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可选案例下.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91610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三可选案例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模块三可选案例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模块三可选案例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块三可选案例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三可选案例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可选案例下:幸福是什么案例分析1、你是否赞同汪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而是采用学生互评的做法?为什么?答:我觉得汪老师的做法非常好。对于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通过让学生互评来实现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这样做给学生留足了自由思考的空间,激活思维的火花;这样做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同学们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主动地评价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做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过,一直到最后老师都没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任何的评价,这一点我不赞同。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所以,我认为,对于那些发言比较精彩的学生,还是应该

2、及时给以正确的评价和鼓励,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但是当“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时,老师不直接给予反馈,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在充分考虑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2、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是如何进行引导的?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传递策略中的提问策略,老师通过提问开展有效的互动。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大家说得真好,那么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呢?”当学生的评语很笼统的时候,他把这个大问题又分成一些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哪个小组的立意最好?

3、”“哪个小组的表达最好?”,通过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慢慢细化并引导学生回答。学生的评价得到及时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传递策略中的提问策略的有效运用。学生的小组评价逐渐明确。汪老师引导同学们从语言的表达,故事的流畅性和全文感情色彩等各个方面让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引导孩子们渐渐地领悟到该怎样做小组汇报。这是汪老师本堂课的一个亮点也是汪老师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时注重细节和循循善诱。3、你认为汪老师的课堂导入是否合适?答:我认为汪老师的课堂导入很合适。汪老师刚上课时带着学生们一起唱幸福拍手歌,营造出欢快、幸福的课堂气氛,此时顺势抛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

4、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从这个问题就自然过度到新课的学习了。在欢快的气氛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看见大家一副茫然的表情,汪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是必要的,是能帮解决问题的,进而就会尽全力到学习中,问题问得很贴切,很自然过度到新课的学习了。这样,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成功的开始。所以我认为汪老师这节课的导入是非常的成功。4、你在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答: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开门见山式、游戏入境式、谜语导入式、故事导入式、悬

5、念导入式、创设意境式、格言警句式、音乐导入式、图画导入式、教具导入式、质疑导入式、衔接导入式、比较导入式、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手段导入式、背景介绍导入式、活动导入式等。5、你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答:汪老师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汪老师对教材的研究比较透彻,在教学策略上主要使用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整节课堂汪老师始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最大可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外,汪老师对于学生互相评价方法的细节引导,帮助学生能自主地较快地学会评价、汇报和交流的方法,我觉得非常好。还有,汪老师在课堂中,能够关注到班上的各类学生,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我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改进的地方:1、指导学生多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2,学生发言后,汪老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发言做个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3、升华情感。拓展启发学生以“我感到了幸福!”为结尾,联系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回想他们做过的事进行说话,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幸福,理解幸福,并激励学生要学会创造幸福,珍惜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