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妃圆的认识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95285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肖妃圆的认识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陈肖妃圆的认识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陈肖妃圆的认识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陈肖妃圆的认识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肖妃圆的认识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肖妃圆的认识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圆的认识 街头小学 陈肖妃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二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情感与态度目标: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情感与态度目标: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学习者

3、特征分析:1、本班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2、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讲话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课堂不易平铺直叙。3、班上学生好动者多很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表现。4、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强,基本上能用自己个性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5、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较强,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观察比较中获得事物的一般特征。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情景创设策略:出示课件许多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套圈,套的是同一个物体,问学生这个游戏公平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较要学会今天的知识圆的认识,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学生历数生活中的圆进一

4、步唤起兴趣。2、观察比较策略: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明白圆是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3、动手操作与观察策略:让学生对折自己准备的圆发现圆心,直径和半径。再用直尺量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应有很多直径和半径)得出直径相等、半径相等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同时观察直径和半径在圆里位置特征,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表述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画圆时A:先圆的实物画(得出不方便)B用圆规画容易。继续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半径,从而得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相等、半径相等。4、多媒体策略:PPT演示在圆中的幻化的半径和直径,学生表达半径和直径由无数条。也用课件展示几种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

5、确定圆的的大小。5、本课设计活动较多,教学形式转换较多,以此唤起学生兴趣,保持注意。学生具备相当的语言总结能力,我就通过这一点为主要课堂拉动方式去激发他们观察,比较,然后形成对知识发现,有效控制学生的表达,进而使概念明朗清楚,表达流畅,用语准确。同时在知识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六、教学设计理念 我觉得动手操作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偏重于这一点。就学生的情况而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外部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

6、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受到年龄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具备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建立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时,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圆,在学生说生活中的圆的同时,发展空间想象,在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些美丽的图片中引出课题,让学生对美丽的图形”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由于表象的积累对于空间相象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拟安排操作活动,课内触摸圆的面和边感知圆;折圆自学圆各部分名称和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圆、了解圆,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立了表象基础;在学生有一定认知

7、基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强化空间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最后根据圆的特征探究轮胎为什么会设计成圆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1、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出示ppt套圈游戏)学生12分钟议论。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3、教师演示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 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8、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2)教师: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他们是怎样围成的。(线段)圆呢?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比较、和操作)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圆心(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教师指出:我

9、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

10、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可以回答情景1的游戏问题了,不公平,原因是?圆上那个个同学是半径距离其他同学超过了这个距离)(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三)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看这几个圆一样大吗?他们各自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发现半径不一样)(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11、(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四)圆的画法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画圆1学生画圆(要求:先用瓶盖画圆,但要画比其大的和小的圆就不行了,不方便)2、画各种大小的圆怎么办(思考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先说,然后小组探索用圆规画圆要注意那些方面)2教师示范画圆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4学生练习(六)教师提问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课件出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七)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板书设计 在同一个圆 半径- -相等、无数条- -决定圆的大小或等圆中 直径-相等、无数条- 通过圆心d=2r r=d/2 圆心- - 决定圆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