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934753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1)患儿可有外感风邪、乳食不节或不洁、情志不畅等病史或诱因。(2)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脐周及右下腹为主; 疼痛性质:隐痛、钝痛、胀痛、刺痛、掣痛;疼痛特点:时作时止、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发作后自行缓解;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发热、呕吐、腹胀、便秘 或腹泻、啼哭不宁等。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多见于 7 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2)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3)典型症状: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腹痛可在任

2、何部位,以脐周或右下腹最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 痛或痉挛性疼痛。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无固定位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 张。偶可在右下腹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5)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同一区域肠系 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最长直径)10 mm或短轴(最短直径)三5 mm, 纵横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淋巴结内血流信 号丰富者。较重者可见腹腔积液。(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1)腹部中寒证:腹部疼痛,拘急疼痛,得温则舒,遇寒痛甚,痛处喜暖, 面色苍白,痛甚者额冷汗出,唇色紫黯,肢冷

3、不温,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 苔白滑,脉沉弦紧,指纹红。(2)乳食积滞证:脘腹胀满,按之痛甚,嗳腐吞酸,不思乳食,腹痛欲泻, 泻后痛减,或有呕吐,吐物酸馊,大便秽臭,夜卧不安,时时啼哭,舌红、苔厚 腻,指纹紫滞。(3)胃肠积热证:腹痛胀满,疼痛拒按,或伴发热,大便秘结,烦躁口渴, 手足心热,口唇舌红,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指纹紫滞。(4)气滞血瘀证:腹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腹部癥块拒按, 肚腹硬胀,青筋暴露,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指纹紫滞。(5)肺胃热盛证: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咽红,咽痛,喉核赤肿明显或溃 烂化脓,或发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4、6)湿热蕴结证:脐周腹痛拒按,胸闷不舒, 咽红,口渴,恶心呕吐,小 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腹部中寒证治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1)推荐方药:养脏汤加减。木香、丁香、香附、当归、川芎、肉桂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推拿疗法:揉一窝风,揉外劳宫,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拿肚角等。(3)灸法: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艾灸、雷火灸等疗法。选取胃脘部、神阙、 天枢、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等穴位随证加减,每日1次,每次1015min。(4)穴位贴敷:以胡椒、丁香、小茴香等为基本处方,粉碎研磨后加姜汁 或料酒调匀放在专用贴敷膜上;选取神阙、天枢

5、、中脘等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 后,取药贴于相应穴位上,25 h取下即可。(5)中药离子导入:选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中药,将药物浓煎备用。每次取药液50100ml浸入治疗垫,置于中脘、神阙、天枢穴,通过中药离子导 入治疗仪导入,使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浸透和吸收。每日1次,每次20min。(6)中药热熨技术:选择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中药制成中药封包,装入无 纺布袋,或者使用盐包,加热至4550C,放置于肚脐周围及小腹部热熨敷治 疗,每次1520 min,每天12次。(7)中药泡洗:选用白胡椒、艾叶、透骨草等,煎煮后,洗按足部,每日1次,每次1530 min,水温宜在3740C。2. 乳食积滞证治法:消

6、食导滞,行气止痛(1)推荐方药:香砂平胃散加减。香附、苍术、陈皮、厚朴、砂仁、枳壳、 焦山楂、神曲、麦芽、白芍、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推拿疗法:补脾经,顺运八卦,推四横纹,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 揉天枢,分腹阴阳,拿肚角等。(3)穴位贴敷:以鸡内金、厚朴、苍术、麦芽、山楂、丁香、砂仁等为基 本处方,粉碎研磨后加姜汁或料酒调匀放在专用贴敷膜上;选取神阙、天枢、中 脘等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贴于相应穴位上,25 h取下即可。(4)中药离子导入:选择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中药,将药物浓煎备用。每 次取药液50100 ml浸入治疗垫,置于中脘、神阙、天枢穴,通过中药离子导 入治疗仪

7、导入,使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浸透和吸收。每日1次,每次20 min。3. 胃肠结热证治法:通腑泄热,行气止痛。(1)推荐方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等。肝热犯胃而 实热腹痛者,用大柴胡汤加减。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推拿疗法:顺运八卦,清胃经,退六腑,推四横纹等。(3)穴位贴敷:以大黄、厚朴、枳实、陈皮等为基本处方,粉碎研磨后加 料酒调匀放在专用贴敷膜上;选取神阙、天枢、中脘等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 取药贴于相应穴位上,25 h取下即可。4. 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1)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肉桂、干姜、小茴香、蒲黄、五灵脂、 赤芍、当归、川芎、延胡索、没药等

