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_3.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06966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说课稿_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小学美术说课稿_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小学美术说课稿_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小学美术说课稿_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小学美术说课稿_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说课稿_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说课稿_3.doc(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美术说课稿小学美术说课稿1 一、课题:美术的节奏二、教材:山东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学生分析p :对于花边(二方连续纹样),学生并不生疏,三年级已有所接触,并初步掌握了绘制的方法,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颖感,在教学设计上,把重点侧重放在掌握花边的排列规律并学以致用,联络生活,尝试运用花边装饰生活用品,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去布置房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学习中开展发现美、运用美、表现美。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对学生进展人文教育,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气

2、氛,进步他们的协作才能,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自主开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五、教材分析p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花边作为切人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理解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民间美术的特殊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意识。本课表达了“美术人文”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教材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对花边有了深化的理解,认识到花边在形状、排列上的艺术特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才能的开展。欣赏不同排列方法的花边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其装饰美化环境的功能。对生活中不同美感

3、的花边进展欣赏,调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创造的热情。这样的学习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和表现才能。六、教学目的:1、知识性目的:感知花边与生活的联络,认识、理解花边的造型及装饰的特点,学会运用花边进展装饰。2、才能性目的:通过剪、贴、画、印等方法,能利用花边的多种排列方法进展装饰,培养学生的造型才能和审美才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开展。并通过本课,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3、情感性目的:通过欣赏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壮锦等各种物品,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与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与

4、交流,树立互助、合作的集体观念。4、开展性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理解民俗文化,珍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开展,浸透可持续开展的思想。七、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不同的美术节奏,使学生可以利用二方连续或有规律的纹样,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布置带有民族特色的房间及物品。八、教学难点:如何将单独纹样有规律的排列或重新组合,创造性的设计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设计、装饰和布置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间。九、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课件、彩色纸、剪刀、各种花边、音乐、有花边的少数民族物品等。2、学生准备:彩色水笔、橡皮泥、颜料、腊光纸、剪刀、双面胶、制作好的各种花边等。十、教学过程:(一)、引导发

5、现,舞蹈导入。1、老师带着学生跟着兔子舞音乐有规律的跳舞,增强兴趣性,并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音乐的节奏。2、老师请12位学生根据兔子舞的节奏用图案或图形表现出来,感受美术中蕴含着音乐节奏的美。引出课题。3、老师示范,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本环节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严密联络在一起。节奏感强的兔子舞,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音乐节奏去发现美术的节奏,认识到音乐美术的共性。更好的表达出课程整合的新理念。(二)、学习交流,启发联想。1、课本中“

6、知识窗”的学习。2、抢答游戏,让学生找出画面中出现的有规律、有节奏的景或物,并进展抢答。3、展示具有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及物品,增加对广西民族特色物品的理解,增强审美意识。4、设问:这些图案平时我们都见过,你们把它叫做什么啊?花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理解了音乐和美术的共性,并通过欣赏课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有节奏的东西,进一步感受二方连续与我们的生活是严密联络在一起的,并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感。灵感来于生活,在欣赏完老师提供的实物之后,学生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这些也为后面学生进展设计花边的排列方法的环节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7、(三)、直观学习、开拓思路,合作探究。1、老师通过实例(学生扮演兔子,以单独纹样的图案再现)让学生直观的复习二方连续纹样知识,并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的旋律用肢体尝试摆出更多的排列方法。2、师示范把花边进展重新组合,学生动手尝试设计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老师把花边撕开后,根据不同于兔子舞的音乐,把单独纹样进展重新排列,变化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启发、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可以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过理论,稳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3、赏课件,从课件中学习更多的排列方法并引出作业。(设计意图)在欣赏完大量的花边图案后,学生对花边的多种排列方式就更有兴趣了,在这一环节

8、中,采用了表演的形式,配以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了二方连续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装饰功能、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作业中,假如选择适当的花边排列方式来美化环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也是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四)、小组合作,快乐表现。1、学生去房间自由参观,对房间构造有个整体的理解。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想布置的东西记下来。综合全组意见,把本组最想布置物品反应给老师。2、老师提出作业要求:分小组分工合作布置本组负责布置的物品,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设计、布置的人员,进展分工。)3、学生分工合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解决

9、问题。(设计意图)分组活动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美术体验活动中增强友谊和合作,去自主探究和发现事物的才能、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开展、合作学习的才能。(五)、交流展示、教学评价。1、学生自由互相展示评价,展示自我,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2、老师带着大家集体评议。(设计意图)表达“为促进学生的开展而进展评价”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注重对学生学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评判才能,同时有助于同学自己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开展。小学美术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中的第15课画夜景一课。下面,我着重从

10、教材分析p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p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的,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泼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的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才能,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

11、生进步对美的感受才能和艺术创造才能,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1、认知目的: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妙与幸福。使学生理解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比照效果。2、操作目的: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根本方法,能运用亮堂色和暗色的比照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3、情感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究欲,培养个性。 明确了教学目的,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比照效果,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颜色深浅比照在画面中的实际运用。二、教法运用针对

12、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气氛,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重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展教学:1、情境鼓励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欣赏、交谈、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把学生带入艺术的空间里,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展遐想,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2、德育浸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根底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

13、身特点,对学生浸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学时通过欣赏家乡夜景对学生浸透热爱家乡,建立家乡的思想品德教育。三、学法分析p 本课以“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妙事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展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在教学本课难点认识颜色明暗比照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比照的多种方法。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互

14、相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历,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的。四、教学过程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敏性和独特性得到开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理论才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详细成果的才能。”因此,老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可以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的,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5、一、组织、导入1、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好准备。2、 欣赏导入: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夜景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夜景的兴趣。3、 引出本课课题画夜景。二、创设情境,认识明暗1、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气氛,创设教学情景。请数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学上台模拟服装展示,其他同学讨论比拟衣服颜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后请一两位同学上台将模特按衣服颜色深浅顺序排队。通过直观、深动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亮色与暗色的差异。2、引发考虑 质疑:颜色的深浅是绝对的吗?老师随机找两位模特请学生比拟衣服颜色深浅,再用浅色与另一位模特衣服比拟深浅。启发学生考虑:颜色的深浅是相对而言的,是利用颜色比照产生的。一个颜色只有和其他颜色相比拟时才能分辨深浅。在美术中,把他们叫做颜色的明暗。3、语言表述 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小花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三、质疑讨论,自主探究1、欣赏,感受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用一种兴奋的语气告诉学生:你们想不想看看夜景呢?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夜景与白天风光的比照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家乡美景。2、质疑,引发考虑白天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