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城市差异.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91004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北城市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北城市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北城市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北城市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北城市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北城市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北城市差异.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南北城市差异 谈起中国古代南北城市的差异,首先我们应该确定一下南北城市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我觉得从历史的角度看南北城市的分界线应该为长江,即长江以北为北方古代城市,长江以南为南方古代城市。“因为中国古代城市是在农业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产生的,因此当初的城市都是在当时农业发达的地方形成,农业生产及渔牧业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早期的城市均靠近河流,这些河流当时主要还是农业灌溉及居民饮用水源,而航运及商业交通的作用很小。因此,我国奴隶社会及早期封建社会的城市大多在当时农业较发达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当时的北方居民们是游牧为生,故城市很少,长江及珠江流域虽然雨量充沛,河流纵横,但大部地区尚未开发,

2、居民稀少,城市也并不多。” 引用中国城市建筑史董鉴泓著P169秦汉以后,城市逐渐增多,到南北朝时,国内民族大迁移,大融合,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建立封建国家,大批原来居住北方的有先进生产技术及文化水平较高的汉民族南迁,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达,城市的分布更广,城市的数目更多。文化经济的中心也一向南方。其中建康成为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杭州、广陵、明州、洪州等也均成为大城市。 依据我所阅读的资料,我觉得中国古代南北城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选址依据的不同;二、建筑布局及其城市控制中心点的不同;三、南北城市的河道不同;四、城市中的市的分布不同;五、建筑的外部色彩不同;六、建筑模式及风格不同等。春秋战国时的管仲

3、曾说:“凡立国都,非大山之下,必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 国城市建筑史P182。自古山水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可见在选址中先人早已看到了山水的重要性。城市选址中最初“相地”,是由“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研究自然地理产生的方法转化而来的。中国古代城市的礼制文化、山岳文化、水文化三种文化组成规划建设的核心。礼制文化大多反映在中原地区、关中平原和北方地区的都成,如北京、洛阳、长安、开封等,其中南方中的南京、杭州、苏州等也有所影响,但是因为地域不同影响也有所不同,其特点是追求秩序、等级,布局规整严谨。水文化大多影响在南方江河湖泊较多的地区,如南京、杭州、苏州等。可

4、见在城市选址中是考虑了很多因素,只是侧重不同罢了。在对带水问题上,北方将水面用作水源,或将水引入城内,成为建筑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灵魂,填补儒教和礼制统治下的枯燥城市建筑空间。如金皇城利用东北部的一大片水面,建了离宫别苑,到了明清时吧这片水面放在紫荆城旁,成为皇城的组成部分,形成三海。南方则是将大片水拒在城外面,出城有湖供排泄洪水,城内河道作交通用。另外在南北临河城市中,因河流特点而不同,北方河流量不大,很少通航,河床很宽,无雨时甚至干枯,但洪水暴发时威胁很大,城市故近河而不临河。地理位置一般在稳稳的阶地上,或在自然堤上,特别是在河流交汇的自然堤上。南方通航河道的城市,城市都临河而建,在山区或江河

5、上游的城市,因喝水涨落差大,虽沿河而建,但与水面高差较大,如重庆、宜宾等。长江中游的城市的,地势低。一般城市都有坚固高大的防洪堤。在水网地区,城市不仅临河,而且在高程上也接近水面,很多河道直接伸入城市及生活区,如苏州等,水网地区的城市,居住区的布局和河网系统有直接的关系,住宅前路后河或前河后路,河道如网,桥梁横空。中国建筑平面之布局中礼式布局,常为南面有中轴,取左右均齐之方式。中国古代尊崇儒学,在建筑布局则以尊崇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思想为主,将一些主要建筑放置于中轴线上以显示其统领思想。由于中国古代的城市是从北向南逐渐发展的,所以南北方城市的最大差异也就表现在北方城市多是由于政治原

