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坚守三名学生的学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07443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片故事坚守三名学生的学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图片故事坚守三名学生的学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图片故事坚守三名学生的学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图片故事坚守三名学生的学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片故事坚守三名学生的学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ww_sd77_net 黄友生中在给学生上课摄于9月5日。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枫林村枫林小学,目前只有3名学生、3位老师。身有残疾的黄友生老师在这里已坚守40年。因患小儿麻痹症,儿时落下左腿残疾的黄友生1972年开始在家乡当民办老师,1993年他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中师学历,1996年9月被招录为公办老师。 “学校没有食宿条件,外地老师不愿来,我是当地人,所以一直在这里教书。”黄友生说。如今,大批村民进城务工,孩子们纷纷搬去县城和外地上学,曾经有300多名学生的枫林小学现在只剩下3名学生。还有两年就退休的黄老师教出的学生已超过2000人。“不在乎学生是当大官还是赚大钱,我最大的成就就是让家乡

2、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黄友生说。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黄友生召集3名学生升国旗(摄于9月5日)。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黄友生在为学生上课。学校2011年刚刚搬进新修的教室,不过黑板和桌椅还是旧的(摄于9月5日)。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黄友生在给学生上课(摄于9月5日)。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放学后,黄友生向回家的孩子挥手告别(摄于9月5日)。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黄友生手把手教学生画画(摄于9月5日)。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本文来源:红网 )中新网9月10日电 9月10日,又到一年教师节,又到送礼尴尬时。送不送?送什么?怎么送?教师节前夕,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家长,有很多的家长表示想借教师节对孩子的老师“表

3、示感谢”,尤其是班主任,除了前三个普遍的问题,多数家长还会反问,“其他家长都送什么?”相比于家长们送礼的纠结,学生们似乎更喜欢通过网络吐槽。在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人人网上,网友们正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怀念恩师。“最奇葩的是,有次一只蜜蜂飞进了女同学的裙子里,我费了好大力气才帮她抓了出来,反而被告老师,是不是很冤?不过这件童年琐事丝毫没有影响我要做一个正义、善良的人的决心!”网友大暴斯的这条略带幽默人人网状态引来无数关注。采访中,这位网友告诉记者,发这条状态是看到人人网有个“你因为什么奇葩的理由被老师处分”的活动,当时觉得很好玩就写了下来。其实我们都知道,当初老师的一言一行,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

4、为了我们好。前几天我妈妈路过学校,碰到我们老师的时候,没想到她还能记起我,妈妈回来告诉的时候我有些感动也很惭愧,在发这条状态的时候,我还能依稀回忆起当时老师批评我的场景,今天是教师节,希望老师们都能够健康、幸福。在人人网上,像“大暴斯”这样的网友不占少数,“记得小学的时候,刚打了下课铃,老师还没说下课我就从最后一排冲到教室门口,把老师的鞋踩掉了,然后我妈就被请到学校,老师添油加醋把我告了一顿。回家就是一顿毒打”“上自习自动笔芯掉出来了装进笔芯盒里被班主任在窗外当成是玩打火机。”除了学生们的“抱怨”,也不乏一些老师对前任老师的吐槽,“迟到?老师罚我站以后的第二天,我在教室前面吼他体罚学生,然后我

5、俩就井水不犯河水了,换做我的话,学生上课打滚我也只是怒吼而已”“我现在上课一上讲台就气势汹汹,有捣乱的就罚站。”其实,老师留给学生们的绝不仅仅是这些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在他们的脑海里,还有老师们那些最经典的诙谐“骗术”。比如“我再讲最后一分钟就下课。”网友卡洛斯在人人网上发状态说,这种善意的谎言绝对能在80、90后的年轻人中产生共鸣,我们当时被“骗”得好惨。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有着曾经让他们印象深刻的老师,这些老师给他们传道授业,指点他们迷途知返,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都给了学生莫大的关怀与照顾。当然,有时老师严厉的批评会让很多学生心存不满,但曾经的辅导、谈话、

