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隧道进洞方案.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931779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琵琶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琵琶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琵琶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琵琶隧道进洞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隧道进洞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隧道进洞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隧道进洞方案工程概况:琵琶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隧道,隧道进出口均位 于山体坡脚处。左洞起止里程为ZK70+365-ZK70+980,长615米,右 洞起止里程为YK70+315-YK71+000,长685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 215. 77mo左洞进口为直线,出口处于R=530的曲线上,隧道纵坡为 -2.9%-1.45%;右线进口处于缓和曲线上,出口位于R=500的曲线 上,隧道纵坡为-2.9%-1. 45%o地形地貌及不良地质现象:线路在入洞前均穿过一扇型泥石流碎 石土,现泥石流时有发生,但规模较小。右线隧道进口上方有一小型 崩塌体存在,主要为松散碎石土,土质不均,揭露厚度2. 2-9

2、. 6米, 对隧道影响较大,隧道开挖时洞室易坍塌侧壁容易失稳;左洞进口处 岩体倾向与隧道走向处于正交,存在一定的偏压现象,施工时下部形 成临空面,上部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层下滑,形成崩塌。所以崩塌、 泥石流为琵琶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崩塌与泥石流:隧道围岩为变砂岩夹千枚岩,片状千枚状构造, 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呈碎块状碎裂镶嵌结构。施 工前应对泥石流及崩坡积物预先进行清除或加固处理,修建排水沟渠 对泥石流沟进行疏导,设置管棚护顶、明洞等辅助施工措施,对洞口 边坡亦采取加固防护措施,施工时在边仰坡顶建立完整的地表变形监 测系统,及时调整设计及施工方案确保安全施工。洞口段施工包括

3、洞外地表防排水、洞口路堑开挖、边仰坡开挖和 防护、洞门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洞前先对洞口上方的排水沟进行处理,在 洞顶距仰坡开挖轮廓线外58m开挖并施作洞顶截水天沟,待进洞后 及时施作洞门和两侧排水沟,与洞顶截水沟相连形成完整排水系统。一、洞口开挖及边仰坡防护洞口土石方的施工先按施工设计图进行施工放样,放样后开挖截 水沟、进行清表,准备工作结束后分段、分层开挖,开挖后及时进行 防护。石子 水高效减水剂图5-3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洞口土石方施工时,要做好截、排水工作,并随时注意检查,开 挖区应保持排水系统通畅,并与原有水系相连通。在岩石破碎土质松软地段,开挖面不能太大,不能暴露太久,及

4、时进行防护处理,防止坍塌伤人。做好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组织指挥工作,保证道路畅通,防止发生 机械碰撞、翻机、翻车及伤人事故。开挖和钻爆技术措施掘进是隧道安全控制的最重要环节,由于隧道开挖断面大,施工 时严格按设计办理。并加强施工地质工作,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采取 合理的开挖方案,严格控制循环进尺,选择最佳的爆破参数,确保施 工安全。浅埋段、破碎带地段隧道开挖要采用机械开挖或浅孔控制爆破方 法。爆破后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保证爆破安全。不良地质隧道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 稳步前进。隧道通过可溶岩地段,施工中可能揭示溶槽、溶洞等,应查明溶 洞、溶槽的影响范围,与

5、隧道的关系及其性质,再进行处理,不得随 意回填。同时,应加强溶洞段施工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配备足够的抽水设施,确保排水顺畅。钻孔台车或凿岩机钻眼时,必须采用湿式凿岩,严禁在残眼中继 续钻眼。隧道爆破作业按爆破安全规程操作施工,洞内爆破时,必须 统一指挥,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 安全距离大于200米。姓名工种数量王晓辉、刘永生爆破2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且至少相距15分钟以上,才准安全 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经过检查和处理确认安全后,其它施工人员才 准进入工作面。瞎炮处理必须设立警戒区,瞎炮必须由原爆破手按规定处理。视 情况确定具体处理方法:将引线或电线重新接好,