8、。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推拿疗法:补脾经,顺运八卦,推三关,分腹阴阳,摩腹,揉天枢, 揉血海等。(3)中药离子导入:选择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药,将药物浓煎备用。每 次取药液50100 ml浸入治疗垫,置于中脘、神阙、天枢穴,通过中药离子导 入治疗仪导入,使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浸透和吸收。每日1次,每次20 h。5. 肺胃热盛证治法:清泻肺胃,散结止痛(1)推荐方药:凉膈散加减。芒硝、大黄、栀子、连翘、黄芩、甘草、薄 荷、竹叶、赤芍、元胡、枳实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推拿手法:清肺经,清天河水,顺运八卦,清胃,退六腑,推四横纹。6. 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化湿, 理气止痛(1)推荐方

9、药:消瘰丸合香连丸加减。玄参、牡蛎、黄连、木香、夏枯草、 连翘、紫花地丁、延胡索、浙贝母、半夏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推拿手法:补脾,清大肠,推天柱,揉内关,推四横纹,摩腹,捏脊(3)穴位贴敷:以黄连、木香、苍术、厚朴等为基本处方,粉碎研磨后加 料酒调匀放在专用贴敷膜上;选取神阙、天枢、中脘等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 取药贴于相应穴位上,25 h取下即可。(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1. 针刺疗法:取足三里、合谷、中脘、天枢。一般快速进针,行平补平泻手 法,捻转或提插,较大儿童可留针15 min。2. 耳穴压豆:选穴胃、脾、肝、胆。实证加三焦、大肠,便秘加直

10、肠。1日 按压35次,每周换贴23次。3. 拔罐疗法:选取合适的体位,按照拔罐操作技术进行操作,在神阙穴、气海、中脘、天枢以及脾俞、胃俞等相应穴位进行操作。留罐58min,每天1次。(三)西药治疗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原发性或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具有自限性。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明 确细菌感染的可采用抗生素治疗。由病毒感染所致者多可自愈,无需抗生素治疗。 同时针对发热、腹痛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必要时禁食。若经上述治疗仍不见好 转,淋巴结形成脓肿或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行手术引流。(四)护理调摄要点1.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卫生,忌过食生冷瓜果、饮料、不洁食品,防止暴饮 暴食。根据病因给予相应饮食调

11、护。食积腹痛者暂禁食,或给流质、半流质饮食, 热症腹痛者,忌食辛甘厚味,虚寒腹痛宜食甘温之品。可暂时回避鱼虾、鸡蛋、 牛奶等易引起肠道过敏食物。2. 情志调理:减少情志刺激,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悦。三、疗效评价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和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及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拟定。(一)评价标准1. 疾病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疼痛减轻的百分数75%。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消失或基本消失。(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疼痛减轻的百分数50%,W75%。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减

12、小或减少。(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但改善并不明显,疼痛减轻的百分 数25%,W50%。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无消退。(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疼痛减轻的百分数5%。腹部彩 色多普勒超声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无消退。2.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治疗前后量化评分对比,拟定评分标准。证候疗效数 =治疗前证候积分和-治疗后证候积分和X 100% 治疗前证候积分和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V95%。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V70%。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

13、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V 30%。(二)评价方法1.疾病疗效评价初诊及治疗第 7 天、14 天按照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脸谱疼痛评分法(FACES法)、数字分级法(NRS法)、划线法(VAS法)进行评价(见图1)。012345678910无痛剧痛疼痛评怙脸谱:0:无痛;1-3:轻度疼痛(11眠不受影响);4乩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蛋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o图 1 疼痛评分图示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患者入院及出院时按照小儿腹痛中医证候积分表进行评价(见表 1)。表 1 小儿腹痛中医证候积分表主症积分02 (轻)4 (中)6 (重)疼痛程度无轻微腹痛,时作时止腹痛明显,尚能忍受疼痛难忍,甚则哭闹压痛程度无压痛不明显稍加压不能忍受疼痛拒按疼痛次数无12次/日35次/日不定时腹痛持续时间无510分钟1020分钟20分钟次症积分01 (轻)2 (中)3 (重)食欲可饭量减少不思饮食拒食腹胀无轻微明显更甚呕吐无偶有恶心呕吐食后呕吐3次/日发热无37.5 38.4C38.5 39C39C便秘无干结,每日1行2-3日1行4-7日1行睡眠可寐欠安夜间辗转反侧夜啼,烦躁失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