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043196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转化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困生转化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困生转化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困生转化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困生转化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困生转化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转化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原因及转化方法的研究报告一、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贪玩是少年的天性,实不必对此过多指责。倒是这样多的学生自认为贪玩是个不可饶恕的缺点,令人忧虑。有资料表明,10左右的中学生家长完全不让孩子看电视,80以上的家长允许孩子看电视,条件是只看有用的节目,或者不耽误功课,仅有少数家长对孩子看电视基本不管。看电视都如此限制,其他活动更是可以想见。这样做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机器呢,还是想培养成俯首贴耳的小绵羊?自制力差确实是一个缺点。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有理想抱负,有恒心毅力,能刻苦钻研,又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还要让孩子们适当玩耍、身心放松,要让孩子们有一个紧张

2、而又快乐的少年生活,这才是应当重视的事情。 有的学生自认为学习不得法,一方面反映了老师指导学习方法的不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们对改善学法提高效率的思考与焦虑。还有这么多的学生反映学习基础差、听不懂老师讲课,说明了弥补学生知识缺漏的工作做得不够,个别辅导做得不好。是众多的知识缺陷才造成了学生的基础薄弱。感到学习无兴趣、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为数很少,并且是有原因的,是学习有困难而自己又难以克服才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客观原因,不外乎学校、教师、同学、家长和社会这几个方面。学校管理对于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有着极大的影响,遗憾的是学校这方面的工作不怎么有力。一般来说,学校重视的是教学常

3、规管理,重视的是面上的工作。对于个别的或者是部分的学生,往往缺乏科学的、具体的考虑与举措。不仅对学困生如此,对优秀生、特长生也是如此。说起来重视,实际上没干。这样,所谓的面向全体学生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学困生反映班内学习气氛不浓的情况值得分析,一方面说明可能部分班级学习气氛确实不浓,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学困生的一种感觉。自己学习不跟趟,老师也不把他们放在心上,自然有一种被冷落的闲在感觉。学校周边环境问题,校外坏人干扰学生学习问题,虽经治理,有所好转。但是,学校校门口依然还有摊点,上课时间依然能听到鞭炮声,依然不时有学生家长猛然间闯进教室将老师的讲课打断。还有,优秀学生往往能专心学习,与外界很少

4、来往,而学困生则往往心有旁骛,与社会各色人等交往较多,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关于社会影响,总的来看,正面的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不过,在偏远农村,认为读书无用的还确有人在,他们认为花钱读书远不如打工经商挣钱来得方便,还需要老师对受这种影响的学生多进行一点理想志向方面的教育。关于不正常心态,可以说是各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学习上困难重重,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于是就心情烦燥,就感觉升学无望,就讨厌任课教师,就去读流行小说,甚至去早恋,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要解决的问题农村初中学困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较薄弱,造成对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不会听讲也听不懂,

5、学习主动性差,造成成绩相对滞后,自己主动意识差,只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解。本校学生来自本镇四个小学,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之间已形成学习能力的差异;初中相对于小学阶段难度加深,知识范围扩大,能力要求高,部分学生适应性差,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 20%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学困生自学习惯差,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甚至抄袭,解题过程杂乱,无逻辑性。三、对策与方法1、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对“学困生”转化形成合力,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教学人员合作与协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每一个教师

6、联系一个“学困生”以后,不仅要考虑到所教学科的提高,而且更要考虑其它学科的均衡发展,这就必需与同年级的教师经常联系、合作,共同研究“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求得相互配合和支持。3、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所联系的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就得进行有效的家访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社会、家庭也在学生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一定的角色,这样一来,大大拓宽了教育的范围。4、对“学困生”的分析研究,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办法,措施不尽相同,通过总结,归纳,形成有效的转化措施

7、和方法,从而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5、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好习惯,这将极大促进班风的转变。由于在学生中开展优秀生与“学困生”互相结对,在教师指导下对“学困生”的行为、品德等方面进行较好的影响。四、理论依据: 在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里,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这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的学生”的说法。在教育实践中,对这类学生一般不单纯由某个教师去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往往是整个集体的义务。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178名学生都有一个艰难的教育过程。每周苏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访困

8、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们道德的最初环境。跟他们家长、邻居,以及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情况。五、取得的成果1、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教师更是发现了思考的乐趣。很多教师一改往日凭惯性做学生思想工作或进行教学工作的做法,逐步带着理性的思考意识来关注学习困难生问题,加以反思、探索、提升和积累。转变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困生,研究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我们发现,不断地有教师对该课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育观念的提升,带来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意

9、识的逐步增强。教师尝到了思考的甜头,本来很少动笔的教师,现在能积极撰写随笔、论文。2、使学困生体味到了成功的乐趣。部分学困生,在教师的努力下,正在一点点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并逐步改变不良学习心理和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成绩或者表现有所起色,部分单科学困生有很大的提高,有的更是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可以说,是帮助他们顺利走过了人生的拐点,人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对学困生进行鼓励、赏识,使其有成功的体验,并施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对调适学困生的心理,改变学习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改善了学困生的人际关系。教师每天与学困生的沟通,对学困生宽容的态度,客观公正的处理方式,更多的关怀厚爱,诸多的言传身教

10、也影响了其他学生对学困生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应该和学困生做朋友,不能歧视和孤立学困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困生的人际关系。学生对学困生的态度也渐趋理智,比较宽容。这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调查并撰写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另外,就在这些调查报告中,更意味深长的是,作为学困生的同龄人,在某些方面(如成绩方面、反复现象等),比教师看待学困生显得更加富有同情心,体现了同学间淳朴的感情。这种良好的现象可以成为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重要条件,对于转化工作来讲,非常有利,值得教师重视。4、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学校间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这部分同学的预防与矫

11、治的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对某一个学困生而言将是能否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终生大事,因此,不仅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这个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社会上的地位,甚至影响一个学校的生存。因而,若能充分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将给学校带来很大的效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各成员,学校都逐步把学困生问题摆到议事日程上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教学,当然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从管理层面上逐步启动激励机制,对有进步的学习困难生、部分转化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物质或者精神鼓励,这将使深入研究得到有力的保障。应该说,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也为学校教学质量上新台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他们的提高,也许比其他学生要

12、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5、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老师与家长的频繁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在学校的触动下,也逐步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子女的影响,一些学困生家长原本对孩子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经过教师的努力,家长对孩子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教师了解学困生情况,解决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6、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推动了学校的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六、体会反思学困生转化效果的好坏,除了看他们的自信心、兴趣是否提高,还取决于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因此,我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业成绩呢?我是这样做的:(1)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为了能让我们班的学困生王某能充

13、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作准备。为了提高王某的自信心,我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伺机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王某上课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到实验第二步时,我不再事先给他题目,而是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机会,我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如:默写生字等。第三步:让王某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板演了题目,我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他,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还试着让王某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

14、大的题目了。起初,王某不太有信心,我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是说“你一定行!”在我的鼓励和提示下,王某终于把这个问题完整地回答了出来,而且很有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王某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他也会出错,但我从不批评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他。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王某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2)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课后辅导可以由教师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比如:张凯与赵康都是学

15、困生,但张凯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而赵康的写作能力稍胜一筹,为此,我让张凯与赵康结成“对子”,互相学习。几周后,张凯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赵康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了,可谓是两全其美。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应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弹出意犹未尽的“尾声”。不足:(1)教师具体转化工作做了很多,但在纪实材料累积方面欠缺。 (2)由于生源不稳定,研究过程有随意性,缺少对比数据。完善:1、应用拓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应用拓展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3、应用拓展内容不能过难,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