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949777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石潭记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练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练习姓名( )学号( )、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珮()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 li()翠 mn()连 zhu()清 ch()、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行:_)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乐:_)皆若空游无所依。(空游: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蛇:_)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寒:_)、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闻水声,如鸣珮环,

2、心乐之。(乐:_)似与游者相乐。(乐:_)、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同游者:吴武陵(游:_)、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 、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填空: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树

3、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题惠崇) ,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4、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7、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 _”呼应,又为下文的“_ _”埋下伏笔。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 _”。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 ”和 “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_ _ 9、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 10、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 11、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

5、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答: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答: 【参考答案】、pihunychcncxduqiochungclio、冽蔓缀澈、向西走;往西走。以为乐。在空中游动。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像狗的牙齿一样。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清澈。凄清;冷清。、以为乐。欢乐。、大约。可以。、游动。游玩。、(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

6、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洪波涌起潮平两岸阔山光悦鸟性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山放过一山拦一览众山小千山鸟飞绝山重水复疑无路山山唯落晖涵虚混太清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江水暖鸭先知泉眼无声惜细流空山不见人清泉石上流、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

7、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