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922197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考试大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一)内容比例煤地质学部分 约60%煤层气地质学部分 约40%(二)题型比例名词解释 约10%简答题 约50%论述题 约40%二、其他煤地质学部分一、绪论考试内容 煤地质学的概念,煤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目标和任务,煤地质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煤炭资源量、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和煤炭资源煤类分布,我国煤类的主要煤质特征及煤炭资源开采条件;考试要求 1、理解理解煤地质学概念、发展简史; 2、掌握煤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任务; 3、了解煤地质学的发展趋势;4、我国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特征;5、我国煤炭资源的煤类型及煤质;6、了解我国煤炭的开

2、发开采条件;二、成煤作用(含煤相) 考试内容 成煤作用,泥炭化作用阶段和煤化作用阶段,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成煤植物(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高等植物五个发育时期(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种子蕨类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三大聚煤期(石炭二叠纪(CP);侏罗纪早白垩世(JK1);第三纪(RN/E),成煤植物的有机组成(醣类、木质素、蛋白质、类脂化合物),植物遗体堆积环境,泥炭沼泽,沼泽补给类型(低位沼泽、中位沼泽和高位沼泽),沼泽补给类型转化,沼泽补给类型与植物,沼泽盐度类型(淡水沼泽、半咸水沼泽和咸水沼泽),沼泽形成的气候条件、地貌条件和水文条件,沼泽形成演化与方式(水体

3、沼泽化、陆地沼泽化、复合沼泽化),煤相概念,煤相的标志(煤岩成分,结构和构造,结核、包裹体和夹矸层),煤相划分(植物丛生湖泊相 、覆水沼泽相、“干燥”沼泽相、河漫滩流水沼泽相、泻湖(沼泽)相 、滨海强覆水沼泽等), 考试要求 1、掌握成煤作用概念,成煤作用的类型和成煤作用的阶段; 2、掌握成煤植物类型及主要聚煤期,高等植物演化及其与成煤作用的关系; 3、了解成煤植物的有机组成和化学成分;4、掌握泥炭沼泽的概念,泥炭沼泽类型的不同划分方案及特点;5、掌握泥炭沼泽的形成条件及演化方式;6、理解煤相的概念,确定煤相的标志和划分;三、煤化作用 考试内容 煤化作用,煤化作用阶段(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煤

4、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变化,煤的变质指标及类型,深成变质煤指标,接触变质煤指标,煤的变质阶段,煤化作用的地质因素(温度、时间和压力),煤的变质作用类型,煤的深成变质变质作用,煤的岩浆变质作用(区域热(力)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煤的动力变质作用等。 考试要求1、掌握煤化作用的两个阶段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2、理解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变化;3、掌握煤化程度指标及其变化;4、理解并掌握煤化作用的地质因素;5、掌握煤变质作用类型及其地质特征;四、含煤岩系和煤层 考试内容含煤岩系,煤系地层(陆相碎屑岩系、 火山碎屑岩系、海相海陆交互碎屑岩系、滨浅海碳酸盐岩系等),煤层,煤层的顶底板,煤层的结构,煤

5、层的形成机理,煤层的形状和厚度。 考试要求 1. 掌握含煤岩系和煤系地层的概念,了解粒煤系地层的分类及特征; 2. 理解煤层的顶底板特征和煤层的结构; 3. 掌握煤层的形成机理; 4. 理解引起煤层形状和厚度变化的原因;五、聚煤古地理、古构造及其与富煤带的关系 考试内容 含煤岩系古地理,含煤岩系古地理的类型(陆相内陆山间盆地型、内陆盆地型,和海陆交互相浅海型、滨海平原型、海湾型),含煤岩系古构造,聚煤坳陷类型,同沉积褶皱,同沉积断裂,聚煤坳陷中含煤的分带性,富煤带概念、形成条件、展布特征,以及构造对富煤带的控制作用。 考试要求 1. 了解煤系地层发育的古地理背景,掌握含煤岩系古地理的类型及特征

6、; 2. 掌握含煤岩系古构造类型,以及不同构造类型的聚煤特征; 3. 掌握富煤带的特点及其与聚煤古构造古地理的关系,包括构造型式和成煤期古构造体系对富煤带的控制作用;六、含煤岩系变形和煤田构造 考试内容 含煤岩系盖层,含煤岩系基底,含煤岩系赋存的构造特征(褶皱、断层),煤田地质构造(多字形构造、山字形构造、人字形构造、帚状构造、纬向构造和经向构造),煤层变形,构造煤,煤层变形现象等。 考试要求1、掌握含煤岩系赋存的构造特征, 详细掌握褶皱和断层与含煤岩系赋存状态的关系;2、了解煤田中的构造类型,掌握不同类型构造对于对含煤岩系变形和赋存的控制作用;3、了解煤层变形的现象,理解不同构造导致煤层变形

