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91567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 XX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为整合资源,充分发掘汉源独特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我县中药材产业,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现将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发展情况 (一)林麝养殖 为了做好林麝养殖工作,20X年3月,王朝副县长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养殖户赴XX省X市XX县区实地考察林麝养殖。6月养殖户派人到马尔康养殖场实地学习。02X年10月18日从马尔康引进林麝头,分别在九襄镇堰沟村,坭美乡横山村,富泉镇伏龙村进行试养。目前保存3头,2头母麝配上1头,配种情况很好。目前已下仔4头,

2、保存10头,预计下仔24头,保存1头,XX省养麝研究所技术人员现场评估,评估结果:XX县区气候、环境适宜,食材丰富,适合林麝养殖。养殖户积极性高。今年3月引进四川三三工程劳务承包公司在XX县区坭美乡火地村发展林麝养殖,计划投资1700万元,一期投资500万元,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2X年计划引种15头。 (二)中药材种植 汉源野生中药资源丰富,人工种植历史悠久。种类达200多个品种。0年以前,主要以散户种植为主,面积在3000亩左右,重点品种为当归、2号、川牛膝、川续断。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2X先后引进四川科创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成都瑞泰药业集团公司、成都维特瑞药业集团公司、四川御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县区和盛商贸有限公司并建立5家专业合作社进行中药材种植。2X年全县12个乡镇0个村369户共发展关防风、半夏、当归、柴胡、苍术、白术、云木香、黄柏、川牛膝、续断、党参等中药材100亩,总产量为160吨,总产值达490万元,户均收入达13万元,截止目前为止,全县15个乡镇共发展玛卡、重楼、天麻、半夏、当归、柴胡、苍术、白术、云木香、黄柏、川牛膝、续断、党参等中药材16000亩。建成坭美乡石泉村500亩玛卡、云木香、续断、党参、种植基地、万里乡000亩玛卡、重楼、天麻种植基地、晒经乡波络村100亩玛卡、当归、柴胡、苍术种植

4、基地、双溪乡2亩白术种植基地、 (三)中药材加工企业 为延伸汉源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服务当地经济,02X年月引进四川御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雅 安市首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02X年5月12日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mp)认证现场检查,6月28日取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202X年月日正式开始投产。到目前为止,该企业产品已覆盖全市县1区,远销省外3个省,年销售额28万元。 (四)信息平台建设:与中药材天地网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适时发布信息和交流市场行情,指导服务生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技术培训。聘请峨眉医药学校专家到我县开展中药材种植的技术培训次,培

5、训人员20多人次;现场技术指导5次,协助大户规划设计2次。 二、发展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大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种子、种苗;提供技术,保护价回收。最大限度的保护药农利益。 三、采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农工办、发改、财政、科技、林业、农业、药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设在林业局,具体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的规划落实、政策制定、奖惩考核、招商引资及协调解决生产中重大疑难问题。 (二)加强技术保障 采取县校(所)合作模式,聘请专家到我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开展中药材种植的

6、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进行规范化种植,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三)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1、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坚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按照p标准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生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模化发展原则,在上半县重点发展党参、白术、云木香、牛蒡子、等品种,在下半县重点发展川牛膝、川续断、苍术、白芨等品种。在皇木镇、坭美、晒经、片马、后域乡、西溪乡各建成2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基一个。引导龙头企业在中药材产区建设稳定、可控的原料种植基地,促进优质、特色和优势中药材向最佳适宜区域集中,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2、野生药材基地。建立道地

7、药材的驯化和人工栽培基地,科技、农业等部门要结合自身优势,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重楼”、“白芨”、“半夏”等野生道地药材苗种复壮,培育出优良品种,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目前“重楼”、“半夏”正在试种。 3、林下观赏药用花卉育苗基地。结合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及X县区城绿化,准备在XX县区城建立00亩林下观赏药用花卉繁殖育苗基地,大力发展牡丹、芍药、玫瑰、金银花等主要品种的林下观赏药用花卉药材种植。目前正在试种。 三、下一步计划 (一)中药材种植 1、202X02X年为试点起步阶段 发展油用牡丹000亩、当归20X亩、柴胡202X亩、玛卡12亩、川续断0亩、川牛膝70亩、白术2亩、云木香00亩、关防风

8、8亩、重楼0亩、半夏4亩、金银花30亩。 2、22X20年为推广种植阶段 在试点种植的基础上,对试种药材的生长环境,生产技术进行总结。因地制宜地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加大营销力度,确保产品销路,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3、02X年后为打造提升阶段 依托已有基地,提升打造油用牡丹30000亩、玛卡202X0亩、川牛膝100亩、关防风5000亩、川续断50亩、白术202X亩、半夏1亩、重楼500亩的基地,形成产业规模。 (二)中药材加工企业方面 继续加大对四川御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帮扶力度。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中药材深加工企业2家,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范化种植水平低,品质有待

9、提升。202X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00余亩,主要为散户粗放型种植,栽培管理水平低下,缺乏严格的药材生产操作规范和改良技术,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难以保证。大部分以原料销售和一家一户的粗加工方式为主,属典型的“原料产业”,缺乏现代的加工设备和质量控制措施,生产技术含量低,药材保存的仓储条件差,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二)缺乏龙头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县内仅有一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四川御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没有其它药品生产企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医院制剂室,中药材、饮片的加工及制药生产等应用还很落后,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业附加值低,产业互动不足。同时,缺少政府、银行和民间资本投入机制,用于中药材种

10、植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较少,制约了XX县区的药材产业发展。 (三)技术力量薄弱,服务体系不全。目前全县尚未建立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体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产学研结合相对薄弱,对发展中药材的现行政策了解不足,药材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力量薄 弱,药农组织化程度低,指导中药材生产乏力,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五、政府支持事项 目前政府已出台政策:X县区中药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持实施办法(试行) X县区中药材产业办 20X年8月日 内容总结()X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 XX县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为整合资源,充分发掘汉源独特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我县中药材产业,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2)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大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种子、种苗(3)目前“重楼”、“半夏”正在试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