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诗经:《敬之》原文译文赏析.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92287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宝典诗经:《敬之》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学宝典诗经:《敬之》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学宝典诗经:《敬之》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学宝典诗经:《敬之》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学宝典诗经:《敬之》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宝典诗经:《敬之》原文译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宝典诗经:《敬之》原文译文赏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学宝典诗经:敬之原文译文赏析 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解释】 敬:通“儆”,戒备。 显:明白。思:语气助词。 命:天命。易:变更。此句谓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陟降:升降。尔雅:“陟,升也。”士:庶士,指群臣。一说士,通“事”。 日:每天。监:察,监视。兹:此,下土。 小子:年轻人,周成王自称 不、止:皆为语词。聪:听。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听而戒备也。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就:久。将:长。 缉熙:积存光亮,喻把握学问渐广渐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缉,绩也。绩之言积

2、。缉熙,当谓渐积广阔以至于光明。” 佛(b):通“弼”,帮助。一说指大。时:通“是”,这。仔肩:责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肩,克也。说文:仔,克也。二字同义。克,胜也,胜亦任也。”郑笺:“仔肩,任也。” 显:美妙。 【译文】 当心慎重莫遗忘,上天监察最明显。 保持天命真困难,莫说高高在上面。 事物由它定升降,每日监视这下边。 想我这个年轻人,敢不听从不尊敬? 日有成就月有进,学问积渐向光明, 群臣辅我担大任,示我治国好德行。 【赏析】 毛诗序、诗集传都把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看成组诗。小序认为依次表达“嗣王朝于庙”、“嗣王谋于庙”、“群臣进戒嗣王”、“嗣王求助”,好像是按预定写作打

3、算一气呵成;诗集传则认为“此(闵予小子)成王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放此”;均说此四篇完成于一时。这四篇确为内容乃至人物都相关的一组诗,但并非作于一时:前两篇当作于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初;小毖作于周公归政之后;敬之则应作于二者之间的某一个时期,此时成王已有了在周公辅佐下执政的一段经受,正处于自冲动走向成熟的过渡途中。 毛诗序说敬之是“群臣进戒嗣王”之作,不仅与诗中“维予小子”的成王自称不合,也与全诗文意相悖。无论从字面还是从诗意看,敬之的主动者都不是群臣,而是嗣王即成王。诗序之所以说“群臣进戒嗣王”,或许是出于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平定叛乱、克绍基业而又有所稳固进展的考虑,其善

4、意专心无可厚非,却并不符合实情。 前面已经说过,此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对群臣的告戒和严格的自律。 首六句为第一层。成王利用天命告戒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临下的威势。“天维显”、“命不易”,形式上为纯客观的表达,目的则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需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护听从。对群臣的告戒在“无曰”以下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日监在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上面此诗的译文如此,是出于文从字顺的考虑),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不轨行为的了如指掌,其震慑的意旨不言而喻。 后六句为其次层。年幼

5、的成王,面对年龄较长的群臣,往往实行一种谦恭的姿势,这里表达严于律己的意愿更是如此。成王自称“小子”,成认自己还很缺乏力量、阅历,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到达政治上的成熟,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无视,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陟降”(此处偏重于“降”)的权力,也没有丝毫减弱国家机器“日监在兹”功能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顽强的决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掌握。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对之或许有私心可逞(但还会存有对摄政周公的顾忌);而渐渐成熟的成王,决心把握治国本事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之便

6、只能恭顺和听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惊。诗中的律己也就产生了细心设计的震慑。 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这一组诗,诗中由“闵予小子”、“维予小子”、“维予小子”到“予”述及的成王自称,可以表达成王执政的阶段性,也可看出成王政治上的成长和执政信念的逐步确立。这一组内容相关而连贯的诗,虽然不是有预先确定的创作打算,但其连续的编排则应是由删诗的孔子确定的。尚书中自金滕以下诸篇,叙及周公、成王,与这一组诗具有一样的时代背景,对比阅读,可增进理解;史记中的周本纪与鲁周公世家有关局部,也可参照阅读。假如只读诗经的注解,虽然也能读懂原文,但唯恐难以得到深刻的、立体化的印象。 扩展阅读:诗经受史与民俗价值

7、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进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后世史学家的史书表达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局部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进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进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斗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

8、事等多方面状况,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表达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知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详细状况。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如天作记成王祭祀岐山,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时所歌。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尊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时人民对帝王与祖先的一种良好祈愿和敬天畏命感情,从中折射出上古时代人们的心态和民俗状况,是珍贵的民俗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