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试卷情况分析.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06069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试卷情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试试卷情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试试卷情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试试卷情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试试卷情况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试卷情况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试卷情况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试卷情况分析试卷分析:这份试卷知识点覆盖全面,题型丰富,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视综合运用能力及思想方法的考查,题型及难易度比较接近中考,应该说题目出得较好。成绩分析:全镇共1493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3.1分;共15人低分,低分率:1%;优秀人数:352,优秀率:23.6%;及格人数:1164,及格率:78%;高分人数:18人。高分率:1.2%。答题情况分析:1115题:平均得分是10.49分,其中得分率最低的是第13题求概率,好多答案是49,没有排除相同数字组合的结果;其次是第12题只单独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或分式有意义的情况而没有进行综合;再有就是第15题,可能是学生自认为是比较难的

2、题目没有时间去分析,所以有的学生没有做。其它两题做得比较好。16题: 本题考求不等式的解,题目不难,满分的有1301份,说明得分率还是挺高的。平均分:5.69分。本题易错点有以下几点,1、 如画数轴时没用空心-12、 去分母的同时去括号易漏乘,导致后面都没分3、 个别学生每一步的名称对不上号,或把依据当成名称。有种情况不扣分,有个别学生不等式也拿来检验,知识结构混乱,今后教学可能要注意这点。17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能力,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大部分人对这题运算不过关,主要存在下面典型错误:(1)分子还不是积的形式就与分母约分,如下图片清楚看到:(2)所给的三个数0、-1中

3、,不会根据题目的“分母不为0”这个限制条件去选取(3)运算顺序不清楚,横空造出一个所谓“除法分配律”来计算,如下图所示:18题:平均分5.56分,学生答题的情况不错,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比较好。19题:总体得分情况:平均分4:05分。其中得0分的学生主要表现于:空白没做,有的学生把它看成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得1分或2分的学生是在计算的时候是2.5/2=1.25;多数的学生能完成第一小问得3分,也能判断y1y2 ,代入求解判断的情况较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没有前提“在每一象限内”都不得分。有部分学生不能比较有理数与无理数大小。 20题:平均分2.

4、18(1)主要是对a是负数时表达不理解,还会带一个负号。(2)不会分类,乱写(3)不会用字母表示 数,通常分类后用具体的数来分析。(4)分类之后,讨论完的三种情况后,与没有联系起来,就直接下结论。21 题:平均分:6.68分1、学生总体完成情况较好,满分卷比例高2、学生说理条理较清晰,基本能按得分点完成 3、错误出现在计算及粗心大意上。4、有小部分0分卷22题:1、得分情况:本题总分8分,平均得分4.33分,其中0分145份,1分403分,2分78份,3分0份,4分5份,5分290份,6分8份,7分119份,8分444份2、典型问题:(1)解方程错误(2)设未知数为x%,算出的结果为X=0.2

5、(3)没有先求出2013年的利润,直接用了2012的利润为基数来列方程(4)一元二次方程只解出一个根23题:1、 学生得分情况:(1) 本题总分8分,学生平均分为5.5分;(2) 从各分数分布来看:8分有42%,4到7分有28%,1到3分有24%,零分卷有6%;2、学生答卷情况:(1)做得较好的:大多学生能分清已知和求证,并能正确画图。证明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作辅助线证明矩形和利等边对等角来进行角的转换;另外还有少数同学取直角边的中点然后利用三线合一和中位线定理来证明的,也都可以。(2)不足之处:a、关于写已知求证:少部分学生分不清已知求证,还有些学生把已知和求证写反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写

6、已知时,只写CD=1/2AB,并没强调CD是中线而丢了1分;我们的标准主要强调两点:中线和一半;b、辅助线的表达:不少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辅助线的作法,我们的标准也是强调两点:延长和相等,但有些学生作平行线,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无法证明三点共线。C、证明过程:主要是表达含糊的,如AD=BD=CD=ED就说明这个四边形是矩形,这是没有依据的。本题的矩形应先证明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证其对角线相等才可以。利用等边对等角证明的学生,比如AD=BD=CD,得到角相等,这样的写法也是不好的。等边对等角,是指同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相等,才得到两个底角相等,不能直接写三条边相等,得到两对角相等。还有学生作直角边的

7、垂线,用相似来证明,也是不可以的。3、后段教学建议:(1)定理的证明,是升中试题的热点,建议做专题复习;(2)证明的依据,不可使用书上没有定理。如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教材上没有,如果学生使用,会被佛山教研室的孙大帅扣上“知识扩大化”的帽子的。另外,证明不可使用相似的相似的知识,这一点孙大帅也多次强调过的。(3)强调学生规范的表达,如角的表示、辅助线的叙述、因为所以的证明格式等,从学生试卷中看出,后段还要强化训练。(4)教学生想法,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方法呢?要这样多问,学生才能多想,比如证明直角三角形,可以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两锐角互余、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

8、、证明矩形等方面来思考。一、 24题:基本数据:1、得分分布表:得分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7分8分9分10分卷数197189143174147762033134505百分比(%)13.212.79.5811.79.855.0913.6213.0200.342、平均分:3.84分二、 典型答卷:(一)典型错误:1、列错方程组: 2、方程组正确,求a值出错:(二)优秀作答: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 2、利用相似三角形:3、(1)、(2)题全对:4、满分卷:三、教学建议:1、强调细节教学,如代入数值列式(方程)、解形如的方程;2、对优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25题:第25题难度很大总分11分,学生平均分2分,得分率只有18。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动点问题的题很不适应不知如何思考,加上平时老师比较少训练动点问题的题目。以后老师平时应在解题方法上多指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