6、心与心的交流都牢记在每位学子的内心深处。教师节到了,当无法面对老师当面祝福时,当你不想用肉麻的言语“酸”倒一片时,或许人人网这种网络吐槽是当下离校学子最好的怀念恩师的方式。(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黄欢/文 余霞/图在南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伴随他们的是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有的甚至超越了老师,扮演起父母的角色,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这群折翼的天使撑起一片晴空,郑垚婷就是这群老师中的一员。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她告诉记者,听到孩子们说声“老师,节日快乐”就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高,谁的个子高?来,看着老师的嘴巴,高”9月7日上午,在南昌市培智学校的言语语言康复训练室,郑垚婷正在给孩子进行认知

7、能力康复训练,甜甜(化名)犹豫了一会后,含糊地说:“高,阿姨的个子高。”“对了,真棒!”郑垚婷亲昵地抚摸着甜甜的脑袋说道。甜甜是一名脑瘫患儿,中度智障,无语言沟通能力,在学校接受康复训练之后,不仅知道“阿姨个子高”的语法顺序,还能通过语音沟通辅具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由于学生智力障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官器官,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帮助孩子建立与人交流的桥梁。郑垚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对学生进行口语、段、篇、章的训练。在十几年的特教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发清一个音,读准一个字,说成一句话,她常常是把嗓子喊哑、嘴起泡;为了让学生写出通顺的句

8、子,每天认真修改学生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训练,一遍又一遍,从没有厌烦。“孩子们刚进来的时候基本上不会说话,也不会与人交流,看似简单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要重复地教成百上千遍,有的甚至要说上万遍,尽管如此,看着他们慢慢在改变,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都会觉得很欣慰、很快乐,觉得一切都值得。”郑垚婷如是说。自闭症患儿、唐氏综合征患儿、脑瘫患儿在南昌市培智学校有100多名这样的孩子,他们中很多不仅不会与人交流,就连用勺吃饭、如厕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郑垚婷常说:“在特教这个行业,我们不仅是教师,还是妈妈、医生、保姆和钟点工。”郑垚婷关心着学生的点点滴滴,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9、关心、呵护和精心照顾着这群特殊的孩子。流口水了就帮孩子擦,大小便失禁了就赶紧带到浴室帮他们冲洗;天冷了,叮嘱他们多穿衣服;换季时,叮嘱他们多喝水;孩子病了,及时领他们到医院就诊记者了解到,有几次郑垚婷被失控的学生打了,痛得在办公室里失声痛哭,但是她从来没有怨言。为了让家长放心工作,她的橱子里放满了学生的衣裤等必需品。她从学习、思想、身体、生活上全面关心每一名学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做他们的贴心人。她用母亲般的爱得到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感受到特教学校的温情。同时,也换来了学生的爱,换来家长无比的信任。课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给她倒水,用衣袖擦去椅子上的粉笔末请她休息,学生们常常在“像”字造句时写到

10、:郑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最爱、最亲1994年毕业于南昌幼儿师范学校特教专业的郑垚婷,已经在南昌市培智学校的任教18年。她告诉记者,从她选择特教专业时,就知道和普通学校的老师不同,她享受不到“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但是对她来说,最大的感动和安慰,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能重拾信心、融入社会。作者:黄欢 余霞 图(本文来源:南昌新闻网-南昌日报 )昨日,塘山镇上坊路社区36名“爱心妈妈”来到火车站,迎接在昌就读的87名藏族班学生返校。刚下火车,孩子们连忙向“妈妈们”献上哈达,感谢汉族妈妈的关爱。据了解,此次来南昌的藏族学生有2010、2011、2012三个年级的,今年新增了14名藏族

