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93951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高线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3、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4、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动手参与法。【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难点: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解决办法:实验、观察、讲解、讨论【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山

2、体模型。学生4人一个小组,每组一块橡皮泥,一张白纸。等高线地形图若干【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句成语叫“开门见山”,它的原意指地球上山地这种地形很多。我国也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同学们虽然不能“出门见山”,但是“见山”“爬山”却非常普遍。你们是否真正认识山呢?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将真正认识山,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学习新课:一、了解山体的具体地形部位1、老师出示自制的山体模型,请学生说一说山体的具体地形部位,学生一般能说出山峰、陡坡、缓坡、悬崖。2、教师纠正、点拨,如山峰应为山顶,悬崖应叫陡崖。教师利用自制模型,着重让学生认识山脊、山谷和鞍部的形状及特点。二、制作山体模型1、布置第一项

3、任务,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实现从遥远的抽象到身边具体地理事物的转换,给学生最直接的学习体验。2、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3、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脊、山谷的凹凸更加突出。三、绘制等高线1、过渡。如何把立体的山转换成平面图呢?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等高线的定义(理解概念、强调海拔相等)。2、教师把自制的大山体模型,按相同的高度(相对高度)水平切割五块,分别沿五块模型底截面线绘出与模型相一致的等高线板

4、图,在每条线上标出海拔高度,单位米。(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高线绘制的过程)3、布置第二项任务,各小组用自制模型,按老师示范水平切割成四块,依次从山脚到山顶把每块底截面线绘在白纸上。这样,实现从立体图到平面图的转换。4、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例如有的小组切割不是按垂直距离,而是按相同的斜坡距切割。发现做的好的及时表扬,如有的小组两位同学负责切割模型,两位同学负责绘图,标出海拔,分工合作,任务完成得又有序,又快。四、探究学习1、布置第三项任务,让学生对照已完成的山体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形图用字母、图例和注记标明地表形态的具体部位。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在完成第三个任务的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发现,如果没有对照山体模型,很难把山脊、山谷位置标正确,有的学生提出:“只有等高线地形图时,如何区分山脊和山谷?”3、请各组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各组学生在仔细对比观察立体模型和平面地形图后,会发现,山脊、山谷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形态虽一致,但等高线高低变化趋势却刚好相反,教师表扬成绩后归纳总结,山脊、山谷异同点。4、教师归纳: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高处凸出 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注意到,采用学案到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在思考琢磨,真正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

6、体的教学理念。1、趣味性强,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一是“等高线”的设计堪称精彩;二是幽默的教学语言增强了趣味性,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有助于培养兴趣;三是生活中的“有趣”、“有用”,可以拓展学生兴趣。 2、多法并举突破难点。通过看、画、理解、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局部地形及其特征,理解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实际坡度的关系,目标达成较好。3、师生互动较好。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活动,有趣,有效。 4、内容安排适当,不贪多求全,目标较集中、突出,活动就四个。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难点知识上,学生掌握的不好,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需要注意:1.重视基础知识,加强迁移训练总体上说,中考命题原则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只有扎实地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中考的导向是“用”知识,而不是“记”知识,它要考查出考生今后的学习潜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中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2.加强地理基本技能的日常训练。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图文转换、文图转换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引用地理语言表述答案。 3、课堂实施中少数学生绘制图形不准,影响到对山脊、山谷特征的认识不够清晰、准确,还是要看老师的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