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动物增养殖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078422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壳动物增养殖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壳动物增养殖学一、绪论及第一章甲壳动物资源概况1、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资源)有哪些?3、甲壳动物主要经济类群有哪些?(1)鳃足纲:卤虫、枝角类。(2)颚足纲:桡足亚纲:哲水蚤、猛水蚤、剑水蚤等。(3 )软甲纲:掠虾亚纲:虾蛄。真软甲亚纲:A.端足目:钩虾、蜾蠃蜚。B.糠虾 目:糠虾C.磷虾目:磷虾。D.十足目:虾蟹类。4、增养殖种类及选择标准是什么?(1)捕捞种类:虾类:对虾、新对虾、鹰爪虾、毛虾、长额虾、长臂虾、褐虾、 螯虾(海螯虾)、龙虾。蟹类:梭子蟹、蓝蟹、青蟹、黄道蟹、拟石蟹、雪蟹。(2)养殖种类:虾类:对虾、新对虾、沼虾、螯虾(淡水螯虾)。蟹类:梭子 蟹

2、、青蟹、河蟹。(3)选择标准:食用标准:肉质、大小、壳薄、可食比例、色泽。生产性能: 生长速度、密养性、食性、生物学特性、抗逆性、适应力。苗种来源:资源量、抗病 力、亲体及成熟难易。移动性:收获、放流。生长的保守性(?)。生态问题:生 态入侵、病害导入。5、养殖特点有哪些?虾蟹类养殖动物的特点:风味独特;生长快/周期短;价格;需求大;资金 周转快;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苗种、饲料等有保障。二、第一章 甲壳动物增养殖概况及第二章 甲壳动物生物学(形态与构造)1、我国虾蟹类主要养殖品种有哪些?(1)对虾: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日本囊对虾。(2)蟹类:三疣梭子蟹、青蟹、河蟹。2、虾蟹类

3、养殖动物生产流程包括什么?苗种生产、中间培育(标粗)(P5-P12-20)、养成生产。(1)苗种生产主要生产模式:加尔维斯顿(美国)模式(小水体、高密度、环境 控制严格);日本模式(群落式培养、生态育苗);中国模式:北方模式(接种单胞 藻、温度控制较低)、南方模式(流行于台湾、福建、广东等地,较少使用单胞藻、商业 饲料为主、高温培育);泰国模式(基本同南方模式)。近年来,模式趋同化现象明 显,集约化程度增强。(2)养成方式:粗养、半精养、精养、超精养。3、从形态构造上,如何判断虾蟹类养殖动物健康情况?(1)肝胰腺:肝胰腺正常颜色为咖啡色,肝胰腺萎缩或膨大、边缘不清楚表明不健 康。(2)后盲囊:

4、颜色加深、不透明为病害的指示。(3)体表:健康的个体体表没有附着物、光滑。(4)体色:体色变红为不良表现。(5)触须:触须变红则表明不健康。(6)尾扇:尾扇变红为不良表现。三、第二章甲壳动物生物学(生活史与栖息,分类及习见种类)1、甲壳动物生活史特点及包含哪些阶段(举例说明)?大多经历复杂的变态发育,各个阶段中生活方式、对环境的选择与适应不同,一般倾 向于扩展生态位;完成上述扩展通常以洄游的方式进行。中国对虾:卵(E)-无节幼体(N )-蚤状幼体(Z )-糠虾幼体(M )-仔虾(P )-幼虾(J )-性成熟个体(A); P期由浮游转为底栖、A期生殖洄游、J期越冬洄 游。河蟹:卵-蚤状幼体-大眼

5、幼体-仔蟹-幼蟹-黄蟹-绿蟹-亲蟹;大眼幼体期生活 方式由浮游转为底栖,开始溯河(索饵)洄游、绿蟹期开始降河(生殖)洄游。2、经济虾蟹种类哪些栖息特点与养殖相关?(1) 温度:大多数对虾为暖水性种类。冷水性对虾种类:中国对虾、日本对虾、 长毛对虾。影响活动:25C游泳,11OC很少游泳。生长适温:最适范围为 2530CO停食温度。发病温度。(2) 盐度:不同种类对盐度的要求各异。盐度适应可驯化。(3) 潜底:底栖甲壳动物常有潜底习性,即埋栖于底质之中,通常发生在白昼。潜 底的意义:减少能量消耗、抵御捕食和环境突变。(4) 浮现:潜底的甲壳动物会离开潜栖底质,出来活动、觅食等,通常发生在夜间,与

