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中曾珍 加减消元法教案修改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94565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中曾珍 加减消元法教案修改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8中曾珍 加减消元法教案修改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8中曾珍 加减消元法教案修改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8中曾珍 加减消元法教案修改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中曾珍 加减消元法教案修改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8.2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授课人:曾珍 喀什市28中学曾珍,女,2007年毕业于昌吉学院,现在二十八中担任初中数学老师。曾获奖项:2012年28中读书教育人生演讲比赛三等奖;2012年“学生心目中最棒的教师”演讲比赛三等奖;2013年校级“名师工程”评比书写教案一等奖。 学生学案教师教师导案学习目标:1. 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方法;2、理解加减消元法所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探索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际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

2、程中获得新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方程组解法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学习重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难点:灵活地对方程进行恒等变形使之便于加减消元。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学前准备:课本、导学案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 解方程组 对这个方程你有没有其它方法来解呢?二、自主学习:思考:在这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有什么关系?根据下列提示初步了解加减消元法。分析:加减消元法的前提是根据等式性质:由此可知:在上面的方程组中,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相同,则可消去未知数y,得,即,把代入得,另外,由也能消去未知数y,得 - =22-40,即x= 18,得:x=1

3、8,把x=18代入得y = 4。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现在你用刚才的方法求出x、y的值。(注意书写格式,参照书上94页思考下面的题目。) 如何根据具体题目选择方法?消去哪一个未知数? 你发现这两个方程组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消元时消哪个未知数比较方便?加法与减法哪个更简单?其中有什么规律?对你以后解方程组有什么帮助?三、合作研讨: 解方程组 从上面方程组的解法可以发现,在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有或者可以化成绝对值相等的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两边分别进行相加或者相减,就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则可以得到方程组的解。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

4、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组织教学检查预习情况:一个小组展示预习情况,其余小组补充。用不同色笔纠错。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独学,掌握相关知识,完成相关问题,根据个人情况提出质疑。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依据情况针对性的适时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合作探讨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对各个组的集中困惑教师板书点拨。四、当堂检测: 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五、归纳总结1、本节课你又学习了用什么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在用这种方法解方程组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3、对于不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该如何用加减法进行消元?六、课

5、后巩固: 大练习册七、学后反思:今天下午我上了这节公开课,上完课后我自己反思了整个过程,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我个人感觉整节课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内容合理,练习适度。整节课下来,我发现了一下几点不足:1、 时间把握,整节课前松后紧。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导学案中的问题引发的,这是我个人失误,在打印时没有仔细检查,下次我一定检查,确保不再犯此类错误。在自主学习的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合作讨论时间不够充分,课堂归纳没有做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锻炼。2、 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请学生展示,这里有待加强,这里可以采取口头叙述思路,也可上黑板书写。在这里我自己给学生讲解加减

6、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时没有调动学生参与,代替学生做了很多事情,学生对这个技巧的理解不够深刻。3、 每一个环节之间缺少精彩的过渡语。4、 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在开始时,有对学生的评价,后来就没有评价了,这是我看时间比较紧就忽略了,我相信以后我会注意,争取能够做的更好。5、 课堂中的细节没有注意。在学生展示合作探讨的题目时,由于紧张学生写错了题目,对于学生的纠错,没有用双色笔,错误的地方没有用黑板擦去擦。这里错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去发现,等待学生讲述完毕在提出疑问。6、 对问题的设置不够合理。在整堂课中有很多问题,我的问法指向性不够明确,学生不能从问题中体会出知识性和规律性。经过此次反思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我相信我下一次会上得更好,争取有更大进步。谢谢其他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每一位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我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肯定了我的成绩,我相信有你们的指导我会更快的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