7、的形态特征。七、煤层对比 考试内容标志层标志层对比,区域性标志层,局部标志层;古生物对比法动植物化石对比法,微体古生物对比法;岩矿对比法薄片鉴定、重矿物鉴定、简易岩矿分析、岩石煅烧法;煤岩煤质对比法;地球化学对比法(结核对比法、微量元素对比法);地球物理测井对比法(测井曲线的峰值、测井曲线的形态和测井曲线的组合特征);相旋回对比法; 考试要求 1、掌握标志层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了解不同类型标志层的使用范围及目的; 2、掌握标志层的选择方法和原则;3、了解各种标志层对比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掌握不同标志层的使用方法;4、理解进行煤层标志层对比时综合方法的运用及其对比的意义;八、聚煤期 考试内容聚煤

8、期,地史上的主要聚煤期,石炭系聚煤期(北方、南方),二叠系聚煤期(北方、南方),三叠系聚煤期(北方、南方),早侏罗世聚煤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聚煤期,第三纪聚煤期(北方、南方),聚煤(含煤岩系)古地理、古构造、古植物(古气候)特征,煤聚规律区域分布、分带,典型含煤地层名称及其时空对比,与大地构造单元对应关系、迁移特征等。考试要求 1、掌握地史上主要聚煤期的划分原则,确定不同方案划分的聚煤期的特征; 2、掌握不同聚煤期的聚煤古地理、古构造、古植物类型及其聚煤分布特征;3、了解聚煤规律及有关的学说和假说,包括全球性的聚积煤规律、冰川作用与聚煤期关系、构造作用与主要聚煤期关系4、了解进行聚煤古构造研究

9、的各种方法,并重点掌握即相厚度法和构造厚度分析法。5、掌握沉积断面图编制的方法,并能对沉积断面图进行应用和解释;煤层气地质学部分一、绪论考试内容 煤层气,煤层气地质学,中国煤层气的分布特征,煤层气应用前景,国内外煤层气开发现状和前景,煤层气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目标。 考试要求1、了解中国煤层气的资源量及其分布特征,了解煤层气应用前景;2、了解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和前景;3、掌握煤层气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二、煤层气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 煤层气的物理性质,煤层气的化学组分,煤层气同位素特征,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考试要求1、了解煤层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层气的化学组成及同位素特征;2、掌

10、握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3、了解如何进行煤层气、油型气及天然气的区分;三、煤层气的成因 考试内容煤的成烃作用,生物成因气,早期生物成因气,次生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考试要求1、了解煤的成烃机理,掌握煤的化学结构和煤化作用过程中对于煤层气生成的影响;2、掌握煤层气的成因以及不同成因煤层气的形成条件; 3、理解不同煤级演化阶段(低熟阶段,成熟阶段和高熟阶段)热成因气的特征;四、煤储层特征 考试内容煤储层,裂隙,基质孔隙,基质孔隙类型,煤孔径分类,基质孔隙结构,基质孔隙度控制因素,煤层裂隙,割理(内生裂隙),外生裂隙,单一裂隙参数,多裂隙参数,煤储层渗透率,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煤中

11、渗透率影响因素,煤层吸附性,煤层吸附性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水饱和度等),煤储层的保存条件,煤储层保存条件的影响因素。 考试要求1、掌握煤层基质孔隙特征,以及基质孔隙的研究方法;2、理解煤中裂隙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煤中裂隙研究方法;3、掌握煤中渗透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了解进行煤中渗透率的分析的手段和方法;4、了解煤储层中煤层气的吸附性特征,掌握应峡谷煤层气的吸附性的主控因素;5、掌握煤储层形成的保存条件及其对煤储层的形成和煤层气的富集的控制作用;五、煤层的含气性及控制因素 考试内容煤层气赋存状态(吸附态,游离态,水溶态),煤的等温吸附效应,煤层含气性,吸附气,逸散气,残余气,煤的含气性,煤的含气量表达基准(原煤基,空干基,干燥无灰基,干燥无矿物基),含气量的测试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煤层气含气量的控制因素。 考试要求1、 理解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并掌握不同赋存状态煤层气的控制因素;2、 掌握煤层等温吸附效应特征及其研究方法;3、 掌握煤的含气量的测试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4、 掌握煤层含气量的控制因素全面系统的分析;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