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037713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综合能力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类别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含义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经由社工者的策划和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社区的特征:是一个人群,有共同的利益、服务、需要,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社区工作: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特点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组员的民主参与;注重团体的动力。分析问题的视角更趋于结构取向;介入问题层面更宏观(资源再分配);具有政治性(

2、资源和权利分配);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为弱势群体争取利益)目标个案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或恢复和增强个人、家庭的社会功能。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过程来恢复和增强个人的、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目标: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满足社区需要,达到一定的社会福利目标;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 具体目标:推动居民参与;提高居民社会意识;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社区照顾模模式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阶段

3、工作重点接案、转介了解求助愿望;促使求助对象成为案主;明确案主要求;初步评估案主问题和需要(转介)收集资料(1)收集与案主问题有关资料:个人资料(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环境资料(家庭、同辈、社区、工作环境等);个人与环境互动情况 (2)对案主问题评估制订计划案主基本情况;案主希望解决的问题;工作目标;服务的基本阶段与主要方法;开展期限;联系方式签订协议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和方法;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次数;双方签字开展服务工作者角色: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结案(1)结案条件:社工与案主认为达到目标;案主已具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关系不和谐;出现新问题;某些

4、不可预测因素(对这三种情况,在结案时应转介)(2)主要工作:预先告知案主;巩固已获得改变和进步;帮助案主独立面对问题;鼓励案主表达情绪及探讨跟进服务(3)结案形式:直接告诉、延长服务间隔时间、变化联系方式评估评估方法:服务对象评估(服务满意度);同行评估;服务机构评估追踪任务:安排结案后的练习、巩固进步、增强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调动案主的周围资源、增强社会支持;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小组工作的过程组员的特征社工的任务社工的角色准备阶段1.组员的招募和遴选;2.确定工作目标;3.制定工作计划; 4.申报并协调资源;5.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6.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与安排开始阶段组员对小组产生认

5、同的阶段,也是小组规范化的阶段。组员的特征:矛盾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沉默而被动;对社工的依赖1.协助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 2.帮助组员理清对小组的期望,提高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识; 3.讨论保密原则与建立契约;4.制定小组规范; 5.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 6.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领导者鼓励者组织者中期转折1.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2.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3.角色竞争中的冲突。1.处理抗拒行为;2.协调和处理冲突;3.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4.协助组员重新建构小组;5.适当控制小组的进程。协助者引导者后期成熟1.小组的凝聚力大大增强;2.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

6、高;3.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了信心与希望;4.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认知;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资源的提供者、链接者;组员能力的促进者;小组的引导者与支持者结束浓重的离别情绪;小组关系结构的弱化。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和感受;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引导者、领导者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行动方针和主要任务工作方法阶段性目标注意事项准备阶段基本任务: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社区基本情况和社区需求。社区观察、访问、宣传等;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和社区团体共同协商1.制定一套有系统地介入社区的计划;2.认识和熟悉较多居民及其家庭;

7、3.居民主动向社工者提出社区内共同性问题;4.对有关政府部门、单位、社会团体运作情况的了解。社工者在没有充分掌握社区状况和找到合适的工作方向时,不要将工作过分活动化和事件化启动阶段行动方针: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领袖,巩固社区居民的参与。主要任务:寻找、发现并培训社区领袖;确定工作目标的优先次序,加强社区中的互助合作气氛1.发掘资源和进行社区教育2.开展互助合作3.推动成立居民小组4.提供服务1.社区内建立不同性质的小组;2.培养一批社区领袖,协助解决社区问题。1.居民对社区领袖的信赖度低,社区领袖因此有挫折感;2.各类居民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会有人事和权力之争。巩固阶段行动方针:成立