6、光照条件、饵料、底质条件、DO有关。虾蟹类的潜底与浮现通常具有明显的昼夜 节律,即昼间潜底,夜间浮现,黄昏和黎明时刻较为活跃。(5) 底质:大多数对虾种类对底质有选择性。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喜泥底,不潜 底;日本对虾喜沙底,潜底;短沟对虾喜海草、沉水植物等;斑节对虾、印度对虾仔虾有 附着特性。3、如何鉴别常见的甲壳动物种类?(1) 日本对虾与斑节对虾的区分:日本对虾存在额胃脊,而斑节对虾无;日本 对虾额角侧沟长,而斑节对虾的额角侧沟短。(2)日本对虾与中国对虾的区分:日本对虾额角侧沟深,肝脊明显,有额胃脊, 有中央沟;而中国对虾额角侧沟浅,无肝脊,无额胃脊,无中央沟。日本对虾尾巴黄蓝 色。日本对

7、虾具有深褐色垂直条斑;而中国对虾无。(3)中国对虾与凡纳滨对虾的区分:中国对虾身体修长,南美白对虾身体短而 粗;中国对虾额剑长,而南美白对虾额剑短。( 4 )三疣梭子蟹与青蟹的区分:梭子蟹前侧缘齿数为9 齿,最后一对大,而青蟹也 为前侧缘也为9 齿,但等大。4、主要经济/养殖甲壳动物种类有哪些?四、第二章甲壳动物生物学(繁殖与发育,蜕皮与生长,饵料与摄食)1、甲壳动物性腺发育影响因素有哪些?(1)温度(积温控制:中国对虾180Cd、三疣梭子蟹220Cd )。(2)盐度(调控盐度:河蟹、与罗氏沼虾)。(3)营养条件(脂类营养: 沙蚕)。(4)激素调控(眼柄切除:日本对虾、凡纳滨对虾)。2、甲壳动

8、物纳精囊分类及相应的繁殖习性特点。(1)封闭式纳精囊(日本囊对虾)。繁殖习性特点:具封闭式纳精囊种类交配后间 隔一段时间后产卵,交配(雄性成熟)-发育-雌性成熟-产卵。(2)开放式纳精囊(凡纳滨对虾、沼虾)。繁殖习性特点:具开放式纳精囊的种类 交配后立即产卵,发育-成熟(两性)-交配-产卵。3、甲壳动物幼体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活习性。1)无节幼体:幼体卵圆形、倒梨形,具三对附肢,为游泳器官,体不分节,具尾 叉,幼体不摄食,卵黄营养,营浮游生活,一般分为六期。(2)溞状幼体: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分节明显,出现复眼,颚足双肢型为运动器 官,后期尾肢生出,形成尾扇。溞状幼体亦为浮游生活,开始摄食,多为滤

9、食性,后期始 具捕食能力。有脱粪便的习性。(3)糠虾幼体:腹部发达,出现腹肢,胸肢双肢型,营浮游生活,捕食能力强。(4)后期幼体:又称十足幼体,即虾蟹类的最末一期幼体,具全部体节与附肢,外 形基本与成体相似。此时生活习性常有改变,底栖种类在此期放弃浮游习性,转入底栖生 活。虾类的后期幼体称仔虾,蟹类的后期幼体又称大眼幼体。4、甲壳动物与鱼类生长特点有哪些区别? 不连续生长。通过蜕皮完成身体尺度增加(两次蜕皮之间生长量很小)。 蜕皮的定义:甲壳动物在生长期间定期蜕去原有甲壳,并生长出新的甲壳的过程。5、甲壳动物蜕皮过程生理变化及影响因子有哪些?(1)生理变化:c期(蜕皮间期):表皮钙化,内表皮分

10、泌完成,新壳形成,真皮 层上皮细胞静息;大量摄食,物质积累,水分含量恢复正常,完成组织生长,并为下一次 蜕皮进行物质准备。D期(蜕皮前期):D。期真皮层与表皮层分离,上皮细胞开始增 大;久期上皮细胞增生,出现贮藏细胞;D2期内表皮开始被吸收,血钙水平上升,新表 皮的外表皮开始分泌,动物摄食减少;d3期旧壳吸收完成,新壳继续分泌,新旧表皮分离 明显,摄食停止;D4期新外表皮分泌完成,动物吸水,准备蜕皮。E期(蜕皮期):动 物大量吸水,旧壳破裂,动物自旧壳中蜕出。A期(蜕皮后期):新壳柔软有弹性,内 表皮开始分泌,真皮上皮细胞缩小。动物新壳伸至最大尺度。活力弱,不摄食。B期 (后续期):表皮钙化开

