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9228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2.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化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展说明。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p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开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老师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化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开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

2、统的组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开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明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开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非常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

3、了打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展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二、教学目的: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合适学生进展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的:1、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开展趋势。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4、进步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本课需要老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展演示操作,在进展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展教学。四、教法阐述根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

4、本课时,在学生学习根底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根底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才能的培养。详细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老师将根本的操作规那么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刚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非常认真,可以很好的到达学习的目的。2、任务设计 使学生会学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展考虑、分析p 、完成。在老师的演示操作过程

5、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纯熟运用。五、学法指导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承受任务考虑讨论合作操练总结稳固”。建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互相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究,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交融。六、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

6、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三老师引导,稳固新知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五课外理论,拓展延伸详细阐述如下: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首先,老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如今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根据学生答复,老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妙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妙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7、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承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二老师引导,探究新知: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开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才能找到答案吗?任务一:电脑开展史如:计算机开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

8、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究欲和表现欲,老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忧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讲解完后老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好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机 存放器. 内存 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计算机系统

9、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任务三:想像将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让学生想像将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将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老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老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

10、应用软件。板书这一环节,学生在老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打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测试1:继续搜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测试2:你能想像出将来计算时机开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进展稳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活力,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稳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老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

11、自己进展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展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稳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才能。四课外理论,拓展延伸:让学生把本节课搜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理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搜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应时机。总体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表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论才能、创造才能、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

12、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2大家好: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巧妙走出正方形屡次循环和显示模块的使用以下四个方面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但我将从教学过程说起,把教法学法等浸透进我的教学过程进展说明。一、教材构造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巧妙走出正方形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研室编制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课本第二单元第17课。在此之前,学生已能初步灵敏运用“直行”、“转向”模块编写程序,并初步理解了参数的作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在教学中,我发现显示模块与屡次循环相关性较弱,因此我对教材做了这样的处理:在第一课时只讲授屡次循环这一知识点

13、。二、教学过程分析p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点,我采用了“问题解决教学形式”:一创设情境,抛出问题一上课,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国庆节参观古塔,发现人巡逻正方形基座的古塔浪费人力资,抛出问题:能不能编一个程序控制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巡视?【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情境教学法告诉我们,老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详细的场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开展。所以我创设了来于生活的有意义的古塔巡逻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知识的后续迁移,进步学生详细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才能。】2师生互动,分析p 问题:问题抛出后,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口头互动、协作与

14、会话中分析p 问题、分解问题,掌握一般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与学生一起完成解决问题第一步,也即是直走、右转命令的复习。【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互动教学法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对话、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可以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让学生用眼观察、竖耳倾听、动脑考虑、开口讨论。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似的,只有掌握理解决问题的逻辑步骤,面对问题才不会无从下手。因此这一步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第一步:直走、右转的命令复习3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分析p 完问题后,接下来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一

15、环节也是最为核心的环节,主要效劳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打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屡次循环模块的掌握难点是循环构造及循环体的理解。解决问题三部曲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都让学生带着对应的探究问题分组理论,并提早录制了微课锦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_观看。微课锦囊中是对重难点的解析。【设计意图:这一局部主要利用了探究学习法,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施行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获取新知识的才能、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才能”。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做了较多的课前准备工作,设计了有意义、可以打破重难点的探究问题,并在每一个探究完毕后进展查漏补缺、小结点睛。】【任务一】解决问题第二步:机器人巡逻一次走一次正方形知识点:利用直走、右转组成顺序构造走正方形探究问题:正方形有哪些不同走法?对应的程序如何?【小组带着问题探究任务,自定步调_微课锦囊】【 微课锦囊:1、实物演示:机器人走正方形,引入课题。2、课件播放:分解机器人走正方形的8个动作。3、建立数学模型:4、画流程图】【任务二】解决问题第三步: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