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延刚《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90503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延刚《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朱延刚《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朱延刚《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朱延刚《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朱延刚《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延刚《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延刚《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桃花源记一、教材依据: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1课二、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我国杰出的诗文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住。2、学情分析由于本文故事性较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一定会觉得趣味浓厚,疏通文章不是难事。但领悟文言文的行文方式,以及文章的思想内容并非易事,要尽力引导。3、设计理念: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要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学习本课在课堂上就要达到基本背诵。课后也要拿出一定时间来诵读,教学中要坚持以“诵”为主,“赏”“诵”结合,切莫以“讲”代“诵”,以“讲”代“赏”。另外,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用“探究”的方

2、式学习本文,探究学习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表, 字面意思。除看注释,查字典以逐句解读之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贯通。能贯通文意,才算真正懂得了字面上的意思。里,指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是广义的,不仅指归纳主旨,还要把重要句段的内容乃至“微言大义”的字眼和“言外”之意都包括在内。必要时还应探究写法上的特色,以加强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掌握“皆”、“咸”、“具”、“俱”、“并”等副词的用法,辩识“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3)体

3、会悬念迭起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品味课文语言,培养想象能力。(3)通过点拔、启示、讨论、交流,了解课文的写法,把握文章的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掌握“皆”、“咸”、“具”、“俱”、“并”等副词的用法,辩识“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文言词语。五、教学难点:1、体会悬念迭起的手法。2、正确认识“世外桃源”式的理想社会。六、教学准备:1、资料:(1)陶渊明简介;(2)陶渊明作品。2、多

4、媒体图片。(1)桃花源记朗读视频;(2)“桃花源”设想图。七、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把握文章。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重难点指导一、导课:1、同学们,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2、解释3、引入新课。二、感知课文1、了解作者(1)谁知道陶渊明的生平、作品?(2)归纳。2、听读课文。3、积累字词。4、范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用课文中语言回答:(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2)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3)人们根据渔人作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5、梳理结构:(1)全文以什么为线索?(2)全

5、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三、探究课文。1、学习第一段:(1)朗读,积累字词。(2)思考:渔人进入桃花源,展现面前的是怎样一幅景象?渔人在沿途见到很多事物,为什么独写桃花源呢?文中哪个字突出这一点?这一个字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文段写了什么?2、学习第二段:(1)朗读课文。(2)积累字词。 (3)思考、讨论:哪几句写了桃花源的情况?突出了哪个字。为什么作者笔下将这个世外桃源描绘得这样美好?渔人进入桃花源,受到怎样的款待?这反映了什么?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不复出”。3、学习第三段:(1)朗读课文。(2)积累字词。(3)这一段写了什么?(4)“渔人”刘子骥不能再入桃花源,有何作用?四

6、、小结。五、作业。背诵课文1、思考、交流2、导语。这个成语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散文桃花源记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桃花源记。3、交流展示。4、观看图片。5、观看视频。6、注音:7、教师读课文。8、思考、讨论9、交流10、评价、归纳。11、分组讨论交流。12、展示。13、归纳。14、朗读。15、解释词语:缘 异 复 穷16、讨论17、交流18、归纳,点拔19、点名朗读20、正音21、解释字词乃 所 具 咸妻子 绝境 延22、讨论23、交流,展示24、归纳25、指名朗读。26、解释字词:两个“志”,两个“寻”27、思考、讨论28、评价,归纳29、小结:本文描述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图景,表达了当时

7、人们的生活愿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1、字词豁(hu)然俨(yn)然阡(qin)陌(m)垂髫(tio)邑人(y)2、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行文线索。3、结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开端)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第三部分(4,5段)写再寻桃花源不能进入。3、要(yo)4、通假字要邀5、“异”引出下文的桃花源仙境。6、乐反映桃花源安居乐业、和平富庶。7、桃花源美反衬现实社会的动乱和黑暗。8、“不复出”反映了桃花源人饱受战乱“厌而远之”的态度。9、“不入”与文章开始扑朔迷离的“入境”思路相照应,同时又渲染了世外桃源的神秘。教学反思

8、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回顾教学过程,有成功和欣慰,也有失败和愦憾。自我感觉成功的有四点:一课堂学生兴趣浓厚,发言踊跃积极;二字词学习顺利,预习效果好;三朗读课文感情饱满,节奏流畅,音韵准确,能读出文章的美感;四课堂环节完整,师生活动融洽。以上几点说明平时学生学习训练到位,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语文课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基本功。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一部分学生预习作业没完成,导致听讲效果差;二学生对“世外桃源”的寓义和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确;三认识“文眼”比较难,找不到也理解不了文眼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如“异”、“乐”两字。本节课的不足,充分说明本人教学基本功仍需不断加强和提高,今年应从分析教材、了解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搞好每节课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