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十三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检测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93163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十三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十三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十三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十三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十三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十三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十三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检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第十三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文艺复兴3、4、5宗教改革6、7、8、9启蒙运动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南京一模)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D.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

2、张解析:D苏格拉底反对研究自然界,但并不反对研究人类社会,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苏格拉底主张发现“自我”,提出了“认识人自己”的观点,C项错误;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过有道德的生活,反对智者追求功利的主张,D项正确。2.(2014石家庄质检)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希腊四德”,仁、义、礼、智是“中国四德”,其共同点是()A.注重修养B.强调等级C.主张民主D.关注人伦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理智、正义、节制、勇敢”与“仁、义、礼、智”体现了东西方古代思想都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是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相适应,而古代中国儒家伦理道德是与封建专制制度相适应,强调等级,关注人伦,

3、因此B、C、D三项是两者的不同点,故B、C、D三项错误。3.(2014安徽三调)恩格斯曾经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已有的思想材料”“经济的事实”分别是指()A.天主教神学思想、资本主义萌芽B.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工业革命C.古希腊罗马思想文化、资本主义萌芽D.古希腊罗马思想文化、工业革命解析:C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已有的思想材料”是指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经济的事实”是指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故C项符合题意。4.(2014烟台一模)中国一位历史学家

4、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解析:A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下。文艺复兴倡导的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使得“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结束。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影响。5.(2014邯郸模拟)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C.自然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的开展解

5、析:C拉斐尔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虽然其作品仍带有宗教题材,但是具有人文主义特征,宣扬人性而非神性,故C项正确,D项错误;仅凭该作品无从得知人文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欧洲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尚未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6.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这说明马丁路德主张()A.信仰即可得救B.司法应实行政教分离C.简化宗教仪式D.宗教事务由教皇处理解析:B依据“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说明B项正确。D项与马丁路德主张不符,排除。A、C两项虽

6、是马丁路德的主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7.(2014肇庆模拟)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解析:B据材料“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可知考查宗教改革的意义,即打击了天主教与教皇的权威,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特别强调人的心灵,而B项体现了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宗教改革中进步的思想,但都不符合题意,故A、C、D三项错误。8.(2014开封

7、模拟)“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A.否定行为的重要B.肯定信仰的权威C.抨击教皇和教会D.强调“道”的重要解析:B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强调因信称义即肯定信仰的权威,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提及;C、D两项同材料强调的重心不一致,故A、C、D三项错误。9.(2014重庆六校三诊)著名哲学家嵇文甫先生认为“(王)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他们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B.他们都主张“良知”和“知行合一”C.他们的思想都顺应了近代化趋势D.他们都将

8、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解析:A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人的主观感受,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强调人的个人信仰,两者都突出人的主体意识。B项是王阳明的主张,C项说法与王阳明思想不符,D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意义,因此答案为A。10.(2015洛阳摸底)德国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在教义史一书中对欧洲某一历史时期这样写道:“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该历史时期应该是()A.宗教改革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解析:C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以及“理性”分析,启蒙运动反封建神权,

9、高举理性大旗,故C项正确。A、B两项没有涉及“理性”,故A、B两项错误;工业革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11.(2014长沙检测)1938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文明的中心原则在于,使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他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是()A.议会主权、法律至上B.君主立宪、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社会契约D.民主共和、崇尚科学解析:C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文明的中心原则所体现的民主思想。“使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体现的是社会契约的思想,而“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体现的是人民主权的思想,故排除A、B、D三项,C项正确。12.康德指出:“启蒙就是人类摆

10、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追求()A.人身自由B.现世的幸福C.思想自由D.人的美德解析:C材料中康德认为启蒙是要使人类学会自己运用自己的理智,即他认为启蒙运动就是倡导理性,追求思想自由,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4眉山一诊)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中国孔子

1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文池思想的灵光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斯塔夫里阿

12、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4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8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10分)(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说明你的理由。(4分)解析:第(1)问从两位古希腊思想家名言不难看出,两者都突出“人”的作用,而古代中国两位圣人则主要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角度,强调“仁政”,以民为本。第(2)问根据所

13、学,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等。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而接受启蒙思想,以之为理论武器与反动势力抗争,还用来启发民智,进行改革、变法、革命、文化改造,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第(3)问第一小问,中国接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是救亡图存的社会背景下,接受西方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思想,据此回答。第二小问看待:中西文化是两种文化,各有所长,要站在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角度看待不同文化的交流、发展,据此回答。第(4)问对于史料研究,原始史料更直接、真实,价值大于第二手史料。答案:(1)古希腊:强调人的价

14、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中国:仁政(民本或重民)。(4分)(2)内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8分)(3)条件: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看待: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10分)(4)材料一,理由:因为材料一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史料;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史料。(4分)14.(2014宜宾一诊)人类文明

15、在继承(借鉴)和创新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行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