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945153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261总则1)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少施工中火灾事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工作重点, 使公司在面对突发事故时,能迅 速反应、快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及时、高效、有效地组织开展事故 发生后的抢险救护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特制定本预案。2)使用范围本预案为发生火灾事故后采取的应急响应、救援、处置、恢复等 措施的程序性文件。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项目部及所辖施工现场在火灾事故发生时采取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指导性措施。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六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

2、令第4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009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国家、行业、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2.6.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事故类型火灾事故可能引起人员灼烧伤亡、窒息伤亡、建筑物跨塌的坍塌 事故人员伤亡、逃生慌乱中的踩踏伤亡、高处坠落伤亡。2)危害程度分析(1)施工现场工棚(宿舍)、仓库、办公用房、食堂多是临时性 易燃建筑,场地面积狭小,多棚屋相连,防火间距小,一旦失火,容

3、易蔓延成灾。(2)施工现场易燃、可燃材料多,到处存放着油毡、木料、草 袋、油料等可燃物品。且施工期间用火多,电气焊、喷灯、锅炉等明 火作业极易引燃各种可燃材料造成火灾及爆炸。(3)施工工地临时线路多,电气设备使用多,临时性的电气线 路纵横交错,容易跑电或漏电,导致电火花引燃物品形成火灾。(4)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各不相同,交叉作业多,如人员素 质低,缺乏应有的防火常识,不正确操作电气设备,使施工中的火险 隐患逐步增加。以上情况一旦引发火灾,造成现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的 危及到周边建筑物和群众,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物重大损失。(见附表:火灾事故危险因素表)263应急处理基本原则1)生命第一

4、原则:事故发生后,要把抢救受伤人员、确保人员 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实施救护,及时疏散处于危险中的人 员。2)快速反应原则:应急处置要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3)强化防护原则: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阻断危险物质来源,防 止二次生事故发生。4)统一指挥原则:一旦发生事故,由应急指挥小组全面负责统 一指挥、统一调度,保证救援工作的统一高效。各部门、各单位在应 急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 同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2.6.4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体系(详见附录三:项目部应急组 织体系图)。2)指挥机构及职责项目部安全

5、生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详见附录二:项目部安全生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总工成 员:项目部各级人员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协调组、抢险救援组、技术专家组、后勤 保障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 调查组等。领导及各部门有人员变动,按照“以岗定位”的原则,成 员随之就位开展工作。(1)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根据事故发生状态,全面具体部署救援工作,确保安全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的快速有效实施;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抢险救 灾,救治伤员;并对应急行动中发生的不协调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防 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 根据事故灾害发展情况,对

6、危及到的周边单位和人员,及时指 挥、组织疏散工作。 密切注视安全事故控制情况,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议,做好信 息处理,同时协调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根据XXX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实施过程 中发生的变化,应及时对xxxxxxxXT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 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确保应急救援预案不断得到规范和完善。(2) 组长的主要职责 全面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根据事故情况,决 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组织力量,全面指挥、开展应急救援。 负责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根据事故灾害与发展情况,决定是否停

7、止初始扑救,紧急撤离 等措施,依据事态扩展状况,决定是否请求外部援助。(3)副组长的主要职责 协助组长,具体负责应急响应救援行动。向应急小组组长提出 控制事故扩大的应急救援对策和建议。 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迅速有效的组织现场 应急救援行动,努力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事故影响。 负责与项目外部应急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与沟通, 协调救援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事故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最大程度 地保证现场人员、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4)各应急小组的主要职责 现场指挥协调组: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工作。 现场抢险救援组:实施抢险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寻找受害者并转 移

8、至安全地带;在事故可能扩大的情况下进行抢险或救援时, 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报告组长并对结果进行复 查和评估。 技术专家组:对险情进行评估,研究制定抢险方案,并指导抢险救援组实施救 援工作,协助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 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后勤保障组: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需v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 给;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物资及设备。 医疗救护组: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使重度受 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 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警戒

