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清澈的湖水.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06856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清澈的湖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7清澈的湖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7清澈的湖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7清澈的湖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清澈的湖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清澈的湖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太平镇 银林小学 刘月如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7课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课文记述了小洁随爸、妈出去游玩,被湖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不忍心将面包纸扔进清澈的湖水里。看到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小洁十分不满。等船靠了岸,小洁把面包纸扔进了垃圾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4、学写生字:澈、纹、赛、幻、蕉、卷、欣、丢、表、盼、波、赏、镜、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难点:朗读指导,体会景色之美

2、及小洁美好的心灵。教具准备:字、词、段落、画面课件教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入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这“清澈的湖水”该是什么样子? 生答。一位叫小洁的小朋友亲眼看到了这样清澈的湖水。板书:小洁。下面,让我们随她一起去看看吧!二、检查预习:1、课下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想不想再把课文读一遍?(想)那就请同学们开始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放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对你喜欢的部分还可以多读几遍。2、学生自主读书。3、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三、学习课文:过渡:小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游玩,乘坐在游船上,欣赏到了非常美丽的风景。l、自由读

3、24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风景优美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朗读出来。2、四人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汇报:在读中体会景色的优美。(1)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2)指生读:其他同学当评委,大家评议。(3)屏幕显示课文中的山石图:谁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山石(4)指名学生看图说。(你想怎样来形容这些山石?生答。板书:奇)(5)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趣美丽的山石?谁来看图说说这些山石的样子并给这些山石起个合适的名字,进行说话训练师小结: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本身真是奇妙无比。4、过渡:你还喜欢哪部分?为什么?(1)学生自已练习。(2)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意思?(

4、指生解答)(指名学生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欣赏画面。(3)谈谈看了画面后的感受。板书:静。(4)小洁乘着游船,行进在这蓝天碧波之上,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生补充)。显示句子:“她觉得自已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多么美妙的感受啊!练习感情朗读。师: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段话。体会湖水的清和静。5、还喜欢哪部分?为什么?屏显画面:(清澈的湖水里,游船徐徐向前,一群群小鱼悠闲的游来游去。忽然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了水面,又迅速地在浪花中消失了)。说说这些小鱼在这清澈的湖水中生活得怎样?生答,教师板书:小鱼乐(1)屏幕显示文字:“瞧,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

5、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表演呢厂指导这名学生读出小鱼的快乐。(2)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快乐。(3)男女同学各选一名同学比赛,大家评议,齐读。(4)小结:过渡:可是后来,小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呢?6、自由读第4自然段后面的部分。(1)指名生读(2)什么是“企盼”?小洁在企盼什么?(3)齐读突出小洁的不满。7、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1)指名学生读最后一段。(2)指名学生回答。(3)同桌讨论:如果你是小洁,会对这位小孩说些什么?同桌试着表演,找一组同学上台表演。四、总结全文l、如果小洁就在你身边,你想怎样夸她?2、指明学生说。3、老师小结

6、:通过我们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潮水将更加清澈,小草将更加葱绿,天空将更加蔚蓝,地球上将生机一片。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一段保护环境的话,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板书设计: 27 清澈的湖水 两岸 湖水 小洁(景色美) (心灵美)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 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学习有选择性,在学习中能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自由,并给足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选择去大胆地探索。把激趣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培养学生“人人善问”的习惯,并通过激励的语言渗透了质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人人求新”的欲望,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给了“人人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每一点成功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贯穿课堂。不足:老师语言激情做得还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