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955761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名目 第一篇:苏教一年级数学教案其次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五篇: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苏教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课题: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教案设计 二、教学内容:教材2-5页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对1-10的熟悉,以及按挨次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五、教具:ppt(本文

2、来自好dash;熟悉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局部: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熟悉。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熟悉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熟悉这一局部学问可以按三个层次进展:学问的引入学问的教学学问的应用,符合学生把握学问的规律,在学问的引入和运用上,要留意表达数学学问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局部学问中,应考虑到学生熟悉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展: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终,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

3、的外形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学问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表达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熟悉这一局部学问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把握的学问,积极主动地探究新学问。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意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识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用数学沟通和力量。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气氛中激

4、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欢乐教学、合作沟通、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熟悉立体图形1课时 2、熟悉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熟悉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看、操作,使学生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识别这几种弄清外形的物体和图形。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观看事物的力量,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学生

5、用数学进展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外形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预备:各种外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翻开看看,你熟悉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英勇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

6、吗?(组内小朋友轮番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一样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察。 2)汇报:哪个聪慧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展补充) 3)提醒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依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相互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消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

7、)活动: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熟悉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熟悉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拟 电

8、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争论) 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熟悉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日我们一起熟悉了物体(板书:熟悉物体)它们的外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外形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刚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

9、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预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争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才智和灵活的双手开头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察)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日,我们不仅熟悉了各种外形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熟悉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

10、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外表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预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漂亮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美丽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察)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外形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外形分一分。

11、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方法把它登记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预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登记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方法多。(学生开头活动,并将自己组登记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现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方

12、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日,我们就来熟悉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稳固延长,加深熟悉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风光的外形是与这些图形是一样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查找并沟通)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日学的本事,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应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

13、展现 7、师:现在很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应: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现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0的熟悉和0的加减法来源:网络 2022-08-18 09:44:26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47页的例题,做一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看、思索、争论、探究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舞和帮忙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熟悉0的情景中体验学问及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表达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熟悉0的情景中体验学问及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意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受“详细抽象详细”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学问、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根底上,营造情境气氛,架起现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