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043410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

2、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教具准备: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一、活动1一种商品售价为 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元,讨论下面的问题:(1)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的大小要有所考虑)(2)如果这

3、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 件(即 ),当 时,这人买了这种商品的件数为(100+ )件,即 件(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即 或 ,显然方程 无解。解另一个方程得n=500。二、活动2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报告,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一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教师指出:你理解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如果不明白,请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弄懂它们。然后根据上面的数据,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1)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

4、纯收入(精确到1元)(2)扣除价格因素,2006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精确到1元)由学生分组合作解答:(1)设: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元则:(1+10.2%)x=3587解这个方程,得:x 3255因此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2) 因为2006年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实际增长率即: %=240.87 (元)三、活动3布置学生运用活动前的准备的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分组进行如下实验:1、将直尺的中点置于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2、在尺子

5、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尺子还是保持平衡。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然后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和b(不妨设较长的一边为a)4、在有两枚棋子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再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和b棋子多的一端继续加棋子,且重复以上操作,并做好如下记录:实验次数棋子个数a和b的值a和b关系左右ab第一次11a=b第二次12a=2b第三次13a=3b.第n次1n根据记录下的a和b的值,探索a和b的关系。根据实验得出的a和b的关系,猜想,当第n次实验时,a和b的关系会如何?(a=nb)由学生合作探讨: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 ,另一端放n枚棋子,支点应在

6、直尺的哪个位置?解:设:支点离放n枚棋子的一端距离是x ,根据实验所得结论可知,支点离一枚棋子的一端距离是nx,则:x+nx=L解方程得: 四、布置作业:1、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类似于活动1的问题,并举出实例。2、从报刊、图书、网络中收集数据,分析其中的等量关系,编出问题,看看能否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其中的未知量。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所探讨的问题不在考试范围之列,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说,探讨这个问题是多余的,而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必要的,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说是成功的,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不仅使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使他们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认识了

7、数学之美,认识到数学并不是干燥得榨不出汁水的数字集合,数学如诗如画,神奇无比!在真正已经“钻”进去的人眼中,是芬芳得无法形容的花朵。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本节课所探讨的问题,不仅使提出问题的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享受到“数学”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更使全体学生享受了数学之美,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悖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

8、后通过网络和课外书还在探究。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对提出本节课所探讨的问题的同学的表扬和鼓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使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解决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使得我对什么是悖论?悖论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希尔伯特的证明论,哥德尔不完备理论等知识有了一次重新再学习、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再认识。在探究此问题的过程中,在教学观念、新课程的理解、扩大知识面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