11、学生。郭朝旭 记者 余霞 摄作者:余霞(本文来源:南昌新闻网-南昌日报 )本报白城9月9日电(记者杨滨通讯员班振军) 近期,返校学生流一波接一波地拥向白城车务段管内各车站。这个段采取人性化措施,确保学生顺利返校。这个段在制订上报给沈阳铁路局的票额分配计划中,单列了学生票的票额,以保证有足够的有座票额出售给学生。这个段在10个主要客运站增设了20个学生票专售窗口,并在售票厅公示屏、公示栏内实时公布学生票销售情况和余票情况。10个客运站还开辟了学生旅客候车专区,每天安排客运人员为学生旅客提供重点服务。他们还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学生旅客顺利进站、上车。一系列人性化措施搭建起了学生返校的快捷通道。截至9

12、月3日,这个段发送学生旅客无一漏乘、无一滞留。(本文来源:铁道部 )中新网南京9月10日电(孙莹)9月初,新一轮的“考证热潮”又波及到了刚刚开学的南京各大高校。10日,记者来到南京师范大学,采访了重返校园参加该校110周年校庆的“不考证”校友,他们的经历和专家的建议都说明了,大学生活,“练技”与“修身”都很重要。9月份南京各个大学校园的宣传栏里贴着各种培训广告: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计算机二级、注册会计师、驾驶证、软件工程师;校园中也能听到很多类似的对话:“你准备先考什么?”,“先考GRE再考托福吧,这样复习更轻松些”。2012年新一轮的“考证热潮”又来袭了。走进正在举办校庆的南师大大门,2

13、010年毕业于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张莉指着东北方向的大楼说:“大学时我在那个实验室度过了很多个夜晚,很忙但很充实,工作后我常回来走走,看看导师,这能让我在现实中忙碌的心安静下来,然后积蓄能量继续前行。”张莉现在是南京市浦口河西中学的初三化学老师,她的大学生活从来没有忙碌“考证”的身影。“刚上大学时我就很明确自己要当一名无愧自己、无愧学生的好老师。目标明确了,就不会盲目考证,我的职业生涯不需要那些我不需要的证书去证明什么。反而是证书之外的东西,对我人生产生了莫大影响”,张莉说:“导师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感触很深,我现在当了老师,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这种薪火相传的做事精神会改变

14、人的一生,但却是一本证书记录不下的。”今年56岁的魏恒平先生,是南师大1981年的毕业生,在他那个毕业“包分配”的年代,“考证”更是件稀罕事。“我是属于刚刚恢复高考就进入大学校园的那批人,那个时候一进校门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求知”,魏恒平说:“但我也理解现在孩子考证的压力,当年我读书时,大学生的录取比例是百分之一,而现在录取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那年我们毕业后就有工作,而不像现在大学生找工作的压力那么大,他们也只能用考证来增加自己应聘时的砝码。”时代的特殊性让魏恒平的大学生活没有任何“考证”经历,但是他坦言自己一生内在品行的基本塑形却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对我影响很深,

15、它把端正德行和乐于奉献放在了读书和实践之前,也就是说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成为人才。大摞的证书可以把你从人群中选拔出来,但能成就你自己的只有是内在的品行和德行”,他提起自己毕业后三十多年在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工作生活,感慨良多。“求知如何绑定求职,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每年9月开学后,就有不少大学生打电话来咨询如何规划以职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活”,北京某职业咨询公司的张颖说:“以明确的职业目标为导向的考证是可取的,这样是有的放矢;但最忌讳那些跟风考证行为,不为自己做规划而盲目随从大流,这样考出的证书看似能增强学生内心的安全感,实则会造成恐慌感因为这群人始终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虽然大学中理性的“考证族”们可以为职业发展提早做谋划,但张颖还表示,大学不该只是职业培训的场所。“人一生基本价值观的塑造、做事的态度和准则都会受到大学生活的极大影响,虽然目前激烈的求职环境让学生不得不加入考证大军,但是大学还应该极力维护住一片安静的净土,不仅培养学生练技,还要塑造学生修身。”(完)(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