11、始,新壳逐渐硬化,动物尺度不再增加;内表皮继续分泌,动物 开始排出体内的水分,开始摄食。(2 )影响因子:激素调控:Y器官产生蜕皮激素,X器官产生蜕皮抑制激 素。温度:低温减少蜕皮次数,高温代谢加快缩短周期。盐度:高盐抑制蜕皮。 光照和光周期:在黑暗时几乎不蜕皮,反之,大于正常的光照可以增加蜕皮活动。钙的 作用。6、如何根据虾蟹类的摄食习性确定投喂技术?【摄食习性:(1)摄食方式及其阶段性:幼体行滤食方式,依靠附肢刚毛滤食环境 中的悬浮物(浮游藻类、碎屑等),成体行捕食方式,依靠步足捕食小型动物或捡拾底质 表面的食物,也会掘食底质中的食物,捕食方式的转换通常发生在糠虾幼体后期阶段,在 溞状幼体

12、期可以观察到抱食的现象。(2)嗅觉/触觉觅食:虾蟹类依靠嗅觉感知食物方位 (嗅觉觅食);依靠步足上的化学感受器寻找食物(触觉觅食);依靠颚足的化学感受器 选择食物。(3)摄食行为:以步足抱食与捡拾食物,以大颚和小颚啃噬食物。(4)搜食 宽度:约头胸甲长度2倍。(5)进食时间:呈现节律性,通常在黎明和黄昏前后进食 (养成期投喂时间的确定依据)。(6)对食物的选择性:喜食性贝类、多毛类等、新鲜 饲料/饵料;厌食泥螺等;食性的驯化,例:亲虾培育饵料供应。(7)残食习性:虾蟹类 均具有同类相残的习性,这与种类、规格、饥饿状态、密度等有关。】确定虾蟹类投喂技术的因素:饲料类型、投喂量、投喂时间与频率、摄

13、食状况的观 察。7、影响虾蟹类摄食强度的因素?(1)生理状况(蜕皮等);虾蟹苗种生产工艺流程(2)病理状况(疾病等);(3 )环境条件(高盐、低氧、高氨氮/(4)其他。抽升字蟹、海水、池子、脚丈 药品尉升荼晤来抵勻养.促裂渥展、制氏橐服消冒足度、选优,::肖毒SS冲间itw:水底,饵料,庭耦屋温羞.沁云、pHvj饵料 培养 伺料 加工五、第三章甲壳动物苗种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流程与水处理工艺)1、甲壳动物苗种生产的工艺组成包括哪些?(1 )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生产计划; 物资与器材的准备:亲虾/蟹、药品、饵料(微藻、轮虫、卤虫及无节幼体、水蚤 蛋、鲜杂鱼虾、沙蚕、蛤、乌贼等,酵母、光合细菌)、饲料

14、(虾片、微囊饲料、微粒饲 料、添加剂等); 系统维修与试运行。2、水质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物理:沉淀、过滤、活性炭、硅藻土、紫外线消毒、蛋白分离。(2)化学:化学药品消毒、臭氧消毒。(3)生物:生物转盘/膜/包/反应器。3、水质处理技术使用的原则是什么?效果、成本。六、第三章甲壳动物苗种生产技术(亲体培育、产卵与孵化)1、亲体促熟的技术手段有哪些?举例说明。(1 )温度调控(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生物学零度(可参考停食温度)/有 效积温。升温模式0.3-1C/天,1-2弋/周(注意过程控制)。(2)眼柄切除术(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等、日本对虾等):摘除单侧眼柄,促进 亲体性腺发育。

15、(3)精荚移植。(4)盐度调整(河蟹、罗氏沼虾等)。2、具不同纳精囊对虾亲体培育过程有何差异?(1)中国明对虾具封闭式纳精囊,交配时雌体未成熟,翌年春天成熟产卵;凡纳滨 对虾具开放式纳精囊,成熟后交配,然后立即产卵。(2)中国明对虾通常仅需培养雌体,催熟可以温度调控;凡纳滨对虾需同时培育雌 雄亲体,通常以剪眼柄手术促进雌体发育。3、亲体产卵和孵化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数量和质量保障,病原控制亲体消毒产卵后的处理:集卵:水流/避免离水/控制流速;洗卵:与消毒药物/剂量;布卵:温 度、盐度/药物应用;孵化:不得堆积、开口饵料/饲料的准备。孵化后的处理:吸底(原池培养)、幼体移池/消毒、调整密度、选优的考虑。七、第三章 甲壳动物苗种生产技术(幼体培育)1、幼体培育过程中环境因子调控手段有哪些?注意事项?影响因子(培育温度、培育密度)、水质与底质调控(pH、充气/增氧、精准投喂、 维持适宜的藻类密度、水质调节剂:首选益生菌类(光合细菌、芽胞杆菌、乳酸菌、复合 菌类及制剂)、换水、底质控制与调节(清底、使用底改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