6、再行起爆,严禁打 残眼;在距瞎炮0.6m处打一平行炮眼诱爆,但必须注意岩层节理情 况,在打眼地点不得有连通瞎炮的裂缝;安全妥善地取出堵塞物,重 装药起爆。爆破器材加工,应在远离洞口 100m外的加工房中进行。隧道掘进中,围岩量测是施工管理的主要环节。根据不同地质采 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施工支护,围岩量测数据有变或喷校表面开 裂、地表出现裂缝时,要视为危险警告信号,必须立即通知施工人员 撤离现场,待加固处理后再行施工。洞内设安全值班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班。洞内备有逃 生车辆,加快逃生速度;在洞内适当位置设置一定的竹筏、皮筏艇和 救生圈、衣。顺坡施工地段,在掌子面间隔一

7、定距离,沿洞壁环向设 置救生扶梯。当施工中发生发生突泥、突水时,停止开挖及其它作业, 值班人员与现场施工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撤离掌子面,拨打洞内电 话报警,迅速向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汇报,启动隧道内的备用车辆,并 组织人员迅速登上应急车辆沿隧道逃生路线撤离,沿途发现正在作业 的人员后立即命令上车向洞外撤离,到达安全区域。同时项目部在安 全区域组织人员集合,清点人数。如有人员未能及时逃出隧道,洞外 应急救援小组应迅速组织隧道排水,应急救援车辆进入隧道寻找丢失 人员,直到全部人员救出隧道为止。施工通风是长大隧道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合同段琵琶隧道 左线长615kni、右线长685km,工程任务重、工

8、期紧,施工通风将是 影响工期的重要因素。本合同段隧道采用混合式通风,通风示意图见 图 5. 3. 11_1 o一200Qn泓一1IJIM-12 5SIF(C)-N010jXF_ 45n_ _4CH6Qn 一11图5. 3. 11-1混合式通风方案示意图通风设备配置计算洞内所需风量 、风量影响因素:在施工中,新鲜空气的补给量主要按以下因素确定:排除掌子面 一次爆破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炮烟);洞内柴油机械产生的有害气体; 洞内最小风速的要求;洞内人员呼吸所必须的供氧量。 、管端风量计算洞内所需风量分别按下式进行计算,并取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作为 供风标准。a、按施工人员计算需要风量Ql=qXmXR式中:

9、R-风量备用系数,取R=1.15;m-洞内工作人员最多人数,取m=100人;q-洞内每人所需新鲜空气量,取q=3m7min;Qi=3 X 100 X 1. 15=345 m3/minob、按允许最小风速计算Q2-60 XSXV式中:S-隧道断面积,取S=131.65m2 (按IV类围岩断面计算);V-允许最小风速,取V=0. 25m/s;Q2=60X 131.65X0. 25=1975m3/min.c、按洞中同一时间内爆破作业的最多药量计算Q3=5Ab/t式中:t-通风时间,取t=30min;A-同时爆破的最大用量,取G=342. 5kg(按IV类围岩正常段计算); b-lkg炸药爆破时所构成

10、的CO体积(L),取b=35代入各项参数计算得:QaFggBk/min。d、按洞内内燃机械的使用量进行计算QrNiA式中:Ni-内燃机械总功率(KW),此处按400KW考虑A-每千瓦功率所需风量(m7min),此处为3代入计算得:Q广400X3=1200 m3/mino通过计算可得风量:Qmax (Qi, Q2, Q:, Qj=max345, 1975, 1998,隧道支护作业技术措施作业人员均须配带必要的防护用品。机具设备应置于安全地段,喷射机、注浆机、水箱必须装置压力 表和安全阀,定期进行耐压试验。发生堵管时,应及时疏通;处理堵管时,喷嘴前严禁站人。经常检查管道和接头是否有松脱和击穿可能,