8、或巩固居民组织,让社区工作系统化主要任务:巩固居民组织,让居民支持居委会工作1.互助合作2.社区教育3.用行动争取资源1.社区居委会得到大部分居民的支持,2.居民小组领袖能够健康的新陈代谢,组织工作系统化,得到辖区拥有资源的单位的支持。1.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少数居民领袖的身上,而忽略了普通的社区居民;2.不断提醒居民组织既要提供服务,又要维持居民持续参与。评估阶段主要任务:1.根据社区的变迁重新评估社区需要和问题;2.对社工专业过程进行总结,决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3.居委会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重新界定组织方向,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安排。1.策划2.倡导社会工作者专业小组和社区居委会能用客观方法

9、总结以往的工作,并系统地规划未来。1.不能过分依赖或太注重数据统计;2.总结工作要着眼于未来方向,而不是走形式。谣言:吃太咸了会得病?导语:“人体每日摄入食盐不应过多,否则易患多种疾病。”这是真的吗?吃太咸了会得病?一、网友评论:1、网友:冰冰 23 岁行政助理我就是一个”重口味“的人,但身体很健康啊!我就是一个特别爱吃咸的人,什么咸菜、咸烧饼都是我的最爱。大家都说吃太咸对身体不好,可我一点没这么觉得。前几天我还到医院去体检,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吃咸不会得病的!2、网友:小帅 34岁 销售邻居家大爷常年吃太咸,结果得了心血管病。邻居家有个大爷经常吃咸的东西,大家都劝他不要吃这么咸,可他就是不听。

10、后来他被检查出了心血管疾病,我想这和常年吃咸有很到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二、专家解答:1、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而我国现在每人每日食盐约12克、美国提倡的人均2.3克/天宽松了许多。2、高盐饮食会导致高血压。营养专家原表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三大原因之一,高盐饮食是我国高血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古人就知道“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即多食咸会影响血液和血液循环,伤及骨骼,并使心功能受到抑制。盐摄入平均每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就分别增加2.0mmHg和1.2mmHg。“有的人以

11、为不吃盐没力气,这是没有道理的。”专家表示,人对钠盐的依赖,只是长期以来味觉适应了高盐。除此之外,吃盐还包括酱料、酱油、零食里的盐,因此不放盐放酱油的做法,也同样会摄取盐分。我们正常人钠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时刻处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而且钠的排出主要通过我们的肾脏。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过多的盐分,钠的摄入量就会增加,这就给肾脏排除钠的功能增加负担。如果摄入钠的量过多的话,为了保证肾脏的正常功能,也为了保持钠在血液中的浓度不变,就需要多喝水,不过水喝太多的话就会使得血液中的水分有所增加,这就形成了“水钠潴留”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好比一个装满水的气球,水越多的话,气球产生压力就会越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高

12、血压的出现。这就是吃得太咸会引发高血压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钠在作怪。与此同时,如果血容量过大,加重心脏负荷,再加上自身的血管狭窄的话,就有引发冠心病的可能。吃太咸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多种疾病3、吃太咸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多种疾病。 肝肾疾病。摄入过多盐会超过肝肾代谢的承受力,加重心血管压力,血压越高,肝肾血流量越少,肝肾功能损害越大,易导致慢性疾病。呼吸道炎症。高浓度食盐不仅抑制呼吸道细胞活性,降低其抗病能力,还会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难以抵抗病毒感染。胃癌。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一些腌菜、盐渍食品中所含亚硝酸盐在胃酸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胺,易致胃癌。皮肤老化。体内钠离子增加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皱纹增多。肥胖。英国通过对1600多名青少年进行研究发现,吃盐越多,甜饮料喝得越多,很容易带来肥胖问题。骨质疏松。食盐主要成分是钠,人体每排泄1000毫克钠,大约会耗损26毫克钙。吃盐越多,钙越少。吃黄瓜鸡蛋1周掉10斤饭后吃啥排出体内致癌物这样吃萝卜一冬不生病几种零食一辈子都不要吃吃火锅时少点5类蔬菜防肝癌注意两吃两不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