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闺怨》及赏析.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94502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昌龄《闺怨》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王昌龄《闺怨》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王昌龄《闺怨》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昌龄《闺怨》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昌龄《闺怨》及赏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王昌龄闺怨及赏析唐代: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一 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细心妆饰,登上高楼。突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懊悔当时不该让丈夫参军边塞,建功封侯。 解释 闺怨:*的幽怨。闺,女子卧房,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孤独,或*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凝妆:盛妆。陌头:路边。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参军。觅,寻求。悔教:懊悔让 创作背景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参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

2、径。“功名只向立刻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很多人的生活抱负。 赏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不知愁”,紧接着其次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形象跃然纸上。闺中*果真不知愁吗?固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任凭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突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

3、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由于那迷茫和模糊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像。 故*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肯定会联想许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妙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圆满便一下子剧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行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明显只是触发*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假如没有她平常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剧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