11、发现问题立即处 理。建立人员进出洞登记制度进洞人员必须进行逐次、逐员、全额清点登记,建立人员进洞登 记薄,要有专人负责。项目部要对工地所有人员建立个人档案,要有 年龄、籍贯、性别、身份证号等详细记录。附安全组织机构图:开挖班兼职安全员:冯朱在支护班兼职安全员:刘永生 衬砌班兼职安全员:陈武安全组织机构图隧道衬砌作业技术措施本隧道左右洞进口段均属于V级围岩浅埋段,岩质较软,碎裂松 散结构,围岩稳定性极差,所以按要求当上导坑掘进到50米时,及 时进行二衬施工,以提高其稳定性。进行二衬施工时须注意以下方面: 衬砌台车下的净空以保证运输车辆顺利通行为原则计算,并悬 挂明显的缓行标志。衬砌台车由专人操作

12、并准确就位,防止侵限发生 电瓶车行车事故。衬砌台车的吊装必须指定专人监护,灌注作业时指 定专人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台车上的材料、工具等不得乱堆乱放,防止高空坠落砸伤下面 行人和机械车辆。台车上不得堆放料具,工作台上满铺底板,绑扎牢 固,衬砌台车上的操作人员应注意安全,防止从台车上坠落发生人身 安全事故。装渣与运输安全技术措施隧道内空间狭窄、作业面小,运输量大、车辆频繁,为保证安全, 必须制定一套调度、信号、避让、洞内物料存放等制度。 建立有效运输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每次爆破 后,先保证通风达到15min以上,再进洞,待找顶、清危和初喷完成, 保证掌子面安全的情况下,再进行

13、装渣。 工作人员进出隧道应走预设通道,不得在运输范围内随意走 动;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运输场地。 较大坡度地段、洞口平交道、横通道口、施工作业地段以及有 障碍物地段,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汽车通过以上地段时,应减速鸣 号。隧道坍方的九个前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 的过程中,必然会在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体)力学 上反应出一些征兆。因此,可根据这些征兆来预测围岩的稳定性,从 而进行地质预报。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一些征兆: 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 陷穴、古河槽、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情况,则是稳定

14、性差的围岩前兆; 水文地质条什的变化,如干燥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 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 生坍方的前兆; 开挖面上有可能不稳定块体出露,尤其是由小断层或其它软 弱结构面和固岩的节理裂隙构成的可能不稳定块体的出露处,往往是 局部围岩坍方的部位; 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 岩即将发生坍方; 岩石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发现有岩粉飞扬时,也说明 可能即将发生坍方; 围岩发生裂缝,并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支护受力(敲击发声清脆有力,接头挤偏或压劈等)变形甚至 发出声响时,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坍塌的可能; 喷射混凝土出现大

15、量的明显裂纹,亦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 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围岩或隧道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 2mm/d或拱 顶下沉量大于0. lm/d并继续增大,说明围岩仍在变形,处于不稳定 状态。临时用地琵琶隧道开工前为方便施工,进行了临时征地,共征地5. 5亩, 所征地均用于隧道施工的场地规划,包括生活区、材料堆放和材料加 工。当工程竣工是,需根据施工前的场地分划进行原地貌恢复。保持 原由的土地使用。2、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依据1S09000-2000标准,结合工程特点,制订工程质量计划, 做好机构设置、试验室建立、专业人员配备、施工材料调查和检验、 施工设备选型、场地布置、技术交底、图纸审核、规范标准和图表选 定等工作。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a组织强有力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控制。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 中对测量质量控制的要求,实行从放线到竣工“一条龙质量控制程 序,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以 “放准,勤复测,点、线、面通盘控制的方法,确保测量工作的准 确无误。b按照“设计、施工互动的原则。施工图设计中编制关键工序 的施工工艺设计,指导施工。施工和检测数据,及时反馈给设计,不 断修改完善设计,通过互动不断循环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