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七课时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062120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七课时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七课时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七课时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七课时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七课时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七课时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第七课时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5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5题。教学要求: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具准备: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

2、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

3、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4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5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4、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29页上面的图)(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