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提升练习题.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053074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提升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提升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提升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提升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提升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提升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提升练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提升练习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留(zh) 窒息(zh) 油光可见 正襟危坐B娴熟(xin) 妯娌(yu) 和颜悦色 鹤立鸡群C锃亮(zng) 悄然(qio) 眼花缭乱 抑扬顿挫D属引(zh) 禁锢(g) 藏污讷垢 锐不可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说我是猫,虽然没有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读者的青睐。B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丝;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C今天他鹤立鸡群,和平日嬉皮笑脸的样子判若两

2、人。D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消息。4、下列选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益严重的雾霾天,使得全国 100 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一片。B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C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用品香料等 2314 个品种。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B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

3、,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C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ABCD7、古诗文默写。(1)“_,_”描绘了静态的远处的景。(野望)(2)“_,_”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黄鹤楼)(3)“_,_”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使至塞上)(4)“_,_”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含蓄地抒发了

4、作者的思乡之情。渡荆门送别二、文言文阅读。(15分)弃书捐剑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注释)项籍:项羽,名籍,字羽。写字 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略:大概。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学书不成,去(离开,放弃)B剑,一人敌(敌人)C不足学(值得)D又不肯竟学(完毕,完)2下列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A见渔人,乃大惊

5、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乃记之而去。D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3翻译句子(1)书,足以记名姓而已。(2)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4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飘逝的风筝徐国平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

6、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

7、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

8、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

9、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选

10、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1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请任选一句作答)(1)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心理。)我选_句:_3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11、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

12、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

13、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

14、,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发阅读兴趣3文章第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请简要回答。4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四、写作题(40分)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写成记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