9、保卫组:协助有关单位(项目部)实施事故处置方案;设置事故现场警戒 线、岗,维护现场治安秩序,保障项目部抢险救护工作顺利开展;保 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保护财产 安全;抢救救援结束后,保护事故现场,直至收到解除指令。 通讯联络组:负责现场各部门、各单位通讯和联络工作。 善后处理组:协助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安抚、理赔等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组:负责开展事故调查工作。265预防与预警1)危险源监控火灾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直接影响施工安全 生产,各分公司、项目部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辩识工作,建立重 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对可能引发

10、施工安 全事故的险情应及时了解,掌握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状况。所有参与电 焊等施工人员都必须接受专项安全技术交底,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 安全帽,电焊作业要做好防护措施,危险区域必须设置灭火器,电焊 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考核后持证上岗,并要定期进行体检。经常性对电焊作业、宿舍生活区等进行检查监控,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早处置,避免事故的发生。公司对危险源监测监控按照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 理办法和XXX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及XXXXXXXX 有限公司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要求进行 监控和管理。2)预警行动任何人员接到可能发生

11、火灾事故的信息后,应立即报告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部门应按照应急预案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单位(部门)采取相应行动,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和 扩大。预警级别根据发生的事故级别实行分级报告。 可能造成I级或H级响应安全事故时,必须上报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并通知公司各 职能部门进入预警状态。可能造成皿级响应安全事故时,立即上报分 公司应急部门,分公司对项目部及其他所属项目部下达防范措施指 令,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一旦发生事故,根据火灾事故的等级,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266信息报告程序发生火灾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项目部报 告,项目部接到报告后,

12、用电话或其他快速方法立即报告分公司,分 公司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将事故简况报告公司质量安全处。公司应 急领导小组人员手机电话24小时开机,公司内部应急救援联系电话 详见附录四;社会应急求援联系电话详见附录五。信息上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初步掌握的人员伤亡(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事故 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等。事故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事故发展趋势、损失大小,做出处理和进一 步报告的决定。使事故能及时得到控制,损失较小的,贝y组

13、织内部力 量自行处理;事故扩大趋势,超出本单位应急反应能力,或者人员、 财产损失较大,应立即向地方安全生产归口管理部门及其应急反应机 构报告,获取外部救援帮助。267应急处置1)响应分级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预 案的应急响应级别分为I级响应、H级响应、皿级响应,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分级响应条件时,事故单位应按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 相应响应,开展应急行动,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1) 1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时,应启动I级应急响应。(2) n级应急响应发生一般事故事故时,应启动u级应急响应。(3) 皿级应急响应发生H级应急响应条件以下的事故情况时,启动皿级应急响应。2

14、)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按第一章“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 程序执行。3)处置措施(1)任何员工一旦发现火情,视火情进行以下应急操作: 局部轻微着火,不危及人员安全,可马上扑灭的立即进行扑灭。 局部着火且可能蔓延扩大但可以扑灭的, 在不危及人员安全的 情况下,应组织周围人员参与灭火,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并向现场管 理者汇报。(2)对火势蔓延扩大,不可能马上扑灭的按以下方式处理: 立即进行人员的紧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点,由安全员清点 人数,发现有缺少人员的情况时,现场最高领导或消防队员立即向公 司领导汇报。 拨打消防报警电话“ 119”,通报火场信息:单位名称、地址、着火地点、着火物资及火

15、势大小,联系电话,回答“119”询问并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如发现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医院或拨打救护 电话“ 120”与医院联系。(3)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长期救火实践,可用以下四种方法:窒息灭火法。施工现场可采用沙土、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 布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 用水蒸汽、惰性气体或 二氧化碳、氮气冲入燃烧区域内;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 储运设备上的部件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流入,以降低燃烧区内 氧气含量,窒息燃烧。此外,在万不得已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 采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扑灭火灾。 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终 止燃烧。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用冷却剂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设 备容器等,防止建筑构件变形造成更大损失。 隔离灭火法。将燃烧区域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 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阀门,阻止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设法阻拦 流散的易燃、可燃气体;拆除与燃烧区相毗邻的可燃建筑物,形成防 止火势蔓延的间距等。 抑制灭火法。使用1211、1202、1301等常用灭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