6、因,或者农业发达的缘故而发展起来;而南方城市则多是由于商业活动的带动。所以北方城市的中心位置多为宫殿建筑,建于城市主要干道的交界处,且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道路正对城门;而南方城市的中心位置多是衙门,商业区或者佛教建筑等,由城市的偏重而不同。如曹魏邺城中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成两半部。北半部为统治阶级专用区,正中为宫城。北魏洛阳城的宫殿建于原来的汉魏洛阳城内居中偏北,宫城是都城的最主要的中心建筑区,正对宫门阊阖的铜驼街为城市主要轴线。宋代平江府即苏州,其中府治所在成为子成,在城市中央略偏东南,在城市中心筑有城墙的衙城。另在平江城中建有较多的寺观建筑,且在城市中有重要地位,

7、寺观建筑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面积,位置都在主要道路旁或尽端。东汉是佛教分别沿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分别对中国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影响深远,在北方建有较多石窟,在南方建有较多寺院古刹。可能因为北方早期城市即从殷商时即崇拜鬼神,且根深蒂固。而南方发展较晚,所以南方人大多信佛,北方人大多信神。由于寺院建筑在城市占有很大的面积,在唐朝等曾有毁坏寺院的行动,导致北方寺院大多毁灭,而南方寺院部分得以幸免。所以在南方的一些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寺院作为城市的控制中心的现象。由于南北城市的地理位置,北方建筑多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方,而南方城市多选择在河流交汇处。且北方城市长期以来多是政治中心,受兵火之灾严

8、重,所以北方城市大多由于政治、军事原因而随意迁址。而在南方水网地区,河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脉,因此经常是在原有基础上建造,与水网地区河流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没有严格的坊里制,是不规则的街巷。道路系统与河道系统形成一个互相密切配合的系统,许多地段形成前路后河的格局,在河道交叉口与道路交叉口的桥头小广场往往形成交通及商业的中心。如在长安地区,周镐京、秦咸阳、汉长安、唐长安都是相距不远而又完全新建。而平江则是在原有基础上重建的。 至于城市中的市的布局,也由于经济政治等原因而有所不同。在北方的工程中,为了便于统治者对居民进行管理和统治,在城市中有严格管理的坊里制与街巷制,集中的市肆。且市

9、肆虽然较大,但数量较少。南方由于环境和资源较丰富的原因,城市的商业较发达,商业发展往往突破城垣的限制,在城内沿江河地区形成商业区,或城外的“关厢”。手工业出现行会组织,同一行业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或一个地区中,且市常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在建筑的外部色彩上,要顾及周围环境,运用色彩对比以突出建筑群的轮廓。由南北降雨的差异,导致北方作物贫瘠,枝叶稀疏,色彩简单,而南方的作物则大多枝繁叶茂,色泽艳丽。所以作为城市的陪衬物,建筑色彩也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与之想适应。表现在建筑色彩上则是北方建筑中多出现一些艳丽的色彩,而南方的建筑则大多运用黑白灰等清单色彩,以此来突出建筑。例如在北方的宫殿、陵墓、寺庙等大

10、建筑群,常用赭红色墙垣、琉璃瓦、灿烂闪光的金顶等,和周围灰沉色调的民居、青翠的田野树丛,形成强烈的对比,引人注目。南方民居常用大面积粉墙构成基本色调,接近中性,与葱茏遍地的自然景物对比不强烈,毋宁说是调和融洽。 建筑百家杂识录P58另一方面,北方城市相对于南方城市形成较早,建筑制度等都比较的完善,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严重,建筑表现的都交严禁,而南方城市则是由于经济等的需要,较晚的建筑起来。南方的城市受楚文化影响深远,在周朝时采用分封制,出现诸侯国,位于湖北一带的楚国属蛮夷人,生性野蛮豪放,统治长达八百余年,建筑形式自由。同时由于南方在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晚,一些文人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等,迁到南方,带去了北方较为成熟的建筑制度,同时建筑也表现的邢剑细致,轻盈、飘逸、自由,更适合与人的审美和居住。而由于北方地域辽阔,人较豪放,建筑大多比较的厚重沉稳。另外由于气候原因等在建筑的内部及细节上南北方建筑多有所不同,如北方的院子一般较大,为四合院或三合院等,南方的院子成为天井,面积较小,建筑密度也较高,且南方建筑大多建有高墙,用以防火等。 南北方建筑因为民族融合,有许多相同之处,有因为地域不同,政治经济等原因又有很多不同点。上述几点仅只是我的一点薄见,有不同之处还望多多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