请贤士同他一起协商国家事务,朝见到天子,乘便谈论对国家有利之事。皇上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天子门客与公卿大夫彼此用义理文章

9、相互对答,大臣们多次被驳倒。其中特殊受皇上信任宠幸的是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经常称病回避事情。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逗乐解闷的滑稽优伶看待。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 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出动军队围攻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求救。当时武帝不到二十岁,就此事问太尉田蚡。田蚡认为,越人相互攻击,对他们来说是常常的事,而且他们对汉朝态度反复无常,不值得烦劳中国前去救援,从秦朝时就抛弃了那里,不隶属于中国。于是严助反问田蚡说:“只是担忧力气不够救援,德行不够掩盖,假如能够,为什么抛弃那里呢?况且秦朝连国都咸阳都抛弃了,哪里只是越

10、地!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假如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皇上说:“不值得与太尉协商。我刚即位,不想拿出虎符到郡国调兵。”于是派遣严助凭节杖到会稽调兵。会稽太守以严助没有调兵的虎符,想依据汉朝的法律拒绝,不派兵。严助就杀了一个司马,宣告汉武帝的意旨,于是出动军队从海上前往救援东瓯。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 严助陪侍皇上闲谈,皇上问严助居住在家乡时的状况,严助回答说:“家里很穷,被富有的连襟欺辱。”皇上问他想要什么,回答说,盼望当会稽太守。于是皇上授予他会稽太守的官职。过了好几年,武帝都没有听到赞扬严助政绩的报告。皇上赐书说:“诏令会稽太守:你厌倦了宫廷,认为侍从之事劳累,思念故土,出京当了郡官。会稽东面连接大海,南面靠近诸越,北面靠长江。近来,阔别许久没有听到你的消息,把你的状况全部依据春秋经义禀告我,不要使用苏秦的纵横之术。”严助特别可怕,上书谢罪说:“春秋载,天子出居郑国,是由于不能孝顺母亲,所以失去天子位。臣子侍奉君主,就似乎子女侍奉父母一样,臣严助应当接受惩处。陛下不忍心杀我,我盼望亲自进京奉上三年的考绩。”诏令同意,他于是留在京城担当侍中。遇到奇异的事情,武帝就让严助写成文章,写成的赋颂有几十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